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看到《火線救援》這個片名的時候,第一個反應是淡漠的輕瞥。 原名《Man On Fire》在台灣翻譯成《火線救援》,在香港被譯 為《鑣火》,在內地會不會又有另外一個名字?實在不敢想。剛 看到片名時,連預期會去看的心情都沒有,一直到在西門町的電 視牆上看見它的預告片,以及我所喜愛之一的男星丹佐華盛頓後, 才在下著雨的週末,走進電影院觀看。 是因為好萊塢要做些什麼改革嗎?最近除了依舊陳腔濫調的電影 之外,多多少少都能嗅出一些與以往好萊塢電影不同的味道。不 論是故事的走向、或者攝影、或者剪接,都有其不同的表現。 在Man On Fire裡,敘述關於墨西哥孩童被綁架的故事,片中丹佐 華盛頓飾演的克里西,正如他過往給人的形象,正義且值得信賴, 另一個要角珮塔雷默,則由曾在《他不笨,他是我爸爸》裡演出的 達柯塔芬妮飾演,這兩個演員的組合,先替這部戲拉抬了一些氣勢, 當然也沒教人失望。 然而最重要的卻是劇情的走向,先帶出克里西與這部戲的關係, 再用另一個心腹角色雷朋(克里斯多夫華肯 飾)將劇中的兩個 點串連。主線的克里西與珮塔雷默的關係交代的有點長,以至於 後來進入戲的尾聲時,顯得結尾得草率,但是在高潮衝突的時候, 卻讓先前交代的部分,發揮最大的作用。 說它與好萊塢很不同的是它不再用太多太多的舖陳,去傳遞某一 些英雄事蹟,雖然克里西在其中仍是一個英雄,但是在其他的劇 情安排裡,顯然的是要去分散大家把焦點放在克里西身上,而用 一種很迂迴的方式去突顯其他角色的內在和外在的衝突和其在現 今社會所代表的某些角色,特別是諷刺警察與罪犯的一線之隔、 以及我們皆所習慣另一個伸張正義的管道──媒體。 這樣嘲諷的手法,其實很常見,但卻又出現另一個真正應該存在 於這個社會的要角,於是這些角色皆環環相扣,諜對諜的狀態因 為一個女孩,在這些人之間,不斷的重複上演著,最後,究竟是 邪惡戰勝邪惡?或是正義戰勝邪惡?如果真要說是誰鬥贏了?應 該是堅持到最後的那個人。 本片的分級是屬限制級,本來不清楚這樣講述正義的片子裡為什 麼會被歸類到限制級?直到克里西在片裡大開殺戒時,才明白是 那些血腥讓它分進限制級!而提及克里西火力全開的廝殺,讓我 想起《無間道II》裡,老大一一被解決的畫面及橋段,有點雷同, 但是克里西的手段更為兇殘,在下手的順序上也更明確的交代著, 但那表現出的力道卻有點不同。《無間道II》裡,真相已明確, 只要將內在的悲憤引爆就夠,而《火線救援》中,除了利用這些 被處理掉的人來展現克里西的悲憤之外,也還很用力的一一揭開 事件的真相。 最後揭開的真相,有別於過往好萊塢的安排,很特別,但卻也因 為舖陳不夠,而略顯突兀,彷彿是編劇想要做一點什麼改變,結 尾時不知道怎麼收尾,而草草結束,如果讓戲的結尾點用更強烈 的事件停在女孩的父親上,說不定會將它與過往那些以父為信仰 的狗血劇情,做最不同的區別! 這部電影,雖然有很多沒有交代清楚的劇情,包括克里西的過去、 真相背後的另一個真相,以及女孩的最後,都沒有太完善的交代 清楚。撇開這些不說,它原來的劇情走向,和它淡淡且悲傷的配 樂,以及它的攝影和剪接都值得一看。(當然丹佐華盛頓及達柯 塔芬妮的演技,也不容忽視!) 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出品 導演:東尼史考特 編劇:A.J. Quinnell、Brian Helgeland 演員: 丹佐華盛頓、達柯塔芬妮、克里斯多夫華肯、小勞勃道尼、蕾哈蜜雪兒 ------------------------------------------------------------------------ 文字邊境‧換日線 www.sun-line.idv.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6.15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