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電影版提到導演的話,我想各位先有個歷史知識背景會比較好 一、製片製下的導演 這裡的製片是一種概念,並非特定某人。電影早期發展初期是片廠制度比較盛行。 原因有好幾種,像是美國明星制度、好萊塢風潮、歐洲各國抵抗好萊塢、二次 世界大戰...等。所以由資方出資拍攝電影是理所當然的商業模式,這其中核心是老 闆,老闆有權決定用誰當演員、製片、甚至是導演,因為他們都只是公司底下的員工 罷了。大家熟悉的美商八大,有不少的公司前身就是這類一手掌握製作、發行和上映 的公司。 二、導演才是一部作品的創作核心。 導演製的崛起是因為二戰過後,歐洲義大利、法國甚至德國在滿目瘡痍的社會中開始 反思電影,這些人不少原本是影評人、導演和編劇,他們欣賞自己國家以前的優秀導 演以及好萊塢某幾位特定導演的作品。他們發現這些受到關注的導演作品中各有一種 獨有價值觀,後來這些人不約而同走向導演工作之路,甚至自製自編自導還有自演 ;臺灣新電影也深受這波作者論浪潮影響。 那麼,提到導演實務工作,要先清楚談的是哪一種制度。雖然工作制度上大同小異,但工 作時候的彈性大小就有了相當程度差異。以彈性大小來說,導演製 > 製片製。不過,特別 注意:沒有哪一種制度是完美無瑕的,只有適合不適合工作團隊罷了。就連美國東西岸 電影業也是相互取法,互助互利。所以,有些人評論台灣新電影謀殺了台灣電影業,那是 非常缺乏智慧的說法。 回到正題,那麼現在導演工作到底是怎樣呢?其實可以分成前製和拍攝兩個階段來看, 組織合作模式會因為工作階段改變。 01. 前製階段導演和各部門關係圖 http://imageshack.us/photo/my-images/231/28755981.jpg/ 從01圖得知健全的電影製作公司行號和一般公司行號沒啥兩樣。 02. 拍攝階段導演和各部門關係圖 http://imageshack.us/photo/my-images/839/71407916.jpg/ 從02圖可以得知導演定位深受作者論影響。他"略懂"各種與部門溝通的語言。 導演是說故事的人,只是他並非各部門的專家。 但是,一部電影只能有一張嘴用一致的聲音來發聲。否則,那就是噪音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70.139.80
kickmeout:第一張圖連結失敗 08/30 21:27
失敗嗎? 我點擊連結OK~ ※ 編輯: littlegreen 來自: 1.170.148.145 (08/30 21:36)
james732:兩張圖都可以看 08/30 21:43
turnsongyy:第一張圖不能看+1 09/01 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