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news.mtime.com/2012/10/28/1500169.html 著名編劇蘆葦:中國電影界是文盲居多的地方 在蘆葦眼中,當下中國電影已經步入“赤金時代”,滿眼望去盡是鈔票亂飛,票房為王。 文化價值和文化追求已被拋棄到九霄雲外。而這樣的整體環境幾時能改變?蘆葦說,他也 不知道,只有堅持和等待。 ※電影導演紛紛變身老闆   記者:9月《白鹿原》上映,您批評王全安和中國電影的那段採訪讓人記憶深刻。事 後,王全安指責您很多年沒有新作品,您怎麼看?   蘆葦:你要說沒有新作品的話,王全安的《圖雅的婚事》那是天上掉下來的嗎(笑)? 我需要回答這樣的問題嗎?這個是問題嗎?因為《圖雅的婚事》已經拍完了。   記者:王全安跟我聊起這個問題時,指責您是把私人恩怨拿到公眾場合說。他認為, 您這樣做不地道。   蘆葦:我跟他沒有任何恩怨。如果說有恩怨,也一定是在電影上。他之所以這麼認為 ,是因為他的身份發生了變化。現在中國電影人,比如說導演,他既是製片人也是出品人 ,他還是編劇,他還是演員。如此這般,電影在某種意義上幾乎就變成“私產”。因為他 有這麼多的身份、這麼多的利益在裡邊,他的角色就已經發生變化。他不完全是個藝術家 ,他還是個商人。   在《白鹿原》中,王全安的身份非常複雜。他是半個老闆。我從媒體上得到的資訊是 ,一部《白鹿原》下來得到最大實惠的是張雨綺。因為她拿到了600萬的“鴿子蛋”(笑) 。我一想,天啊,600萬!這個錢足可以拍一部《圖雅的婚事》。這事讓我覺得吃驚、又好 玩。我們居然可以在《白鹿原》的基礎上,去炒作一個影星戴著600萬的“鴿子蛋”。這 就是這個時代的特點。《白鹿原》以這種方式登臺,我覺得很有戲劇性,或許是一個歷史 的誤會。   記者:但是王全安並不認為電影《白鹿原》不好,他說足版是非常漂亮的。   蘆葦:這個是託辭。我是看了220分鐘電影后決定退出。《白鹿原》是講土地和價值 觀念的變化,這種改變帶給中國社會的陣痛、思考和真相。王全安講的是什麼,《田小娥 傳》?把那麼大的格局縮得這麼小。   記者:電影人身份的轉變是否和中國電影品質的下滑有關?   蘆葦:我們的電影導演迅速變成老闆了,這是個事實。我認為,這個現象和中國電影 整體品質的下滑有必然聯繫。因為很多導演一旦當了老闆,他的藝術創作力就迅速衰退了 。這也是事實。我們看到陳凱歌在拍《霸王別姬》時,他沒有公司,到拍《風月》時,他 已經有自己的公司了。王全安在拍《圖雅的婚事》時也很純粹。但現在,你如果碰到陳凱 歌、王全安,叫他們一句“陳老闆”、“王老闆”,也很確切。   記者:我們看到在商業電影最發達的美國,導演變老闆的事例反而沒有中國這麼多, 這是為什麼呢?   蘆葦:這個跟中國當下影視劇的公司化、私有化有關。有些非常偉大的藝術家、導演 ,比如費裡尼,他一生堅持只做導演,不做老闆,不做製片人。這樣他在創作上,就只需 要對電影藝術負責任。他不會為附加的商業後果負責任。 ※價值缺失導致中國電影喪失文化感   記者:價值缺失是您在批評中國電影時高頻使用的詞彙之一,您認為中國電影價值缺 失的原因是什麼?   蘆葦:價值缺失是全民、全社會問題。這個問題困擾我們很長時間了。它必然要影響 電影。現在中國電影界,電影製作方,他們的價值觀都沒有一個牢靠的根基,當然沒有辦 法在這個基礎上創作出優秀的文化產品。價值觀迷茫帶來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文化感的缺失 。電影與文化漸行漸遠,變成一個娛樂性質、消費性質、商品性質的產品。   記者:您是50後,價值觀可能比較傳統,在這個社會環境下,您覺得自己的價值觀受 到衝擊了嗎?   蘆葦:我的價值觀是否受到衝擊要看我的作品。大家覺得《霸王別姬》和《圖雅的婚 事》本質上有區別嗎(笑)?它們本質上都是關注人的命運。它是用人的命運和你談一種價 值觀,一種生活的價值觀。   記者:您編劇的新作《狼圖騰》 也一樣?   蘆葦:《狼圖騰》是講生命和生命環境的關係。 這個主題跟我過去所有電影都一樣 。   記者:其實您跟張藝謀、陳凱歌都是一個年代過來的人,為什麼您的價值觀沒有改變 ,而他們卻變了?   蘆葦:不一樣。我還是普通人。他們不是普通人。他們是老闆,是中國的一個特殊階 層、一個金錢階層。   記者:如果您的身份變了,是否也會迷失價值觀?   蘆葦:不知道。但是我從來沒有感覺到有改變身份的需要。我有的是機會。因為我看 到了凱歌他們在當了老闆之後某些方面的衰退,這給了我思考。“我要不要做老闆?”這 個問題跟哈姆雷特的問題是一樣的(笑)。   記者:現在中國也有一些做藝術電影的導演,這類電影有人文訴求,但票房卻很差, 您怎麼看?   蘆葦:但說起藝術片票房差,我想有兩個方面吧。一方面,中小電影公司的宣傳策略 有問題。另一方面觀眾也有問題。中國觀眾是被好萊塢的大片餵養起來的,他們在接受中 國的中小成本、文藝類型電影的時候,在接受方面,有一定的困難。 ※中國當代文學遠遠高於電影   記者:過去,中國電影中有相當比例是改編自成熟的文學文本,但是現在這個比例卻 嚴重下降,文學跟電影似乎漸行漸遠。   蘆葦:從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到現在,中國電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中國電 影是自覺不自覺地在扮演一種文化角色,有一種文化價值的追求。有的時候自覺,有的時 候不自覺,但是它一直沒有放棄這個目標。但自2000年後,中國電影對文化價值的思考和 追問,這個功能基本喪失。全民娛樂。電影界整天在談商業化、談市場化。所以,現在的 中國電影跟之前的《黃土地》、《紅高粱》那個時代比,在文化品質上是嚴重萎縮和退化 了。現在,中國電影不但無力表現對當下生活的思考,也不能表現歷史追問。《白鹿原》 就是證據。   記者: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後,他的小說被改編成影視劇的事也跟著熱鬧起來,您 怎麼看?   蘆葦:我都懷疑莫言的小說電影界好多人根本看不懂。《白鹿原》王全安就沒看懂。 如果他看懂了《白鹿原》的主題是什麼,就不會把電影拍成《田小娥傳》。   記者:您看過莫言的小說嗎?覺得怎麼樣?   蘆葦:看過。寫得非常好。他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像莫言這種水準的 作家並非只有一個。   記者:這是否意味著,中國當代文學和中國電影之間尚有差距?   蘆葦:中國當代文學的水準遠遠高於中國電影的水準。這兩者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當下中國電影的思想水準要是跟中國當代小說比,那就是小兒科、幼稚園。   記者:一般來講,一個國家文學水準高,也會提升電影的水準。電影和文學關係本來 就密不可分,但在中國為什麼不是這樣?   蘆葦:這其實沒有必然關係。我們看到的事實是,中國文學不但沒有萎縮,反而越來 越敏銳,越來越成熟、沉著、深沉。電影界卻恰恰相反。 ※電影是娛樂產業電影人真的沒文化   記者:您說在電影界能讀懂莫言小說的人很少,難道中國電影人這麼“沒文化”?   蘆葦:電影就是娛樂。在國外,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電影是娛樂功能。很多人認為電影 人是文化人。這完全是個誤區。中國電影界實在是一個文盲居多的地方。外界的人可能很 難理解。大家會想,這怎麼可能?電影人至少都大學畢業啊。但是,難道大學畢業的文盲 少嗎?(笑)我這話可能有點重,但是事實。這個在全世界電影界都一樣,並不特指中國, 只是中國比較嚴重而已。   記者:您能說拍《霸王別姬》的陳凱歌沒文化嗎?   蘆葦: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事實,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永遠是狀態的動物。狀態好 的時候,他可能有神的光環。狀態不好的時候,可能啥也不是。比如說,陳凱歌,你能相 信拍《霸王別姬》的他後來也拍出了《無極》嗎?   記者:2011年,我曾在柏林電影節上問過陳凱歌,他至今認為《無極》是部好片。   蘆葦:這也正常。你再過20年再問他,他還會這麼說。電影就像導演的孩子,他能說 自己的孩子不好嗎?   記者:有一種普遍的觀點是,中國電影不接地氣與電影審查有關。   蘆葦:如果把所有問題歸結為審查,那麼我們就無法解釋伊朗電影的光彩。伊朗的電 影審查更厲害,婦女的胳膊露多少都是有規定的,我們還能拍裸體呢。   記者:原因是什麼?   蘆葦:是電影人創作的倦怠感。電影跟社會有關係。電影人很難對現實產生熱情,很 難有創作的衝動。這個更可怕。   記者:我們也看到一個現象,就是文化上很垃圾的片子票房卻很好,您怎麼解釋?   蘆葦:有的片子在文化價值上垃圾,但是它有娛樂功能。換句話說,它對社會還是有 一定價值。至少讓觀眾暫時忘記了生活的重負。我覺得,要警惕的倒是《白鹿原》這樣的 片子,既沒有娛樂功能也沒有文化價值。   記者:您有沒有想過自己做導演?   蘆葦:沒有。我只導過了一部戲。當時,我對中國電影界的估價太高,覺得中國電影 好編劇少,好導演還有那麼好幾個,還有的是人。我怎麼想到他們變質得這麼快。如果我 再年輕20歲,我會做這個打算。 ※中國紀錄片有國際水準   記者:你關注過紀錄片嗎?有人說,中國有些紀錄片的水準非常高。   蘆葦:中國電影真正的希望在紀錄片。一個女導演叫瑪莉,她的些紀錄片拿到世界任 何一個平臺上,都是一流的。但是現在它在中國國內沒有得到應有重視,未來它會變得很 重要。中國紀錄片導演的水準足以給故事片的導演當老師。   記者:您現在生活狀態看起來很瀟灑,還是一年寫一個劇本?   蘆葦:我的習慣是一年寫一個劇本。收入也夠了。我非常挑,不是什麼劇本都寫,我 只寫自己有感受,能寫的劇本。《狼圖騰》我接,是因為我是老三屆的學生,我和《狼圖 騰》的主角命運是一樣的。我前前後後寫了有20多個劇本,拍了有10部。這10部,部部都 得獎,可能跟我運氣好有關係。   記者:平時還幹點別的什麼嗎?   蘆葦:自己有點嗜好,攝影、畫畫、聽音樂。我是超級音樂發燒友。我搜集的民歌趙 季平自歎不如。   記者:作為編劇您如何汲取養分?   蘆葦:看經典小說、經典電影、經典話劇,讀經典詩歌,聽經典歌曲。 一定要看最 好,聽最地道的。《阿拉伯的勞倫斯》我看過無數遍。話劇《茶館》裡邊的臺詞 ,最多 的時候我能背80%。有一個電影叫《抓壯丁》,1964年拍的,非常漂亮。還有1949年費穆 拍的《小城之春》,這些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 1.http://ppt.cc/4gVG loose change(脆弱的變化) 2.http://ppt.cc/erS_ 鄭若麟:911 “陰謀論”席捲法國 3. http://ppt.cc/aiXv http://ppt.cc/2B2H http://ppt.cc/2B2H 梅桑訪談(上)(中)(下) 4.http://ppt.cc/V5xR 紐約街頭與 "911 Truther"的交談 5.http://ppt.cc/_-tu 法國畢加爾諷刺911"官版"的相聲 6. http://ppt.cc/GV37 7.http://ppt.cc/8cjU 911 Clue EVERYONE MISSED8.http://ppt.cc/MXqH loose change 電影內容摘要 9.http://ppt.cc/QiEr 10.http://ppt.cc/VLfn 11. http://ppt.cc/CId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2.234.236.88 ※ 編輯: wty 來自: 182.234.236.88 (06/06 20:26)
lovepeace83:抓壯丁——王保長——王保長新篇 06/06 20:36
lovepeace83:此人說得沒錯 06/06 20:36
chaihaibin:中國電影界文盲多其實說得不準確,應該是有理科思維能 06/06 20:59
chaihaibin:力的電影人很少,一個個中學數學不及格才去考電影學院 06/06 21:00
chaihaibin:但是,那幫女演員反而以此為榮,常常在訪談中自我'調侃 06/06 21:01
chaihaibin:'說自己的數學能力很差之類的,完全沒有羞恥感,演員丫 06/06 21:02
chaihaibin:理科底子 06/06 21:03
chaihaibin:還好說,但是中國的編劇幾乎沒有一個有起碼的理科底子 06/06 21:05
chaihaibin:但凡劇情設計到理科相關知識,都是錯誤一大堆,蘆葦先 06/06 21:06
chaihaibin:生估計也概莫能外 06/06 21:06
ppttptt:演員數學能力差為什麼要有羞恥感... 06/06 21:39
LindsayLohan:不找資料和理科能力是兩回事吧... 06/06 21:43
bllove:編劇再怎強也不可能全才 找資料多做功課才是重點吧... 06/06 21:46
nagano933:編劇不懂數學,可以找懂的做顧問,這一點日韓做得好些 06/06 22:44
killeryuan:數學能力差當然不可恥 但到處宣傳自己數學能力差就... 06/07 00:31
killeryuan:可以說是一種反智文化 以低水準為榮耀 06/07 00:32
Urda:這時候 需要來反觀一下嗎 06/07 01:00
chaihaibin:我說的是編劇要有起碼的理科底子,不是說要編劇很懂數 06/07 08:42
chaihaibin:學,這是兩個概念 06/07 08:42
Leika:能編出《霸王別姬》他確實夠格批判其他人 07/09 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