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全文:http://blog.xuite.net/yayaya0805/blog/12214545 一、前言 『誰殺了甘迺迪?』這部片子在經過導演的精心安排之下,呈現出令人震驚的一幅歷 史圖像,其主要內容是將美國前總統甘迺迪遇刺的過程以及可能的原因作出推敲,而其背 後所指涉的可能真相,卻是一幅令人震驚的景象。由於其拍攝手法的傑出,更曾於奧斯卡 榮獲最佳攝影(Robert Richardson)以及最佳剪接(Joe Hutshing, Pietro Scalia)等 兩項大獎。然而,對於這部片子中所呈現出的意識形態、影片的虛與實之間、以及這部片 子的價值等課題,都是值得我們可以好好去深思與討論的。 二、影片所呈現出之意識型態 對於甘迺迪之死,官方說法是指向三K黨、黑社會以及古巴的卡斯楚。因為在一九六 一年四月發生入侵豬灣事件,甚至差點引發與蘇聯的核子大戰,而被指控為兇手的李哈維 奧斯華更是曾到蘇聯,甚至入共產黨,而他也承認了。問題是他被偵訊時並沒有律師在場 ,更離譜的是也未曾留下紀錄。更引發世人注目的是,警方剛帶奧斯華走向停車場時,奧 斯華竟立刻遭人槍殺身亡。 也因此,這部片子的導演基本上是極力想要去指向另一個與官方立場不同的方向。甘 迺迪在一九六三年二月於大學發表的和平新主張,使全世界一步步走出冷戰的陰霾。這對 所有人類是好消息,但對軍事工業的團體而言,無疑是宣告他們的死期。當然他也察覺軍 方的阻力,只是沒想到所面對的勢力是如此龐大,以美國總統之尊也難以抗衡。甘迺迪天 縱英明,也難獨力擎天。但也因為甘氏的一意孤行,意圖讓真正的和平理想早日降臨,在 擋人利益財路下,這個龐大的怪獸開始反撲,造就了這份悲劇。甘迺迪死後,詹森繼任總 統,在一九六四年發生東京灣事件後,詹森下令美國全力投入越戰,符合了軍事工業團體 的利益,也使得美國陷入戰爭的泥淖中無法自拔。 這一切的描述,看起來似乎都相當的合理,然而,導演所呈現出來的意識型態以及歷 史圖像,是否就是真正的歷史事實?倒是需要好好的討論。 三、影片的虛與實之間 在這部片子當中,導演大量運用了許多黑白影像的部份,閱聽者可能會誤以為是真實的, 然而,事實上它是後人補拍的,不是紀錄片。此外,導演巧妙的運用了黑白影像的原始紀 錄片與後人補拍的畫面交錯穿插播放,非常容易達到視覺震撼的效果,使人信以為真。 事實上,就以視覺、聽覺兩者相互比較來說,看到的絕對會比聽到的更加有效、更有 證據力。我們看到影像,跟我們聽到聲音,我們一般還是會相信看到的影像,而比較不相 信聽到的聲音,我們還是相信眼睛甚於耳朵。而就文字的記載與影片的紀錄來說,對於傳 統觀念的史家,他們是比較採信文字的,但是,對於一般的社會大眾來說,影像的接收比 起文字更加和藹可親也是不容忽視的事實。也因此,如果先不管一般專業史家是比較採信 文字的部份,事實上,影像的傳播對於一般民眾的影響力來說,絕對會超越文字。畢竟, 現代人對於文字的閱讀吸收能力可說越來越微弱,反而在科技迅速發展之下,現代人已經 習於圖像式的思考。 然而,這部片子所呈現出的真的是歷史的真相嗎?我想我沒有足夠的歷史知識敢去貿 然否定導演在這部片子所加註觀點的可能真實性,畢竟,在這部片子中所呈現出的龐大陰 謀與共犯集團,也許在未來還是有可能被證實的。但是,這部片子的確也有不是史實的可 能性。畢竟,在這部片子的製作過程中,必須經過許多剪輯、挑選、整理、歸納的過程, 也許導演盡力以直接和客觀的方式保存史實,但是還是屬於『塑造』的,借用某種風格或 風尚呈現出來,在銀幕上我們所看到的並不是史實本身,而是經過選擇的史實的影像。 也因此,我們發現了一個可能的危險與弔詭是,假設這部片子所呈現出的是在未來可 能會被證實為不正確的史觀,但是這部片子卻遠比目前所有的書面文字資料對社會大眾有 更強的感染力與傳播力,很有可能發生的現象是,未來即使在經過專業史家的考證之後, 甘迺迪總統的死因並非如影片中所描述的那樣,但是,很有可能一般大眾在經過這部片子 的意識形態強烈灌輸之後,卻誤以為甘迺迪的真正死因應該是如影片中所描述的這樣,而 不是專業史家未來所考察出的那樣。 四、影片的價值 當然,歷史小說、歷史電影等,在具體的歷史事實的層面上是虛虛實實參雜期間的,他們 本就有較多虛構的自由,因此,硬要去以其所呈現出的史觀可能有一些問題存在而否認整 部影片的價值其實也是不必要的。 許多專業史家無法接納另類的歷史文本,主要是太計較具體細節的真實,或是一味謹 守自己所定下的一套評論系統,而不了解其他文本的價值與意義。其實,任何歷史作品不 論是視覺的或書寫的,都無法將有意陳述的事件或場景,做絕對完整的表達與敘述。每件 書寫的作品,都和視覺的作品一樣,必須經過許多剪輯、挑選、整理、歸納的過程,兩者 都不可能有絕對完整的真實,充其量我們也只能說他們兩者具有歷史表達方式的不同,然 而在真實性的探究上,兩者都很有可能是有所缺失的。 也因此,這部片子最重要的價值並不在於它所敘述事實的真實性,而是在於為敘述這 些事實所選擇的方式。螢幕上的歷史與其說是對過去的描述,還不如說是創造了一個『新 』的過去。此外,還有另一個重要之處在於,這部片子透過整理的佈局和細部的安排,其 實也相當程度的體現了當時社會對於這件事情的各種反應。事實上,歷史影視當中的歷史 只能是歷史精神的一致,不可能也不必要與客觀的歷史完全相符。 此外,我們發現到,電影或電視的確比書寫的論述更能呈現某些歷史現象。當然,並 不見得是說有更多的真實性或強烈的情感,而是說會更加的具象而不含糊。而且,歷史上 有些事情甚至是只能靠影像視覺提供訊息的,像是甘迺迪被槍殺的那個歷史畫面,不論文 筆再好的作家去描述都很難比直接看影片還要更清楚,由此我們也更能體驗到影像視覺的 重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1.27.68
postich:推薦 Discovery 最近的甘迺迪報導,他有嚴重的濫交和吸毒 06/22 00:08
postich:不論生理上或心理上,都已不適任美國總統 06/22 00:09
postich:我自己想:如果我是國安高層,面對這麼一個精神不穩,卻又 06/22 00:11
postich:擁有民眾盲目高支持度,大概只有暗殺一途了.... 06/22 00:11
dbstudio:我是這樣想... discovery這部片的真實性也不是完全接受啊 06/22 02:39
giwdul3883:只有暗殺一途? 很詭異的說法! 06/22 12:22
pony666:會什麼你相信discovery? 為什麼你不怕這也是政府所主導的? 06/22 12:46
wedgewu:back to the left 06/22 13:51
kanx:只有暗殺一途? 一個國安高層有資格替國家決定誰當總統? 06/23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