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部電影個人最喜歡的是導演的調度及剪接,扣掉交代銜接劇情的第三人稱 ,大致能歸納出三個重要視點的轉換。1.Nina的視角客觀所見:外在期待、 指責、敵視。2.他人眼中的Nina:迷惑、恐懼、脆弱。前兩者的交替和高低 差構成對話及權力關係的變化。3.Nina的背後跟蹤者則似暗指她所競逐之完 美形象和其實際個體之間的分離。 開場的夢若解釋成Nina潛意識中求好心切,進取爭勝的一面,那麼她該如何 使夢境的欲望成真?她對著鏡子賣力的練習、確認每一處動作與細節,卻得 透過他人的再詮釋才能認識鏡中自己的演出。關鍵不在她的表演,在於他人 對她的評價。也就是說她的身體雖然聽命於自己,然而他者(Thomas)卻對 Nina的表現有更高的詮釋權,以及受到媽媽對她的關愛期待與限制。 於是Nina必須成為Thomas心中的Nina,讓她的外在表現成為完美,化解巫師 的詛咒,保持公主的面貌。她不是靠著潛規則入選,不是落選者口中的whore ,她要從媽媽的sweetheart變成眾所矚目的Little Princess。 然而Thomas的評語如此的抽象,Nina想藉著Beth和Lily去試著了解Thomas所 要求的到底為何,和Lily出門就好像能讓自己更像她一點,更接近舞監理想 中的黑天鵝。實際上對於Thomas的要求,Beth和Lily也不一定有答案。 不論是從主客觀上來講,完美唯有透過她自己才能達成,在電影中完美理想 的狀態像是跟蹤狂一樣亦步亦趨跟隨著Nina。和她一起疾行,轉身,成為她 的恐懼。故事裡的王子認識的只是公主的外在,他無法從內心辨別出黑天鵝 是巫師佈下的詭計。Nina取代了Beth,又唯恐被Lily取代,她確認鏡中的她 是否已經達到完美,只是她的心中的完美已經成為長相相似又具有天份的Lily。 為了保住主角的地位唯有毀了Lily,消滅她之後就再也沒有人比自己更接近 完美。體會此節後所演出的黑天鵝終究得到了激賞。 內在意識存在於語言動作的表達之前而難以捉摸,外在的評價又反過來成為 批判依據進而影響內在。Nina的自信從舞監的肯定與否進而依託在別人的形 象上,片中則沒有提及技術面上的提升與改變,故事中公主的殉死是因為失 去王子的愛還是緣於擺脫不了詛咒的命運?Nina最後看到的完美是自己的形 象嗎?還是為了期盼已久的掌聲?則給本片的觀眾自行評價了。 -- 「就拿我來說,我讀的全部書籍也都導向單獨的一本書。」 「可是,那是一本年代久遠的書,幾乎不能在我記憶深處浮現。在我看來,有一個故 事發生在其他故事之先,其他所有我讀過的故事似乎都在回應著這個故事,轉瞬間便消失 無蹤。我的閱讀只不過是在尋找那本我童年讀過的書,然而,我對它的記憶太少,無法使 我再找到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7.58.26
earthrise:於韻無窮的好片啊 好文推 03/01 15:38
earthrise:至於執著於舞技展現而無法入戲的某些板友 只能說可惜 03/01 15:39
earthrise:餘 03/01 15:39
mousyou:從事表演藝術工作的人應該比較能體會女主角的心境 03/01 16:11
railrail:從事表演藝術工作的人反而會只想看舞技不想看電影 03/01 19:07
pupuyamy:這部片好像比較著重電影主角心理 在黑天鵝本我的概念上.. 03/01 19:37
OELOHA:壓迫感好重的片 好看 03/01 19:41
skywide:不是大家都這樣調度和剪接和嚇人嗎 03/02 00:52
skywide:看完只覺得導演應該引註各個老梗出處比較好 03/02 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