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影評」這個名詞,可謂是二十世紀文藝批評界的新寵兒, 它不似文學批評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及各種派別。但其在今日 的重要性卻不亞於文學批評。原因無他,今日電影的普及性 遠遠超過文學,很少人會耐著性子看完托爾斯泰 (Leo Tolstoy)的《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但 經過金維多(King Vidor)的銀幕手筆,幾乎每一個人都可 以由奧黛莉‧赫本(Audrey Hepburn)的一顰一笑中認識了 納塔莎(Natasha)。 作為一個影評家,至少就其在中國而言,是一件吃力不討好 的工作。寫影評的人除了要熟悉明星掌故外(譬如說娜妲麗 華( Natalie Wood)是華倫‧比提(Warren Beatty)的新 歡,華倫是瓊‧考琳絲(Joan Collins)的舊愛,瓊的新情 人是羅伯‧韋納( Robert Wagner),而韋納的前妻卻又是 娜妲麗華),更要對電影藝術的各方面──諸如導演、攝影 、配音、剪接,甚而什麼「音畫對位」,「蒙太奇」等特殊 技巧──有相當程度的研究。此外,很多電影都由文學名著 改編而成,因此影評家又要身兼文學批評家的角色,對中西 文學至少要稍有涉獵。他更要不斷搜集新資料,從一些外文 書籍雜誌中得加一點世界影壇的動態,否則就會趕不上時代 ,或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把「大膽暴露」或「快節奏」 視為「新浪潮電影」( French New Wave)的特色。影評家 之苦,非箇中人士或像筆者那樣同情心太過豐富的影迷,是 不會真正了解的。 然而,影評「家」們並不能以此作為濫竽充數的藉口,好的 影評和好的文學批評有同等重要的價值,也有同等重大的影 響,人常曰電影有教育的功效,欲使這種功效彰顯,影評家 要負大部分責任。至今人們對電影「藝術」將信將疑,甚至 嗤之以鼻,也可以說是影評的基礎不穩固所致。試觀英國文 學史,莎翁在世時,其作品還不是僅供當時人們酒足飯飽之 餘消磨時間之用?直至十八世紀末浪漫主義勃興之時,才有 像S.T.Coleridge,Charles Lamb等人首創「欣賞批評」 (Appreciative Chricism),去發掘莎士比亞作品的真正偉 大之處。但今日的影評界,真正能做到「欣賞批評」的影評 家,真是少之又少。影評不是小說,不能僅依靠一柱生花妙 筆,叙述電影故事與影星的表情,就算了事,使讀者閱後茫 然無所獲,倒不如乾脆寫一兩句:該片很好或此片太糟,來 得有用。就筆者每日閱讀影評文章的經驗,在看後真能使我 有所獲的影評家,也只有汪榴照先生、白克先生及魯稚子先 生等數人。而其他言之無物,錯誤百出的人卻是車載斗量, 不可勝數。 究其原因,除了上述「影評不值錢」的理由外,主要是影評 家個人的素養問題,至今寫影評沒有固定的法則,也沒有專 人指導,即使在美國,也只有少數大學新聞系中開有「影評 寫作」的專門科目,然而,也許是外國人拍電影比中國早幾 年,歐美對於影評方面的成就,畢竟比我們高多了,檢討之 餘,我們不得不向洋人借鑒。 歐美對於電影理論的貢獻,首推俄國的愛森斯坦 (Sergei Eisenstein )。這位俄國大導演生前寫的許多電 影藝術的論文,至今仍被學電影的人視為圭臬,其對電影藝 術之重要影響有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 Constantin Stanislavski)之對於舞台表演。此外,法 國的文藝界巨人科克托(Jean Cocteau)、導演雷內‧克萊 (Rene Clair)也有許多電影理論著述。美國雖對電影藝術 理論的貢獻不大,但在電影史、電影技巧及傳記的收集及出 版方面卻貢獻不小:電影史作家劉易士‧雅各布斯 ( Lewis Jacobs)的巨著The Rise of the American Film 是一本淺易而有價值的好書。克勞瑟( Bosley Crowther) 描寫米高梅興衰的The Lion's Share。曾獲得舉世的讚賞。 寫電影技巧的人往往自己就是影片攝製的實地工作者,如拍 過《花都舞影》(An American in Paris)、《茶與同情》 (Tea and Sympathy)等多部影片的名攝影師奧爾頓 (John Alton)即寫過一本有關攝影技巧的書──《光的繪 畫》,該書深入淺出,外行人及內行人讀之皆可獲益不少。 至於電影傳記的書籍,更是不計其數。好萊塢的作家、導演 ,有不少人寫自傳(香港的易文先生曾翻譯茂文李洛埃 (Mervyn LeRoy)的自傳:If I talent more than talent 。中文書名似為《好萊塢工作實錄》)、明星寫自傳的更多 ,甚至如莎莎嘉寶( Zsa Zsa Gabor)之流也有傳記,台灣 甚至還有翻譯本。 由於這些書的「熏陶」,外國的影評家在資訊獲取上,已經 占了先機。此外,歐美對於影評的重視,也不是我們始料所 及的。法國有專門研究黑澤明的組織,「新浪潮電影」的創 始人夏布洛爾(Claude Chabrol)和楚浮 ( Francois Truffaut),皆是影評家出身,他們竟然能在 法國電影鼓動風潮,造成時勢,創造自己的一派,也是我國 的影評界意想不到的。美國對影評家,也非常推崇。上述為 米高梅作傳的克勞瑟,就是美國影評界的太上皇,他在《紐 約時報》上的一字一句,可以影響一部影片賣座的好壞。《 星期六評論》的奈特(A. Knight),曾受聘為加納影展 (Cannes Festival)的評判人,又曾在各大學作專門演講, 其地位不亞於名教授。甚至美國的許多作家及文學批評家也 願意寫一點影評文章(這是台灣的文人所不齒為之的)。名 作家舍伍德(Robert Sherwood)即曾專著一書 (The Best Moving Pictures of 1922-1923),評論一九 二二至一九二三年間的佳片。耶魯大學的名戲劇教授加斯納 (John Gassner)也屢於其著作中評論影片,他與已去世的 編劇家尼科爾斯(D. Nichols)合編了數本「電影劇本名作 選」。 在美國一般報章雜誌的電影欄目,其影評也是由專家執筆的 。不但內容充實,見解獨到,而且文筆之美,可以作小品文 讀。如《時代》雜誌的電影版,其文句之精練,較該刊之國 際或美國本土新聞尤有勝之。筆者曾在《台大青年》另文列 舉該刊對《雄才怪杰》(Inherit the Wind)及《魚水重歡 》( The Facts of Life)二片影評用字之妙。現隨手翻閱 一本舊書的《時代》雜誌(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七日出版)的 電影版,其中文章又不乏拍案叫絕之作。該版介紹了三部平 凡的影片,用了三種不同的筆法,首先評論一部俄國影片《 夏日難忘》(A Summer to Remember);第一句話的前半部 分呆呆板板,有如官方式新聞報導:A Summer to Remberberis a Russian film, the sixteenth in the current exchange programme...(《夏日難忘》是一部俄 國影片,為最近交換節目項下的第十六部……)但不出短短 的三行,該刊潑辣的「頭韻体」( Allteration)就出現了 ,現繼續照抄第一句的下半部分:...that will surely suffer at the US box office from the painful pre-release publicity divised by the A-bombinable Showman in the Krenflin. 該文論此片在美必不賣座,原因是事先宣傳得太厲害。此半 句的意義本屬平常,但一連在三個字的前綴用「P」字作頭 韻,不但使文字頓然主動不少,而且念起來其音有如對俄國 人的當頭棒喝。最後竟然把「原子彈」也用進去變成形容詞 (A-bombinable),這一筆就把蘇俄的影界人士(Showman) 挖苦透了。 這一版所評論的第二部影片,是福斯公司發行的一部西部片 ,由「老西部」約翰‧韋恩(John Wayne)所主演的《蓋世 雙雄》( The Comancheros),此評論所使用的字眼竟一反 前文,完全是西部土話,使人在讀此文時,似乎就嗅到了牛 仔氣息。如該文第二段說,劇本沒有什麼,就乾脆直敲了常 用「 Plot ain't much」。但作者仍不忘他的拿手好戲── 頭韻,所以在形容扮演壞蛋的李馬文(Lee Marvin)時也牛 刀小試,用了「the big bold bad man],而以「b」作頭韻 。 第三部影片是康妮‧史蒂芬絲(Connie Stevens)和脫埃唐 納荷(Troy Donahue)主演的《鳳凰谷》( Susan Slade) ,這是一部庸俗的催淚影片,可評論者卻用了兩個最不平凡 的字,該文第一段最後一句是:It is the lachry masterpiece of the year, a turly elephantien sniffle. 用「lachry masterpiece」(「催淚劇作」,為該作者所自 創),可謂妙極,但此字甚長,為避免尾大不掉之勢,作者 立刻又在此句後半用了「elephantine],意指銀幕上眼淚來 勢洶洶,實則表演笨拙,不夠流暢自然,用此字不但意涵極 廣,且使全句在音的節奏上,得以平衡,英文用字的造詣能 夠到此程度,實在在令人佩服。 我之所以詳細列舉《時代》雜誌的文章,並非在討論英文修 辭,也不是在長他人志氣,而純係舉「他山之石」之意。 寫影評的筆調,無固定法則,作嚴肅性大塊文章可,作幽默 性之閒談隨筆亦可,主要是視討論之題目與對象而定。大凡 報章雜誌上每日一篇的影評,鷹以精簡生動為宜,切不能落 入俗套,每篇皆是先說故事,再談演技,最後做結論,如此 ,讀者會有千篇一律之感,甚而厭倦之於棄之不顧。筆者認 為,如寫介紹性的影評,筆調宜親切,如日常聊天。屬於較 嚴肅的探討性影評,宜採重點主義,好的片子,要不厭其詳 ,多作分析,尤應注意導演的手法,甚至可以由數人執筆, 以不同的角度探討同一部影片。此種方式,對於提高觀眾的 欣賞力和taste,有莫大的幫助。惜乎近年來這種「大堆頭」 作風,只針對一意到國外獲獎的國產片而已,影評界已鮮有 此風了。至于劣片,則根本不必浪費筆墨,三言兩語各作交 代足矣,除非是理應成功而結果失敗的片子(如伊力卡山的 《狂流春醒》(Wild River))才值得詳細分析其原因。 所謂「理應成功」往往是指成就一向甚高的導演演或明星的 作品。每一個人都會犯盲從權威的毛病,如「懸疑大師」希 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的作品,並非每一部都是佳作 ,《驚魂記》(Psycho)就是一部虛有其表的「水皮」巨作 ,影評家遇此情形,應嚴加撻伐,甚至不惜冒個人偏見的危 險,絕不可畏於某大牌導演的盛名,對其拙劣的作品濫用優 美的形容詞。美國的權威影評家們,在這一方面是毫不留情 的,例如《賓虛》( Ben-Hur)一片,人人讚好,得了十一 項金像獎。甚而《時代》雜誌也推讚有加,唯獨《老爺》雜 誌的影評人把它貶得一文不值。西席‧地密爾 (Cecil B. DeMille)的《十誡》 (The Ten Commandments),《時代》雜誌不但以極小篇幅 介紹,而且用語刻薄,記得該刊把此片中所配上帝的聲音形 容為電視上肥皂廣告的聲旨,其「狠」由此可見。該刊還對 片中許多褻瀆場面大加攻擊,結果,西席‧地密爾不得已只 好把片中某些部分重拍。 這種做法,雖往往出於個人的偏見,但對觀眾和電影製作者 雙方面都是有益的。筆者在此且再扯一句題外話:在美京劇 壇以《蘭閨春怨》(Come Back Little Sheba)、《野宴》 (Picnic)、《巴士站》(Bus Stop)等名劇顯赫一時,曾 被認為是當代美國三大劇作家之一的威廉‧英奇 (William Inge)的《玫瑰花落》(The Loss of Roses) 在美上演,由《蘭閨春怨》一劇的名伶秀蘭布絲 ( Shirley Booth)領銜主演,結果演了不到一百場,就被 紐約各報的劇評家轟了下來,威廉‧英奇一氣遠走加州,在 加州教書並暫時改行編電影劇本。他受此打擊之後,戰戰兢 兢,慎重行事,終於完成《天涯何處無芳草》 (Splendor in the grass)這種無懈可擊的劇本。 然而,要建立這種批評權威,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歐美的 電影理論作家多係飽學之士,對於電影藝術的研究可謂已臻 其極,否則他們對於像亞倫.雷奈(Alain Resnais)的《 去年在馬倫巴》(Last Year at Marienbad)或瑞典導演英 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的作品,就會茫然不知所 措。一個人的藝術 taste(此字無法中譯)並不是天生的, 主要是靠教育、靠苦讀。就以上述二人為例,亞倫‧雷奈的 《廣島之戀》( Hiroshima mon amour)被公認為是「新浪 潮」電影的最佳作品,但在台灣的票房甚差。該片的確有很 深的意涵,一般觀眾無法看懂,必須由影評家事先對此片詳 加分析,舉出片中最易令人困擾的幾點:如時間的交錯、人 物的象徵(男女主角各象徵一個城市,尤其是片中日本男主 角純係象徵)、共反戰的隱喻……觀眾對於欣賞電影時始能 感到津津有味。同樣的情形尚有田納西‧威廉斯 (Tennessee Williams)的《流浪者》 (Orpheus Descending),如不知古希臘奧菲斯的神話,欣 賞這部影片,必然要大打折扣。再以大導演英格瑪‧伯格曼 為例。他的影片到達東方來的恐怕只有《處女之泉》 ( The Virgin Spring),可謂是題意最淺的一部。該片改 編自民間故事,主題明顯。然而,他自任編劇的影片大多沒 有明確的主題。他自己也說:電影與音樂最為相似,最主要 的是節奏。(詳見其在Four Sceenplays of Ingmar Bergman一書中所寫的前言,我們如僅從其主題分析著手( 許多影評家性喜如此),則完全失去意義。電影和其他藝術 品一樣,其目的不全在外表上的說教(Didactic)功用,而 更重要的是觀眾在精神上、心靈上所得的感受。 《好望角》一九六三 ---------------------------------------------------- 儘管是將近五十年前的文章,現今看來仍然十分擲地有聲。 相信對有至於影評寫作的朋友會有一定幫助。於此同時也可 以了解文學界/文人對於影評的看法。 (當然你可以不同意他對《十誡》或《驚魂記》和《賓虛》 的看法,但天哪他在21歲就寫了這篇文章!) -- 離開布宜諾斯艾利斯回到香港之前,黎耀輝去了一遍台北。 在遼寧街夜市,他找到張的家人,他見著張站在燈塔前面的照片。 他安心了:在未來的日子當中,總有機會,他會很溫柔很溫柔的跟他說: 「我們不如重新開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10.128.95
yoyoman0529:好文 收到信箱慢慢品味 04/07 01:40
lovingandy:感謝好文、排版,以及春光乍洩。 04/07 02:27
xavierhiroki:以下並非針對原PO,而是原文 04/07 03:34
xavierhiroki:不過我倒是很好奇轉貼這篇文章的用意就是 04/07 03:34
xavierhiroki:又是另一個憂國憂民的知識份子 04/07 03:34
xavierhiroki:這些傢伙大概是得了一種不哀哀叫就會死的病 04/07 03:35
xavierhiroki:◆『…作為一個影評家,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04/07 03:35
xavierhiroki:影評家之苦,非箇中人士或像筆者那樣同情心太過豐富 04/07 03:36
xavierhiroki:  的影迷,是不會真正了解的。…』 04/07 03:36
xavierhiroki:那就不要做, 做得如此痛苦, 沒人勉強你要做 04/07 03:36
xavierhiroki:◆『…但今日的影評界,真正能做到「欣賞批評」的影 04/07 03:36
xavierhiroki:  評家,真是少之又少……筆者每日閱讀影評文章的 04/07 03:37
xavierhiroki:  經驗,在看後真能使我有所獲的影評家,也只有汪 04/07 03:37
xavierhiroki:  榴照先生、白克先生及魯稚子先生等數人。而其他 04/07 03:38
xavierhiroki:  言之無物,錯誤百出的人卻是車載斗量,不可勝數 04/07 03:38
xavierhiroki:  。…』 04/07 03:38
xavierhiroki:確實是少,我欣賞閣下天生的傲氣,領教了住海邊的知 04/07 03:38
xavierhiroki:識份子的狂狷可真讓人開了眼界,非同小可,豈不妙哉 04/07 03:39
xavierhiroki:◆『…究其原因,除了上述「影評不值錢」的理由外, 04/07 03:40
xavierhiroki:  主要是影評家個人的素養問題,至今寫影評沒有固 04/07 03:41
xavierhiroki:  定的法則,也沒有專人指導,即使在美國,也只有 04/07 03:41
xavierhiroki:  少數大學新聞系中開有「影評寫作」的專門科目, 04/07 03:41
xavierhiroki:  然而,也許是外國人拍電影比中國早幾年,歐美對 04/07 03:41
xavierhiroki:  於影評方面的成就,畢竟比我們高多了,檢討之餘 04/07 03:41
xavierhiroki:  ,我們不得不向洋人借鑒。…』 04/07 03:42
xavierhiroki:抱〇〇的的功夫也十分了得,可惜似乎沒瞭解到就是因 04/07 03:42
xavierhiroki:為歐美自由風氣興盛,百家爭鳴才有今日如此蓬勃發展 04/07 03:42
xavierhiroki:◆『…我之所以詳細列舉《時代》雜誌的文章,並非在 04/07 03:43
xavierhiroki:  討論英文修辭,也不是在長他人志氣,而純係舉「 04/07 03:43
xavierhiroki:  他山之石」之意。…』 04/07 03:43
xavierhiroki:翻譯:我這不是在吊書袋,純粹是舉例。 04/07 03:43
xavierhiroki:心得:此地無銀三百兩 04/07 03:43
xavierhiroki:◆『…惜乎近年來這種「大堆頭」作風,只針對一意到 04/07 03:44
xavierhiroki:  國外獲獎的國產片而已,影評界已鮮有此風了。至 04/07 03:44
xavierhiroki:  于劣片,則根本不必浪費筆墨,三言兩語各作交代 04/07 03:44
xavierhiroki:  足矣,除非是理應成功而結果失敗的片子值得詳細 04/07 03:45
xavierhiroki:  分析其原因…』 04/07 03:45
xavierhiroki:想必閣下肯定是長久定居於海邊 04/07 03:45
xavierhiroki:◆『…每一個人都會犯盲從權威的毛病,如「懸疑大師 04/07 03:47
xavierhiroki:  」希區考克的作品,並非每一部都是佳作,《驚魂 04/07 03:47
xavierhiroki:  記》就是一部虛有其表的「水皮」巨作,影評家遇 04/07 03:47
xavierhiroki:  此情形,應嚴加撻伐,甚至不惜冒個人偏見的危險 04/07 03:48
xavierhiroki:  ,絕不可畏於某大牌導演的盛名,對其拙劣的作品 04/07 03:48
xavierhiroki:  濫用優美的形容詞…』 04/07 03:48
xavierhiroki:影評的偏見是意見,一般非專業者的意見便是偏見,真 04/07 03:48
xavierhiroki:要聽信這些偏見當作自己的主見豈不也犯了盲從權威的 04/07 03:48
xavierhiroki:毛病? 還有前面幾段列舉那麼多西方的影評專家,豈不 04/07 03:49
xavierhiroki:是在自打嘴巴,真是如此厲害,就別站在巨人的肩上看 04/07 03:49
xavierhiroki:得比人遠後,再說你們平地人全是一群傻子 04/07 03:49
xavierhiroki:◆『…《廣島之戀》被公認為是「新浪潮」電影的最佳 04/07 03:50
xavierhiroki:  作品,但在台灣的票房甚差。該片的確有深的意涵 04/07 03:50
xavierhiroki:  ,一般觀眾無法看懂,必須由影評家事先對此片詳 04/07 03:50
xavierhiroki:  加分析,舉出片中最易令人困擾的幾點:如……觀 04/07 03:51
xavierhiroki:  眾對於欣賞電影時始能感到津津有味。…』 04/07 03:51
xavierhiroki:不是才教人不要犯盲從權威的毛病,怎麼又開始雕塑起 04/07 03:51
xavierhiroki:影評這職業的神聖專業性不容質疑,果然是人人都痛恨 04/07 03:51
xavierhiroki:偶像,可人人卻都不反對自己成為偶像讓人崇拜 04/07 03:51
xavierhiroki:◆『…同樣的情形尚有田納西‧威廉斯的《流浪者》, 04/07 03:52
xavierhiroki:  如不知古希臘奧菲斯的神話,欣賞這部影片,必然 04/07 03:52
xavierhiroki:  要大打折扣…。』 04/07 03:53
xavierhiroki:抱歉,就算拜讀過希臘神話裡Orpheus的這段故事 04/07 03:53
xavierhiroki:該部電影(應該是The Fugitive Kind) 04/07 03:53
xavierhiroki:http://www.imdb.com/title/tt0052832/ 04/07 03:53
xavierhiroki:對我來說還是一部不上不下的一般作品,電玩戰神 04/07 03:54
xavierhiroki:(God of War)系列把宙斯轟回老家,還玩的比較盡興 04/07 03:54
xavierhiroki:,請別再將影評這個職業的影響無限自我提昇 04/07 03:54
xavierhiroki:◆『…Bergman一書中所寫的前言, 我們如僅從其主題 04/07 03:55
xavierhiroki:  分析著手(許多影評家性喜如此),則完全失去意 04/07 03:55
xavierhiroki:  義。電影和其他藝術品一樣,其目的不全在外表上 04/07 03:55
xavierhiroki:  的說教功用,而更重要的是觀眾在精神上、心靈上 04/07 03:55
xavierhiroki:  所得的感受。』 04/07 03:56
xavierhiroki:造樣造句:影評和其他觀影者一樣,其目的不全在外表 04/07 03:56
xavierhiroki:上的說教功用而更重要的是讀者在精神上、心靈上所得 04/07 03:56
xavierhiroki:的感受。 04/07 03:56
xavierhiroki:把這篇文章中一堆書袋(文學作品、電影名稱、演員甚 04/07 03:56
xavierhiroki:至是影評的名字)通通拿掉,要表達的概念還剩甚麼? 04/07 03:57
LSC112233:坎城變成加納,賓漢變成賓虛。這真的是50年前的文章? 04/07 06:02
LSC112233:或是有人改過?很詭異。 04/07 06:03
wagner:加納和賓虛是對岸的譯名 04/07 14:17
LSC112233:我的意思是這篇文章是在台灣發表的吧?怎會用中國譯名? 04/07 19:04
LSC112233:50年前在台灣用中國譯名是找死啊! 04/07 19:05
iamsophie:這是香港的報刊~ 04/07 20:10
hou26:xavierhiroki你要不要看過《我的影評自傳》再來批? 04/08 16:42
hou26:不然跟五十年前的少年打架實在有點……囧 04/08 16:45
hou26:而且你也未就其時空背景進一步論述 04/08 16:47
※ 編輯: gn02174082 來自: 123.110.128.95 (04/08 18:15)
xavierhiroki:這麼快就放大絕唷, 我猜又會說別人斷章取義截斷你們 04/08 23:10
xavierhiroki:神聖的思維模式? 假如整篇文章的論述脈絡清楚, 前後 04/08 23:11
xavierhiroki:立場一致, 又何須畏懼他人節錄句子? 囧? 你覺得囧, 04/08 23:12
xavierhiroki:別人就不能發言? 要你覺得爽, 別人才能發言? 『就其 04/08 23:12
xavierhiroki:時空背景進一步論述』這又更好笑了, 按照原PO最底下 04/08 23:12
xavierhiroki:的註記, 他認為『儘管是將近五十年前的文章,現今看 04/08 23:13
xavierhiroki:來仍然擲地有聲。相信對有至於影評寫作的朋友會有一 04/08 23:13
xavierhiroki:定幫助。於此同時也可以了解文學界/文人對於影評的 04/08 23:13
xavierhiroki:看法。』不就代表這篇文章依舊可以套用至現今的時空 04/08 23:13
xavierhiroki:背景, 而我也認同他並對此文章的論述作出反駁 04/08 23:13
xavierhiroki:那麼請問hou26到底要我『就』甚麼 『時空背景進一步 04/08 23:14
xavierhiroki:論述』? 04/08 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