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出自心靈小憩http://life.fhl.net,       歡迎您轉貼您的魔戒討論,到心靈小憩「藝文網友的家」。 ------------------------------------------------------------------------ 《電影、文學與音樂的對話》魔戒與舒伯特的D.950彌撒曲(2)   拿哈比人佛羅多與舒伯特對比是非常有趣的事。哈比人樂天、逍遙、無雄心壯志 ,一生終老於安定豐足的夏爾。舒伯特也一樣,千萬別受到偉人傳記作者習慣把偉大 藝術描寫成一生窮苦才能奮發向上的偏見,舒伯特豐衣足食又有一班講義氣、重感情 的好朋友,他的年輕生活活生生是哈比人的寫照!於是,以第二號彌撒曲D.167而論, 全篇無論是歌頌上帝、敬畏上帝、禱告上帝......全都只有溫和美麗的旋律貫穿一切 ,真可以說是除了歡唱之外天下無大事,像不像魔戒首部曲歡樂的哈比人?   然而,隨即就是魔戒聖戰,文學原著比電影更強烈表達出,佛羅多擔任最艱苦的 魔戒任務,是『被選擇』;山姆成為最好的幫手,是『被選擇』;梅里、皮聘變成高 級障眼法導致索倫誤判魔戒在洛汗或剛鐸,兩人也受盡千辛萬苦,一樣是『被選擇』 。東方文化的深層意識是認為,任何重大事件都是因果律所造成,因此這四個哈比人 的角色都是被因果律所決定了,所以只能樂天知命地看開、看透、看破。相對的我們 就無法理解西方文化認為重大事件不是個人的責任、而是外在的『他者』(例如上帝) 命定選擇了他,他就得擔任別人不必承擔的重擔;是他的錯嗎?絕對不是!是他很英 勇所以才有資格嗎?更不是!西方文視『使命』為神秘不可解的奧密,承擔使命不是 為了消除自己的罪業,而是為了榮耀他信服的至善。所以魔戒二部曲山姆才會有那段 對話,他認為: 『我原先不明白為什麼我們要這麼苦,現在我明白了,是因為我們相信世界上一定有 至善,為了至善而承擔這一切苦是值得做的。』 (作者註:這裡不是原文,是大意如此。)   正是因為使命的承擔不是自己的責任,所以西方藝術作品中常常表現強烈的『爭 辯、抗拒、絕望』,因為『為什麼是我?我明明沒有犯錯、我明明不是什麼英雄好漢 ,為什麼我要承受這麼重的責任?』。因此西方人從來不會安份認命,他們的奮鬥過 程充滿『自我』與『使命』的掙扎與絕望,所以電影中咕嚕會出現自我人格分裂對話 、佛羅多會一再自我迷失想載魔戒甚至殺掉山姆;在文學原著中佛羅多更是一再強烈 表達『我知道這個使命只有我承擔,但是我承擔不了,我一定會失敗....』。 這種對於生命充滿了掙扎與絕望的強烈情感,與東方文化相差實在太大。要佛羅多學 習李太白那種行路難、行路難、最後『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需身後千載名?』的逍遙 意境,似乎完全不可能。   因此即使像舒伯特這麼歡樂的人生,仍然會出現各種黯然神傷的掙扎,其中最激 烈的兩次表達就是著名的『死與少女』弦樂四重奏與『琶音琴』奏鳴曲,兩首曲子不 只是舒伯特最灰暗憂鬱的樂曲,放眼古典音樂界有如此情緒渲染力的樂曲也真不多見。 ------------------------------------------------------------------------     本文出自心靈小憩http://life.fhl.net,       歡迎您轉貼您的魔戒討論,到心靈小憩「藝文網友的家」。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40.1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