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警告:這篇文章討論了一些 Quentin Tarantino 和 Paul Thomas Anderson 所導的電影. 其中可能含有部分電影情節. QT & P.T. Anderson ------------------ Quentin Tarantino 因為"Inglourious Basterds"一片,在上一個獎季又成為 Weinstein Brothers 主打的導演. ((上一次這麼風光可是還在 Miramax 時期呢~ 這部片好雷負雷都有.我個人覺得,如果這是一位初次亮相的導演,影評不致於那麼慘烈, 因為這部片很可能就被當成純惡搞片忽略過去,所以大體也不會有太多負評出現.若如此, 它可以無所忌憚地滿足喜歡惡趣的小眾,在邊緣保有一席之地. 但出現了一個滿弔詭的情況: 一來,這部片在09年坎城之前就強力宣傳, Weinstein號稱這 是QT籌劃了10年的鉅片.(我同學那時在歐洲,聽他說滿街都是IB的海報.) 二來, 電影界本身對QT就有所期待;在 Pulp Fiction 之後,這個年紀輕輕就拿下金棕梠的 鬼才一直沒有真正能讓大家驚嘆的作品出現. 所以當IB的氣勢完全被塑造成衝奧片時,所 有的影評都磨刀霍霍,等著看QT沉寂10多年後的成果. 歐美去年八.九月陸續上映之後,影評多數讚美了QT對場景和的演員的掌控: QT真的可以把 人數眾多又混亂的場面調整得井然有序,拍攝手法也充分展現他的技巧; 但讚美之後大家 就不留情地鞭了... New Yorker 的影評說得很好: 這部片顯示QT還是個在作白日夢的青少年. 雖然QT一向以離經叛道著稱,不過這部片有點(其實不是有點)玩過火了,反而讓他譁眾取寵 的野心完全暴露出來. (當然, 如果你這麼對QT說的話, 他搞不好還能告訴你這對他來說是讚美呢~) 導演的心思我們當然無從得知,不過QT和觀者之間的關係倒是出現了微妙的作用(變化?). 在 Pulp Fiction 成功的時候,大家雖然知道這不算最成熟的作品,但是這個導演顯然值得 期待.這種初生之犢不畏虎的風範值得大家的掌聲. Pulp Fiction 有點稚氣又不羈的格調 也確實能夠撐起坎城的肯定. (雖然還是很多人為 Krzysztof Kieslowski 抱不平就是了.) 大家當時期待的QT應該是能夠在未來被納入典律之內的導演. 但IB的出現否認了大家的期 望. 但也沒人叫他們這樣期待啊~so...怪誰啊?? 評QT的影評很不好評,因為筆者對導演的戒心實在太重了. 導演隨時都可以回一句: "我只是要拍來惡搞的啊~" 跟他認真你就輸了...Orz... 不過QT不見得自己就站得住腳. 在影片中還滿多跡象顯示他希望這部片吸引主流的注意力 ,例如: 他選用歐美文化圈的大地雷,納粹; 他讓猶太士兵掃射希特勒的臉; 他用了一大票 歐洲的新面孔(選角上他真的很強); 最後Brad Pitt的台詞"masterpiece". 都顯示他不僅 只把這部片當作小眾市場,而是希望藉它讓學院的老人們對他俯首. 這種題材和野心向來都是爭議的,要嘛你就像Steven Spielberg一樣充滿教育意味,不然就 像Chaplin一樣把納粹玩物化.QT失去平衡的關鍵在於,他把納粹玩物化之後又想迎合權威. 他讓納粹看起來很愚蠢,最終又被懲罰;但他的希特勒蠢到沒道理,所懲罰納粹的方式是又 是借用納粹的暴力.(第二點已經嚴重踩到衛道的雷了.) 不過叛逆的QT自己也無法就惡趣這點從一而終.有沒有再進一步就擱置不談了,他連 Pulp Fiction 中建構在自我體制內的自信都無法重現. Pulp Fiction和 Kill Bill成功 之處在於,它們都屬於學院主流邊緣的作品,但能頭尾貫徹自己的劇情和信念.所以能夠作 為文化上的一時之選. 但在Inglourious Basterds中,他不但沒有巧妙地遊走在叛逆和權威之間;更沒有往自己創 造的極端邁步. 兩失. 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一開始以叛逆出道,卻被典律的那方養大胃口及野心的導演. 他最新的作品顯示出: 他目前的結構並未紮實到能夠匹配他的野心. 所以這是典律那方的錯囉? 他們不該給QT那種可以被納入權威的虛榮感? 如果QT至今仍然未受到學院主流的關照,他最新的作品會是怎樣的風格? 回到最初所說的,如果這是一個未經世面的導演,影評又要怎麼寫了? ============================================================================== 我之所以會想到 Paul Thomas Anderson, 很大原因是由於他和QT的私交. 這兩人差了7歲,QT 1994 拿下金棕梠的時候Anderson還不成氣候呢,不過也就是從這年開 始,這兩位年輕的導演成了至交.(QT認為他最要好的朋友有兩位,一位是Sofia Coppola, 另一位就是Anderson.)這兩人年輕時也都以驕傲狂妄著稱(或許現在還是XD?) 就算是驕傲狂妄的Anderson,提起QT這位提攜自己的前輩總是會帶著幾分敬意. 不過兩人私生活上的交集不少,戲路倒是有點距離--雖然也都展現了鬼才的一面. Anderson一開始似乎就瞄準學院喜愛的藝術片,帶有探討人性深度的題材. (這麼說一位導演"瞄準"學院大概有欠公允,也許這就是他本身的風格,並不帶立場.) 不過雖然說"瞄準"學院,Anderson早期的片功力不足,還不達學院嚴苛的標準. 他早期的電影真是星光閃閃, "Boogie Nights" 和 "Magnolia" 的選角都著重在演員的 名氣和已被認可的演技.很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演員在演出Anderson的戲之前,儘管已經小 有名氣,不過卻都是在經過Anderson的導演之後得到學院的注意.如Julian Moore和 Burt Reynolds. Tom Cruise之前已經被提名兩次,不過我覺得Magnolia是他三次中最好的 演出.演員群之中也包含之後一鳴驚人的Philip Seymour Hoffman.(Daniel Day-Lewis 之 前也用他最新的作品封帝,當然這是後話了.) 所以,這位導演(看似)不只喜歡學院喜歡的題材,連看演員的方式都和學院相近--更把演 員塑造成學院想看到的樣子. 光看他早期的兩部強片 "Boogie Nights" 和 "Magnolia",大概就能夠想像出這位導演在 未來會被納入現有體制內的樣子--而且不同於QT,是以學院既有的模式被典律化. 但他07年的作品卻讓所有人挨了一記悶棍子.(而且打得非常非常低調,要過一下才會覺得 痛.) 當他製片的技巧達到學院的標準時,他又拒絕進入典律的大門. There Will Be Blood 是非常標準的藝術片,但絕對不是美國學院內主流喜愛的藝術片. 也不同於一般泛泛的藝術電影,There Will Be Blood 給觀眾的感覺十分緊實,劇情沉悶 而有力;對話不多,場景幾乎只靠Day-Lewis一人獨撐,Paul Dano作輔,卻充滿意象而流暢, 幾乎沒有冷場. 當時 New Yorker (對不起我又用了它, David影評實在太中肯了!) 對它的評價無疑地是 大絕讚.影評最後質疑了結局的操作,但就這份質疑也是它大絕讚的一部分. 他質疑,一部近乎完美的電影為何好像在結局的地方失足了?結局應該有更好的選擇. 但這顯示(也是影評說),Anderson並不想跟隨學院的期待;他悄悄抗拒了被典律化的壓力. 這一位一開始就準備被學院吸收的新秀,卻在10年之後以他獨特的語調向學院宣示他自己 的性格.就像這齣戲裡其他精準的場景一樣,這種抗拒"is fantastic." ============================================================================== 相較於那個影評口中還在作白日夢的青少年,Anderson最新的作品已經顯示他走入了另 一段創作的歷程. 值得玩味的是,一開始叛逆的人是QT,但現在他的憤世嫉俗似乎是用來吸引學院的注意力. 而一開始爭取權威認同的上進份子,卻悄悄另闢了一方田. -- 最後來點輕鬆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GHmtvWHZ2Q 這是QT 1994 年拿金棕梠的影片,
Krzysztof Kieslowski聲援團和QT比中指事件全都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luqs82hK8o 這是去年Christoph Waltz拿坎城影帝的
影片,請照標題注意一下3:03評審團主席Huppert的表情 XD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91.6
ilw4e:推 兩個導演我都很愛 03/30 23:05
soso4570:同意對惡棍特工的看法~~這片讓我對QT再度失望不已... 03/30 23:05
keijipiany:寫得很有趣 03/30 23:07
allurement:推對惡棍特工的看法 03/30 23:16
ev331:可不可以借問一下new yorker的電影影評david的文章要到哪裡 03/30 23:23
ev331:看  03/30 23:24
nuker:我很喜歡惡棍,與其說討好到不如說他自戀XD 03/31 00:09
pinkygiveme:Pulp fiction我不太能接受,但我覺得惡棍超棒 03/31 00:13
pinkygiveme:從惡棍看得出來QT是個很有料的腳色 03/31 00:14
whitelies:我倒覺得以前的電影看得出QT玩心很重 03/31 00:37
whitelies:惡棍則是幫他開啟了新的局面 03/31 00:37
salvador1988:我喜歡惡棍 QT搞不好沒有原PO想的那麼複雜 03/31 00:43
salvador1988:是否叛逆或討好權威 我覺得QT根本不在乎耶 03/31 00:47
salvador1988:另外補推好片黑金企業 不知為何讓我想到大國民 03/31 00:51
whitelies:Day-Lewis可以說是當代的演技之神了 03/31 00:54
sukai123:P.T.跟Q.T.走的路太不相同,實在難以比較,我覺得他們在 03/31 01:21
sukai123:各自的領域都已經是大師,沒有誰進步或停滯 個人淺見 03/31 01:23
jwork:如果無恥混蛋不這樣拍的話,個人才覺得不像QT,就是無厘頭啊 03/31 01:55
ilw4e:我覺得重點是IB大賣阿,這方面來說是大成功了 03/31 01:59
sunny1991225:其實我不喜歡New Yorker,太主觀了 03/31 06:11
Aqoo:寫得太棒了~可以轉載嗎! 03/31 10:27
Aqoo:Waltz讚揚QT的時候 鏡頭怎麼懂得去抓雨蓓的表情XD~真妙 03/31 10:39
Bluetyreal:你說他譁眾取寵 但難道就一定不是他純粹為了自己爽嗎XD 03/31 10:58
※ 編輯: ThirdChild 來自: 140.119.191.6 (03/31 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