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業已於本屆奧斯卡獎斬獲三項提名殊榮的《前進天堂》(In America, 2002) ,是《我的左腳》、《以父之名》導演吉姆薛瑞登的最新力作。由 導演早年生活改編而成的本片,幽默風趣又扣人心弦,特色在於詳盡地描 繪了八○年代愛爾蘭家庭赴美打拼的生活。於是,觀眾在被兩位演出自然 逗趣的女孩搞得大笑或感動落淚之餘,亦可大開眼界,瞧瞧紐約中下階層 以及來自外國的移住家庭,是怎麼個生活法。   說到非美國人的赴美打拼,一個相關語彙絕不能錯過,那就是:「美 國夢」。對於在原居地毫無鹹魚翻身機會的人們而言,美國往往以自由、 富足的夢幻形象擄獲他們的心,讓他們不惜放棄既有的人際網絡與工作, 而合法或非法地前進美國。然而,對比於片頭蘇利文一家人來到曼哈頓商 圈之後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接下來他們所要面對的,卻是由天堂瞬間墮 入地獄般現實的難堪窘境。因為,囿於財力與非法移民身分,他們必須屈 就於貧民窟老舊公寓,與變裝者、嗑藥族、各國移住人士共同生活,而這 些人都是被主流美國大眾所鄙視、懼怕、排擠的對象。   不過話說回來,本片的核心終究不是美國夢。本片出現得最多次的關 鍵字,並不是「美國夢」,而是「法蘭基」──這家人因意外而早逝的兩 歲么子。從片頭到中後段,法蘭基總是一次又一次地出現,打斷這家人的 歡笑,重揭他爸媽、姊姊那尚未癒合的心靈傷口。亦即,他們對於法蘭基 的思念,其實一直都在困擾糾結著他們的心,以致於他們頻頻回顧不忍前 行,終究僵結成一柱柱悲傷莫名的鹽石。於是,他們固然在地理上前進了 美國,心靈上卻因始終放不下法蘭基而留滯在愛爾蘭、僵凝不前。這恰好 成為一個諷刺、卻讓人聞之鼻酸的對比。   為逃避喪子傷痛而移住美國的蘇利文一家人,心靈創痛仍舊回擊,自 責意念仍舊浮現。於是逃避的徒勞益發彰顯,而真正的解決之道──積極 面對──卻也邏輯地隨之浮現。這部電影雋永、感人之處,正是在此跳了 出來:讓蘇利文一家人積極正視創傷、重新相信生命而迎向未來的關鍵人 物,出人意料地,竟是他們的一位怪異鄰居馬堤歐!馬堤歐是全身烏漆麻 黑的黑人不說,還喜歡在家裡狂嘯擾鄰安寧,甚至於身上染有別人說都不 敢說出來的惡疾。但是,在不斷接觸碰撞的過程中,馬堤歐積極、易感、 樂於助人的開放生命觀,終究破除了其邊緣、偏差身分(愛滋病患、黑人 )的刻板印象,從而成為蘇利文一家最好的朋友。而且,正是在他罹病將 死卻仍洋溢著生命力的開放性格薰染下,蘇利文一家人才能真正放下心中 遺憾,而開始朝未來踏步邁進。   片尾,馬堤歐逝世後,莎拉馬堤歐隨即誕生,暗示了一種揚棄過去糾 葛,指向未來與生命的積極進取人生觀。而馬堤歐作為開啟蘇利文一家人 心門的關鍵,則暗示了大眾眼中的邊緣偏差,反而可能是值得我們發堀學 習的人生寶藏。最後,大女兒克莉絲蒂在心中默默對法蘭基訴說:「請讓 我離開。」然而,讓過往糾結或離開的,不正是自己本身?正是在這一點 上,我們體會到來自導演一段傷痛往事的人生智慧。 http://gpaper.gigigaga.com/ep_news.asp?n=1406184&p=haruhi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