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7012x112010102300092,00.html 民國99台灣久久-土洋戲院興替 爆米花取代香腸 2010-10-23 中國時報 【(採訪/簡光義、李雨勳、殷偵維、吳文智,整理/黃哲斌)】 一家老戲院,往往就是一個城鎮、甚至一個時代的縮影;台灣有許多走入歷史的戲院 ,見證地方發展的興衰起落,例如台北「第一劇場」看盡大稻埕的繁華紅塵、新竹「 內灣戲院」述說昔日林場與樟腦的榮盛光景。 ※南庄戲院 見證林礦業興盛 一九四六年成立的南庄戲院也是,當時苗栗南庄的林礦業興盛,外來的上千名工人加 上三千多名居民,讓戲院熱鬧開設,最初專演客家採茶戲,後來兼映黑白默片,也就 是日本人說的「活動寫真」。自從樟腦、煤礦停採後,南庄便逐漸沒落,戲院也幾經 轉手,一度改為歌舞劇團表演。 二○○五年,南庄戲院正式歇業,從碩果僅存的歌舞團戲院,改為客家菜餚的古早味 餐廳,戲院也會播放早期的台灣電影,包括《王哥柳哥遊台灣》,及秦祥林、林鳳嬌 主演愛情文藝片,成另一種懷舊地標。 《我家開戲院》一書作者林玫伶的故事,則還原了美濃小鎮「第一大戲院」的昔舊時 光。一九六九年,她父親落腳美濃開戲院,開幕未久,就因電視台陸續開播,生意開 始走下坡;加上民風純樸,窮苦人家可以免費看戲,「以前的戲院是很有人情味的, 就像(竹敢)仔店一樣,下午場大概四點半左右就沒人顧票口,很多學生會來看免錢的 電影。」林玫伶說。 ※稅收繁多 插演小電影求生 「逃票倒不是多大損失,反而稅收比較重」,林玫伶記得,當時電影院要繳一堆稅金 ,除了娛樂稅、教育稅、印花稅,甚至還有「救災稅」,為了逃稅,很多戲院收票故 意不撕票根,拿回櫃台重複賣。為了求生,她家戲院曾插演「小電影」,最後專演歌 舞秀、牛肉場。一九九一年,在最後一檔「陳今佩木瓜秀」後,「第一大戲院」也跟 著吹熄燈號。 一九九八年威秀影城進入台灣,對本土戲院造成更劇烈的衝擊。UIP環球影業行銷 總監黃世文表示,台灣早年只有單廳戲院,大型戲院甚至有二、三層樓觀眾席,像是 已歇業的台北影城,高達兩千兩百個座位,原名美都麗的國賓有一千五百個座位;直 到一九七九年的獅子林戲院(現為新光影城),才開啟多廳戲院的時代。 ※大型影城 多廳放映領潮流 台灣首座為大型影城而設計的多廳電影院,則是擁有十七廳的信義威秀,因應潮流挑 戰,本土戲院也紛紛改為多廳經營,「影城式戲院是世界性趨勢,加上政府開放電影 拷貝數的限制,多廳式影城也應運而生。」黃世文解釋。 從「販賣部」的轉變,就能看出土洋電影院的文化差異,以前家庭經營的戲院會賣烤 魷魚、香腸,甚至自製酸梅冰,或是芒果乾、麥芽糖、彈珠汽水,觀眾也能外帶滷味 、雞翅啃食,就像是看野台戲;現在完全被爆米花、可樂等速食取代。 ※販賣部西化(竹敢)仔店變速食店 威秀影城一度規定禁帶外食,看電影喝可樂、吃爆米花成主流;VIP廳也是威秀在 台中首開先例,由服務生送餐,義大利烤雞等菜單應有盡有。威秀公關副理李光爵表 示,「只要觀眾的食物不會太誇張,仍可攜帶進場」,販賣部也推陳出新,「爆米花 還有芒果及巧克力牛奶口味」。 電影院的百年榮枯興替,正是社會變遷的微縮膠卷;不變的是,大銀幕上的奇幻世界 ,是永遠引人入勝的新天堂樂園。 http://www.chinatimes.com/content-images/110511/C99A232O.jpg
轉型 ▲逐漸沒落的南庄戲院,改經營客家傳統古早味餐廳,重新找回第二春。(簡 光義攝) http://www.chinatimes.com/content-images/110511/C99A232O1.jpg
對比 ▲1998年開幕的信義威秀,是第一個以多廳電影院為規畫設計的大型影城。( 本報資料照片) http://www.chinatimes.com/content-images/110511/C99A232O2.jpg
▲就像苗栗南庄戲院,新竹的內灣戲院隨著電影院沒落,也改為經營懷舊餐廳,每逢 假日人潮洶湧。(本報資料照片) http://www.chinatimes.com/content-images/110511/C99A232O3.jpg
▲傳統戲院的販賣部,除了飲料與零食,甚至會賣麥芽糖等商品。(黃哲斌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5.50.12 ※ 編輯: CCY0927 來自: 218.165.50.12 (10/23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