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殺人回憶 --- 真相的顏色,黑白之間 看《殺人回憶Memories of Murder》這部電影,沒有什麼時刻比這種陰陰的風雨 天還要更適合的了。 昨天早上風強雨急,烏雲如黑色的流體在天空奔湧,鐵門外不斷有涼意滲襲進來 如惡魔的手爪,而我跟家人在小客廳一起看這部片。 看著看著門外的風雨多猖狂已無所感,因為我們的心全部懸在半空中,綁吊著一 顆沉重的大石頭。 「天阿,到底兇手是誰阿?」 看到後來,才知道兇手何許人也已不重要,導演所要呈現的,是那個嚴酷的灰色 年代裡,在那樣挑釁式的強姦殺人案下,在民眾記者的輿論壓力包圍中,辦案的警察 心裡的曲折、緊繃、無助和恐懼。 朴度文與鄒警官習慣私刑逼供,只要有點兒嫌疑就成了烤打飛踢的標靶,意志力 不堅的莫不被屈打成招,弱智青年白光浩是最可憐的犧牲品,礦場的自慰男也因為折 磨而被迫認罪。 面對這種捕風捉影的無理辦案,清秀斯文的朴賢泰則是最堅決的不合作抵抗者。 電台點歌巧合、不在場證明的模糊以對、以及纖細的手掌,讓他變成警方眼中最 高嫌疑犯,儘管在法律上這些證據根本無一項有成立的空間。 他的抗議式的冷靜,與警方的偏執(神經質)形成強烈的對比。 在這個慘澹的小鎮中,可怕的不只是姦殺案的兇手,還有白色恐怖式辦案的警方 ,是這「兩害」逼得小鎮人人自危、草木皆兵。 真相不再是非黑即白,而是漫無止盡的一片慘灰。 徐泰潤是首都漢城派來的警力,是新政府與科學辦案思維的代表,但在重重壓力 下,他慢慢地變了,變得一點風吹草動就緊張兮兮、如臨大敵,冷靜與沉穩漸漸被消 耗殆盡。 對案情的日夜掛念是一種無聲的折磨,時間的無情流逝與辦案進度停滯,對警方 來說或許是最大的酷刑。 說簡單一點,就是被逼瘋了,正常的腦袋也精神耗弱了。 壓垮徐泰潤理智的最後一根稻草,是那個曾替她貼過OK繃的學校女孩之死,看到 屍體的那一幕,他的心被懊惱、憤怒與憎恨所完全佔據。 他直奔去朴賢泰家中,不分青紅皂白地就一頓踢打,與其說是在逼供,我看還比 較像是在發洩:為什麼你要接二連三挑釁犯案,為什麼我偏偏逮不了你! 「說,是你殺了所有女人的,快說!」「這報告是一張謊言,不可能是真的!」 若以徐泰潤這些瘋狂話語,來對照一開始他為白光浩平冤的救世主模樣,那真的 是太諷刺、落差太大了。 火車隧道前這一段的張力之大,真的是直透到心窩裡。 朴賢泰傷痕累累卻仍冷眼瞪視。 徐泰潤的情緒崩潰模樣,讓他變成一頭可憐又可悲的野獸。 朴度文引以自豪的辨認罪犯眼力,至此一敗塗地,兩條巫師眼裡的瞳孔,剩下絕 望無奈的成色。 這是那個年代的悲哀,處於政治威權的過渡時期,民眾心裡本就不安,而那一起 起的姦殺案又像是一種對於無能跋扈體制的嗆聲,讓警方越來越情緒化辦案。 加上犯罪現場維護觀念不盛、科學鑑定技術缺乏、與警方人力的調動失衡,讓這 案子只能懸在歲月的荒蕪角落。 真相的顏色,也漸漸泛黃。 此片的張力,連到了最後一幕都還餘韻強勁,天真可愛的小女孩口中的一句隨意 描述,仍然讓多年後已改業的朴度文一臉震撼。 眼神空洞、嘴唇微張,若有所思、不可置信。 即使一切看似事過境遷,但當初的暗影竟仍不知不覺悄然蔓延,自以為陽光已普 照,但一個不小心卻又跌入無底無盡的陰涼回憶。 《殺人回憶》好片,不得不推薦。 原文於 http://www.wretch.cc/blog/No1Kelvin/776806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114.104.207
urbanlegend:最近找了好幾家才找到這片 真的不錯看~ 08/08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