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圖文版:http://www.wretch.cc/blog/wildflower&article_id=6893000 我做好被罵的準備來寫這篇文章──這部雄心萬丈的電影"Babel"真不好看。 (可能有小雷) 雖然我很想介紹完劇情再寫感想,但"Babel"劇情很長很亂,寫完了大家或 許也不想往下看了,所以讓我簡單告訴各位:本片發生於四個地點,分別 是摩洛哥、日本、美國的聖地牙哥、與墨西哥,而四個地方發生的故事都 ﹝勉強﹞可串在一起,至少,人物彼此有關聯。而片名"Babel"是來自聖經 故事,原本天下都說一樣的語言,後來一群人類想要蓋一座通往上天的 Babel塔,以證明人類的力量,耶和華知道後,就分化了人類的語言,使他 們無法交流,最後築塔失敗。從片名就可以知道,這部片是關於人類社會 溝通不良造成的問題。 "Babel"有"Crash"(衝擊效應)、或是Robert Altman導的幾部電影的野心, 想把一堆線串在一起,不過Babel選擇了簡單的方式──每個故事線都分別 集中於一個地點,因此觀眾不可能搞混﹝有些Robert Altman的電影亂到駑 鈍的我跟不上劇情﹞,對編導而言相信也比較輕鬆﹝我覺得「衝擊效應」 的劇情建構真是大工程﹞。這部片是衝著奧斯卡來的,大家一看就知道。 它具備複雜的故事線、嚴肅的主題、滿腔人道關懷、國際化的拍攝地點與 背景、冗長的電影長度...完全就是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地對著小金人 說"Look at me! Look at me!"。不是說這樣不好,這世界上像伍迪艾倫那 樣嫌惡奧斯卡的導演畢竟不多,對正常人來說,得幾座小金人當然也是很 美好的。然而,也許就是因為這種心情,讓整部片看起來過於「刻意」。 導演的四段故事的確都圍繞在「溝通」上面,符合"Babel"在聖經裡的意思 ,但陳述到片尾卻零散而軟弱無力;如果要比較的話,我甚至比較喜歡1993 年Robert Altman的"Short Cuts",雖然背景只有在加州﹝不像Babel那麼國 際化,哈哈﹞,故事很多很亂,但並沒有軟弱的感覺。 "Babel"的各段故事中,日本那段尤其顯得沒有必要,雖然故事主軸也跟「 溝通」有關──聾啞年輕女子難以與人溝通因此特別需要他人的愛,但整 段故事與其他三段關聯太弱、太勉強。這故事拍得是蠻美的,片中不時切 斷聲音讓觀眾體驗聾啞人士的真實感受,也是神來之筆,雖然我一向對日 式文化及其壓抑沒有共鳴,但片中日本故事的絕望/無力氣息,的確美感 十足。然而卡在這部片裡卻頗為奇怪,好像放錯地方一樣。還有,我不知 道原來在日本可以買獵槍,這也就算了,我更不知道的是原來槍可以帶出 國之後隨便送人?出入海關時,沒有人發現少了一支槍嗎?不過這是我完 全不懂的技術問題啦。 還有不少地方很牽強,例如:1. 自己寶寶掛了,父親(Brad Pitt)竟然留 下兩個還活著的小孩給非法保母,帶著看起來並不情願的母親(Cate Blanchett)去摩洛哥。我到現在還不懂為何父親堅持要去摩洛哥。剛好片 中Cate Blanchett也有這樣問Brad Pitt: Why are we here? 齁齁,Cate 幫觀眾問問導演吧。2. 片中的人都不壞,只是做了蠢事,但是,幾乎每 個人都做了蠢到難以想像的事!好像要刻意營造一個龐大的終極悲劇似的 。3. 年輕女孩想得到關愛是一回事,但有必要作出Paris Hilton才會做 的事情嗎?這又太極端了吧。諸如此類。 其實,所有電影安排當然都是刻意的,但"Babel"實在太過矯情。就例如 前幾篇提到的「傲慢與偏見」2005年版本,導演那場一鏡到底的舞會畫面 ,短短一分鐘帶過了多少人物、多少書中花許多句子描述的場景與角色特 徵,這安排當然是刻意得不得了,但卻讓人覺得...「effortlessly」, 簡直像獨孤九劍的「無招勝有招」。相反地,"Bebel"時時讓我覺得「 trying-too-hard」。先澄清一下,我不是碰到「傲慢與偏見」就偏心說 它好,例如1940年的電影版本被我嫌到臭頭,改天再貼上來。 除了矯情與刻意,"Babel"的最大問題就是散亂無力。 正常狀況下,電影裡面人們因彼此誤解與隔閡造成的死傷、以及因個性與 選擇無意中造成的悲劇,都會讓我淚流滿面才對,但是"Babel"沒讓我哭 ,這應該不是因為我冷血,而是導演總是在情緒將要被帶到極限之前,剪 到下一個畫面;另外,某些劇情中的「刻意」,也造成了我的狐疑,情緒 上就死守著理性思考的那一面,沒法讓情緒跟著劇情中的悲劇起伏。連 Brad Pitt挑戰演技、在醫院打電話給小孩,卻忍不住開始哭的那段,我 都覺得完全輸給史匹柏電影「慕尼黑」裡面的類似劇情,在「慕尼黑」裡 面,那位爸爸打回家要聽小寶寶說話,他才一崩潰的當兒我就飆淚了;至 於"Babel",我說不出哪裡不對,Brad Pitt的演出沒什麼大問題,但劇情 張力就是不夠。 片中還有點到一些重要議題,例如墨西哥故事中的非法保母、非法移民, 但這段編排,除了讓我們為劇中住美國16年卻被遣返的人難過一下下以外 ,實在搔不到癢處,除非這是你第一次思考過非法移民問題。 另外,人與人之間的文化誤解也是可以深入探討的,但導演仍用一段小小 劇情帶過,例如:1.觀光客怕繼續呆在摩洛哥的小鎮會被殺害;2.美國父 母告訴小孩墨西哥很可怕,墨西哥人開玩笑說「對啊,因為充滿了墨西哥 人」。 既然電影主題是「溝通」,那麼還可以提一下,世界公民與美國帝國主義 旗下人民溝通的過程中,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新聞媒體不實報導造成美 國本土輿論的誤解,就像"Babel"片中的單一襲擊事件,其實只是兩個小 孩做了蠢事,卻被美國政府解釋成恐怖攻擊,而主流媒體也紛紛起舞,於 是真相就這樣被淹沒了。甚至,不只美國本土觀感被美國政府牽著走,有 許多國家也會被影響,例如媒體素質低的台灣,大多數編譯人員只認得英 文,頂多加點法文日文,因此翻譯外電也只會翻譯那些被跨國大企業控制 的西方媒體發布的新聞;而台灣人民關心世界動向的決心也恰巧不高,因 此也懶得探究事情是否如昨天晚間新聞看到的那樣。然而許多刻板印象與 隔閡就是這樣累積而成的,也造成更多仇視與對立。可是,導演對這議題 的處理,與片中其他議題是一樣的:帶過去就算了。不是說電影非要深入 探討些什麼才行,而是...既然導演已經把主題設定為具有重大意義的議 題,要是不好好探討,那這部片是要做什麼的?難道是「告訴觀眾這世界 上有這些議題」嗎?會想看"Babel"的人應該不需要別人告訴他這些吧。 我倒也不是怪這部片老套,其實偉大的題材通常都是老套的,所以偉大的 電影必須讓老套的主題變得更有意義、讓觀眾看到更不同的東西。我想, 對這部片的評價,會取決於觀眾的憤世嫉俗程度、人生經驗多寡、對國際 事務熟稔程度﹝不只是由美國觀點出發﹞、「想太多」的嚴重度等等。對 我這種重度憤世嫉俗者、又對世界主流價值觀感到極端憤怒的人而言, "Babel"並沒有刻劃到太深的層面,因此很難跟著感動。我看這部片時心 裡一直有個聲音:"Come on! Read some great books! Or some articles by independent columnist! They will have better insights on the subjects you wanna delve!" -- 我的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wildflowe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60.142
kentau:我反而覺得 日本那段對比各式語言 特顯孤寂感 很棒~~ 04/19 22:25
MSme:就是因為很棒 跟其他三個故事對比起來 變得很怪 04/19 23:28
MSme:整部片我只喜歡這段阿... 04/19 23:29
CaminoI:跟樓上的有同感 另外比起來"愛情像狗娘"劇情走的順暢多了 04/19 23:55
bezlin:Bebel的確不怎麼樣...Crash更有負Oscar最佳影片之名 04/20 00:33
Halvin:我也覺得劇情張力不足,相較之下衝擊效應劇情張力強多了 04/20 01:27
tsuyuliu:即使是該是主軸的"溝通"都表現得很弱 04/20 03:33
biscuitce:推有不同看法,但我不認同。我覺得crash太矯情過份渲染 04/20 10:28
yosaku:就針對Brad Pitt打電話那段 或許導演也沒要觀眾哭的意思吧 04/22 20:20
yosaku:我想這部片並沒有要催淚的意圖,點到就好不也很好? 04/22 20:22
tco:為什麼好像一堆人很會搞電影似的??? 04/25 16:33
tco:導演拍片不是要取悅每個人的... 04/25 16:34
ronale:雖然是很久的文 推一下 07/27 04:24
terryporter:push! great opinion 08/23 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