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網誌圖文版 http://blossomear.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26.html 雖然大家應該都看過了啦 不過還是防一下雷 以下慎入 因為很喜歡Darren Aronofsky的《力挽狂瀾》(The Wrestler, 2008),自2010年 年底便非常期待這一部依然以表演為題材的《黑天鵝》。《力挽狂瀾》的攝影風格 被繼續延伸,緊抓人物台前台後細微的變化,同時拓展為更加華麗而戲劇化的拍攝 方式,讓這個精神迷失的芭蕾舞者更添黑暗的魅力。導演用了大量的臉部特寫增添 緊張懸疑氣氛,配樂則幾乎是不時在低語著,配合著神經質的運鏡和光影,整部片 一直緊牽著觀眾的注意力,叫人五臟六腑也跟著翻攪。在這部電影裡,觀眾的五感 可以全開,品味影片各種細節緻密的堆砌。 看完片之後搜尋資料,才知Darren Aronofsky居然是日本動畫大師今敏的忠實粉絲 ,甚至曾經買下版權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藍色恐懼》(Perfect Blue, 1998)的 部分分鏡。不過,就算不提起引用分鏡的這樁佳話,光看Natalie Portman在《黑 天鵝》裡的遭遇與神情,相信也會令人很快地想起今敏首部動畫長片《藍色恐懼》 裡的偶像歌手霧越未麻。網路上甚至流傳著這樣一則影迷自己剪輯的「藍色恐懼版 黑天鵝」trailer,看完後更是確定了這兩部電影是如此遙相呼應,故事的結構與 人物組成極為對稱! ※有關這個影迷自行剪輯的trailer 請點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Vu94BIpiOM
和《藍色恐懼》一樣,在被舞台所區隔的現實和幻覺之間,Nina和未麻都站在那條 細如危索的分界上。(當然《力挽狂瀾》也可以放進這個對應關係裡來看)現實和 舞台的差距,可以衍生出無限的危險和瘋狂,而Darren Aronofsky和今敏也正是走 在這道分界上,作出華麗的雕塑。《黑天鵝》相較之下是真人演出,且巧妙運用了 眩目的調度和特效,其效果自然更是驚人。 都說今年最該注目的好萊塢女星便是Natalie Portman,果然她也不負眾望以Nina 一角拿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事實上她的知性理智氣質,一直給我一種教養良好的 協調文明感,這種已然內化的獨特氣質讓她成年後成功拋開神經殺手身邊小女孩形 象,創造好幾個令人難以忘懷的角色。例如《星際大戰》的皇后阿米達拉,其優雅 氣質就十分適合她,而《飯飯之交》裡面的女醫生,其過度壓抑的特質也實在太符 合她形象,而《藍莓夜》雖然和Nora Jones的渾然天成相較之下稍嫌扞格不入,但 她的女賭徒就像章子怡在《2046》的表現一樣,滿是狠勁而內心傷痕累累,令人難 以忽視。《V怪客》當中從柔弱恐懼的女子蛻變成無所畏懼的鬥士,其富有層次的演 出也叫人激賞。看完Nina這個角色,再回頭重溫Natalie Portman多年來技術紮實、 深思熟慮且愈見深度的演出,更覺羅馬不是一天就可以造成的。 Nina這個角色可說是囊括了Natalie Portman給人的既定形象,再加以延伸演繹。這 個故事不僅延伸了她壓抑而過度思考的特質,還讓她更進一步變為一個脆弱焦慮的 女孩。她被控制欲極強的母親嚴厲束縛,內心奔放不羈的另一個自我又因為擔任黑白 天鵝的重任,而不斷被呼喚出來,甚至反過來吞噬她原先就搖搖欲墜的自我。 在這種情況下,新團員Lily便成了Nina的妄想對象,當另一個自我的思想無法見容 於原來的Nina,Lily就方便地成為了她最好的藉口和渴望。而總監Thomas要她試著 去看看Lily是如何奔放的跳舞,聽從自己本能的作出每一個動作,因此Nina自然又 對Lily更加的執迷。事實上,她很可能不是單只針對Lily而已,在Lily出現之前, 她似乎將注意力都放在Veronica身上,這說明了也許Nina一直在舞團中找尋跳得比 自己好的競爭對象,作為精神焦點,將自身的焦慮全投射在那人身上。 Nina對Lily的妄想中,最為有趣的莫過於她以為兩人前夜在自己床上過夜並做愛。 這個妄想牽涉到Nina最核心的壓力之一,就是來自於她的母親Erica。記得Thomas第 一次給她的回家功課就是「go home and touch yourself」,Nina並不是沒有男女 經驗,她的心結似乎來自於母親對她身心的嚴格控管。每當她試著想觸碰自己身體, 不是看到幻影,就是看到母親在旁邊。而母親動不動暗示她自己年輕失身而失去事業 的經驗,或是溫柔而強制地替她更衣、檢視傷口、幫她撿指甲,這些行為都是一種嚴 厲的控制。而在她身上也造成了對性的恐懼,以及強迫性的修指甲。而她不斷出現自 己指甲流血、死皮裂開的幻覺,想必也象徵著來自母親的壓迫造成的強迫症或是自殘 意象。 另外也不得不提到,選用Winona Ryder來扮演Beth實在是意味深長。與Natalie Portman相差約十歲的她,一路走來的清純玉女形象和Natalie實在多有相似。因此讓 Nina這樣一個初生之犢,崇拜著即將卸下芭蕾當紅名伶身分的Beth,而後又一路以 Beth的遭遇與處境作為自我投射,實在是很厲害的安排,正因這兩個演員在演藝界的 相似定位才能讓這個故事發展更加有說服力。 最後我想提一下《紅菱豔》(The Red Shoes, 1948)。一樣是以芭蕾舞為題材、一 樣是劇中劇、一樣是舞台與現實的互文關係、一樣是毀滅性的結局。Nina和穿著紅舞 鞋的女孩一樣,完全沈醉在危險的劇情裡不可自拔,最後在瘋狂的狀態下完成最美的 舞蹈,卻也失去生命。在前年金馬影展看了《紅菱豔》,有一幕很令我感動,久久不 能忘懷,或許也能為《黑天鵝》作個註腳。 那是在一場宴會上,舞團總監遇到仍然默默無名的女主角,聽她自我介紹在跳芭蕾舞 ,便隨口問她: 「妳為什麼會想跳舞?」 女孩竟立刻反問: 「那你呢?你為什麼想活著?」 當早已將近虛脫的Nina對Thomas說「我感覺到了完美」,我不禁想起《紅菱豔》裡這 段對話。為什麼要為藝術犧牲到如此地步?Nina或許沒有機會和人作這樣的討論,甚 至她可能也沒有自覺自己「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生存方式。只因她全副心力都在祈 求黑天鵝的降臨,在夢中和鏡子裡扒開自我,在白晝見到自己黑色的羽毛即將生出, 而腳趾也將生蹼,直到黑天鵝終於在舞台上綻放,掀動震驚全場的黑色羽翼。她無暇 去質疑為什麼,而是直接讓自己墮入毀滅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 有事看片 無事生花 http://blossomear.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50.24 ※ 編輯: ohwell 來自: 220.136.50.24 (03/28 00:33) ※ 編輯: ohwell 來自: 220.136.50.24 (03/28 00:34)
PATMOS:寫的真好 03/28 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