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電影的歷史不過一百來年,相較於繪畫、音樂等其他已有數千年發展的藝術, 新生的電影是一種十分年輕的藝術形式。如此新生的藝術當然會有許多爭辦 和發展的空間。 而作為集體創作的藝術,當然容易產生產生電影的"作者"到底是誰? 一部電影誰稱得上是它的"作者"? 諸如此類的疑惑。 先講結論,答案就是導演。 導演被認定為是一部電影真正的作者,起始於法國新浪潮時期的「電影筆記」 的Auteur theory(作者論),認定電影的作者是導演,當然引起各方爭辯, 有人說編劇才是作者,有人說電影製作中所有參與者都是作者。但隨著個人 化的風潮,導演是主要創作者的角色愈趨鮮明,電影的風格、形式、視野幾 乎已完全連結導演自身。1950年代的電影理論,現實上是蓋棺論定了。當然 編劇的重要性是不會有人否定的。只是豎立電影歷史那一座一座里程碑的 上面蓋的名字都是個人化風格極強的導演,無論是小津安二郎、布烈松、 布紐爾、卓別林、楚浮、費里尼、柏格曼,不勝枚舉。在電影發展的進程上, 導演的地位被不斷推往高點,對電影的主導權也漸漸被確立。 電影是集體創作的事實,而負成敗責任、喊卡、所有人須聽其命行事等等, 已經有人提到這些就不多談了。我想提兩點: 第一: 導演是電影製作中從頭到尾參與時間最長的人。電影是分工的,是一群 人不斷接力工作,編劇參與的多是前期,比較早開工,也比別人早收工,對劇 本的掌握權在交付劇本後就自然弱化了,有名的例子就是影史經典的"靈慾春宵" (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導演把全部劇本刪到剩兩句台詞,剩下 的全部自己重寫。剪輯是最後的工作,況且如何剪輯也是由導演決定,比較有趣 的例子是安妮霍爾(Annie Hall),原本是艾維辛格的故事,導演重新剪輯再重新 加上旁白居然變成安妮霍爾的故事,也一舉成功。導演對作品的掌握權可見一斑。 第二: 我們在看電影時,透過鏡頭看到畫面,我們的視點跟劇中人物他們 自己視點是不同的,而身為觀眾的我們,到底透過誰的視點在看畫面? 我 們透過誰的眼睛在看電影? 我們的視線跟誰是重疊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8.104.84
james732:推 09/01 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