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新約聖經裡的耶穌 被猶大出賣 遭受羅馬官員的虐待 最後釘死於十字架上 在受苦受難之際 耶穌依舊表達了慈愛世人的情懷 為後世信徒所景仰 今年的電影《受難記》 幾近真實地表現耶穌在死前受難的過程 吸引眾多信徒前往觀賞 多數人也為劇情感動落淚 有人會讚賞耶穌慈悲為懷的情操 有人會不捨他悲慘地離去 而有些人則會問道「耶穌為何要受難?」 大哉問 新約聖經或多數書寫 拍攝耶穌死前的故事 若以信徒的觀念來說 絕對沒有問題 因為耶穌的死就是這麼悲慘 然而 在瞭解任何事情之前 我們都必須保持在沒有立場 沒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之情況下 才能對事情有確切的瞭解 也才能比較瞭解所謂歷史的真相 所以 若先不理會新約聖經的內容 排開所有對耶穌事蹟的看法 再來深刻體會兩千年前的歷史 也許比較能夠回答「耶穌為何要受難」的問題。 耶穌出身木匠之家 對於猶太教的教義有新的理解 或者說他有反猶太教的意圖 便開始對旁人闡述他的觀念 漸漸地追隨者增多 至少有十二個 後人稱他的教派為為艾賽尼教派 必須強調的是 瞭解歷史一定要兼顧主、客觀的看法 焦點不能只放在耶穌身上 因為 從猶太教掌權者的觀點來看 不論耶穌是否稱自己為上帝之子、或世人之王 所有的說法都是異端 應該立即剷除 消滅異端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 而且 當時必定有很多類似耶穌這樣反猶太教的人 所以猶太教當權者處死提倡異端者 對於人們來說應是稀鬆平常的事情 無需為此訝異與悲傷 同理 不管耶穌是否被打得很慘 不管是否被釘在十字架上而死 僅僅是猶太教當權者消滅異端的過程之一 不足掛齒 耶穌「若無其事」的死去後 卻有人拯救了他的思想與信眾 誰呢?就是西元四世紀的羅馬君士坦丁大帝 西元三百一十三年 君士坦丁訂基督教為國教 宗教與政治結合之後 散播的速度可就快了 在短短百年之間 大半的歐洲就成了基督教的天下 而中世紀之後 也出現諸多經典的基督教哲學理論 回顧基督教的歷史 從篳路藍縷到功成名就 長達了一千年 多虧了君士坦丁大帝 平心而論 君士坦丁拯救了基督教 應該比耶穌還要偉大 回到「耶穌為何要受難」的問題上 耶穌的死在歷史上雖是小事 但對於信徒而言卻是大事 即使他是異端領袖、即使去世了 依然是永垂不朽的精神指標 舉凡英雄誕生的方式 不外乎先受人愛戴 之後為人陷害 接受殘酷的對待 在最後擊敗所有反對者後 以行動為自己平反 重獲世人的愛戴 神聖的耶穌就是這樣誕生 他的信徒要彰顯他的偉大 唯一的辦法就要他大難不死 才足以成為後世的英雄 根據新約聖經的記載 他傳播著新的教義 不少人追隨他 但遭到猶太教當權者迫害 死於十字架上 還不斷表示慈愛的心 三天重新復出 證明他的確是不可抵觸的上帝之子 不過 新約聖經中每部福音、書信 都是在耶穌死了好幾十年後才成書 中間穿鑿附會的內容絕對多過於事實 比如耶穌死後復生就是代表例子 由此可證 耶穌為何要受難? 答案就是信徒要他受難 又可證 讓耶穌受難的不是猶大、不是猶太當權者 也不是羅馬帝國的官員 而是他的信徒 當然 我們不能說新約聖經的內容都是假的 至少 對於信徒來說是不可質疑的事實 但若要確切瞭解耶穌當時的歷史 新約聖經不過只是本參考書罷了 以往人們都會討論 孔子如果重生 會不會感嘆他的理念被後人曲解 而如果耶穌在今日重生 看完了新約聖經、整個基督教發展史 或是有關他的故事與電影之後 提出的第一個問題也許是: 「我為何要受難?」 -- It ends tonight... ※ 來源:‧大度山之戀 bbs.thu.edu.tw‧[FROM: sw59-181-227.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