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movie.yatta.com.tw/topic_talk.php?id=1321 翻開電影史,古今中外恐怕沒有任何電影可以比得上《男人真命苦》系 列,自1969年《男人真命苦》至1995年《男人真命苦:寅次郎紅的花》 止,歷時二十七年、共四十八集,不但成為日本影史上最多續集的電影 系列,截至目前為止也是金氏世界紀錄續集電影的紀錄保持者,如果不 是飾演主角寅次郎的渥美清在1996年去世,這個紀錄應該還會再繼續下 去。 除了1970年的《男人真命苦-流浪的寅次郎》和《新‧男人真命苦》是 由森崎東、小林俊一執導之外,其餘四十六集均由山田洋次擔任導演, 《男人真命苦》可說是由導演山田洋次與主角渥美清聯手締造的庶民神 話。圍著護腰腹兜、頂著小西裝帽、穿著木屐啪啦啪啦踏遍日本各地的 寅次郎不但成為觀眾耳熟能詳的經典人物,甚至可說是庶民精神的象徵 ,他對愛情、前途永不止息的追尋,以及對家的渴望,雖然屢戰屢敗, 卻屢敗屢戰,展現江戶男兒強韌樂觀的精神。寅次郎一角之所以如此深 受觀眾認同,也反映了日本社會對舊時代的美好想像,就某種層面而言 ,寅次郎和妹妹一家彷彿超越了時間與現實的摧殘,成為一種對家庭、 溫暖人情的理想典範,滿足了二十多年來生活在快速變動的社會裡的人 們心底對傳統的想望。 雖然數量不敵《男人真命苦》,但是堪稱日本國寶級「人」物的恐龍哥 吉拉,也以《哥吉拉》系列電影成為另一個續集系列代表。《哥吉拉》 系列電影始於 1954年由本多豬四郎的《哥吉拉》,在那個大戰剛結束 的年代,日本經濟雖然逐漸復甦,但整個社會仍處於一種戰後的失落和 恐懼中,背負著核戰的陰影,以科幻想像為訴求的哥吉拉迅速以炫目的 視覺效果和角色造型,將觀眾抽離現實的焦慮,進入海底兩萬裡的怪獸 世界。 哥吉拉的靈感據說是來自1954年發生的「第五福龍丸」事件,第五福龍 丸是日本的一艘漁船,出海捕魚時意外被美國的核子試爆波及,僅一名 船員生還。結合了時事與反核理想,哥吉拉的誕生不但立刻贏得日本觀 眾的支持與喜愛,也成為日本怪獸電影的始祖。每一集的哥吉拉幾乎都 是一次自然生態與科技文明的鬥爭,哥吉拉與侵擾其生存空間的科學家 、怪獸進行決戰,背後所隱含的環保理念,也賦予哥吉拉更深層的文化 意涵。 哥吉拉的成功,不但遠度重洋、拍成了美國版的《酷斯拉》,也促成了 蝶龍摩斯拉、卡美拉另兩個怪獸系列的產生。摩斯拉的名字根據英文的 蛾(moth)而來,造型也具有一對色彩鮮豔的翅膀,是少數可以和哥吉 拉對抗的人氣怪獸;卡美拉則是烏龜形大怪獸,可說是正義的化身,解 救人類。而哥吉拉、摩斯拉、卡美拉以及其他怪獸所構成的怪獸電影, 藉由公式化的劇情──人類破壞自然、驚擾怪獸,怪獸代替大自然來懲 罰人類,但又會有另一個怪獸出來,想給人類機會,於是展開怪獸大對 決……,彷彿是這個二次大戰唯一的核爆受難者在不斷提出對自然最殷 切的保護訴求。 延續日本電影的怪談傳統,《學校有鬼》系列、《七夜怪談》系列、乃 至於在今年推出第二集的《咒怨》,則是續集大宗的恐怖類型,將東洋 式的恐怖傳統發揮得淋漓盡致,陰森詭譎的氣氛、源自生活週遭的恐懼 放大、沒有救贖與解脫的循環敘事,其實細究這幾個恐怖系列的源頭, 或許可以解讀為「對現有社會秩序」的叛逃與恐懼,像是不斷鬧鬼的學 校們,透過電影的呈現,成為一座座崩毀的、滿佈妖魔鬼怪的廢墟,然 而每個鬼怪背後卻又隱藏著被丟棄或遺忘的失落與哀傷;《七夜怪談》 和《咒怨》更是如此,前者說穿了就是一個自小被排擠的棄兒的反擊, 後者則是家庭受虐者的反撲,褪下鬼怪的外衣,最令我們恐懼的恐怕是 :這一個個化悲傷為厲鬼的邊緣靈魂,或許正是我們自己。 【文/楊元鈴】 -- │ http://movie.yatta.com.tw/亞達電影館臉書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YattaMovie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4.3.187 Quiff:轉錄至看板 JapanMovie 07/08 01:50
qwertyhg999:不過日本還是到處捕鯨魚 07/08 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