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第一次在這個版發文,請多多指教^^ 《蘇西的世界》 我看這本書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很多細節已經記不清楚,連最後兇手下場是否與小說 裡相同,都得上網爬文才知道~所以很多內容只能依照電影來做判斷。 我記得小說第一句就寫到My name is Salmon, like the fish. First name, Susie. I was fourteen years old when I was murdered on December 6th, 1973. 通常看電影都是慢慢得知劇情的,而它在一開頭就告訴你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告訴你關於 一個家庭痛失大女兒後的發展。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選角上, 蘇西我完全沒認出她就是演《贖罪》裡的妹妹,當時看《贖罪》時,只要一有她 出現就會讓我相當反感呢; 兇手哈維先生,感覺他的笑聲有特別為了這個角色練習,揣摩一個變態兇手很成功; 爸爸和媽媽兩人的個性,也多能由前段劇情推知事件後各自的反應, 讓我比較疑惑的是妹妹琳西這個角色,她是揭穿真相的人, 在前段對於她的描寫是"冷漠"的人,到後來她卻突然懷疑起兇手,轉折來得有點突然, 不過若是用"她想改變現況,讓大家都從這個泥淖中走出"的觀點來解釋就說得通, 畢竟我們眼前30分鐘過去,在戲中已是2年過去了; 而有靈異體質的露絲,原以為她會幫助蘇西結果卻沒有, 這個角色的作用好像只是為了讓蘇西完成最後的心願才設置的, 但她站在窗邊注視兇手棄屍的那場, 一度以為她就要幫忙或她會看見兇手棄屍失敗之類的, 結果下一分鐘竟然就來個很瞎的"完成最後的心願"; 蘇西喜歡的雷,電影裡也沒解釋為什麼說他從英國來,卻選個看起來是印度裔的人呢? 奶奶琳恩這個角色,是劇中最樂觀,也是我覺得很妙的一個角色, 因為這樣一個題材,其實很容易顯得沉悶, 加入奶奶這個角色,不僅是協調故事過程中的衝突,也增加故事的幽默感, 她講話直接、脫離一般奶奶的形象,但講的話卻又很有道理。 場景設計,天堂超乎我想像的奇幻, 最印象深刻的是爸爸摔壞模型船那場,蘇西跑在海邊, 那些巨大的瓶中船也如同她爸爸摔壞模型船一樣,撞毀在海邊, 玻璃瓶顏色很乾淨,碎裂的玻璃瓶也正可比喻爸爸的心, 或暗喻這個家庭即將到來的分裂。 有一段蘇西與霍莉在天堂開心玩樂,我覺得那段蠻突兀的, 或許是出現得太早,天堂對每個人來說都只是想像中的產物, 雖然她說這是她的perfect world,然而安排這段在前一個小時內, 當時的蘇西,還牽掛著所有的一切,這個歡樂對她來說其實是虛幻的, 她內心最需要的是平靜而不只是歡樂,她得到這個歡樂後,並沒有讓她放下什麼, 所以我不太懂這段放在這邊的意義是? 爸爸曾透過玻璃窗看見蘇西, 並且在爸爸在窗邊點上蠟燭後,那座美麗的涼亭才有了燈光, 更能表示涼亭的確是蘇西的束縛, 美麗的涼亭是因為蘇西與爸爸間的牽掛才存在的, 而涼亭的崩垮象徵束縛崩解了, 她看見自己的爸爸因為一直執著於找出兇手而被狠狠揍了一頓, 體悟到自己需要放開他了, 她說了I have to let him go 後走入那棟她不敢踏入的房子, 接著她看見還有其他的受害人, 但僅僅如此怎麼能夠說服觀眾她已經放下了對兇手的怨恨? 燈塔第一次出現是在模型船裡,當時父女兩人開心地完成模型船, 在爸爸砸毀模型船時, 也是看見當時這個兩人一同完成的模型,才停止了毀壞的動作, 在天堂中燈塔與那棟蘇西不敢踏入的房子連結在一起, 燈塔一般我們都用來象徵指引的明燈、方向所在, 所以連結在一起也就是在表示踏入那棟房子是對的選擇? 看到蘇西與其他受害者在天堂相聚時,我沒辦法理解, 而當時也還不確知兇手是否會死, 我想著為什麼她們需要處在同一個天堂裡? 一般我們總認為到了天堂後,會遇見的是先你而去的其他家人, 然而她們在這裡遇見只因為有相同的遭遇? 或者是有著同病相憐、息事寧人的意味? 有幾場戲我覺得很棒, 有幾場戲我想著,如果換個方式、觀點拍攝是不是會有不同的效果出來。 蘇西剛被殺沒多久,在哈維先生的浴室那場, 她推開門進入霧濛濛的一片,只看見一個男人臉上蒙著毛巾躺在浴缸中, 接著看見地板上髒亂的衣服鞋子,再看見洗手台上的一把剃刀與自己的手鍊, 一轉頭他也從浴缸中坐起,並且不經意的與蘇西對看,此時蘇西大喊, 然後她就慢慢的像是被風吹走一樣地消逝。 這一場我還蠻喜歡的, 緊張、隱蔽卻清楚的交代蘇西的確被殺害了。 蘇西與兇手哈維在地下小屋那場, 兩人間的來往如果能多用點蘇西的主觀鏡頭來拍攝, 描寫出蘇西內心的緊張與惶恐,還有她眼中的哈維先生, 如何從一個好好鄰居轉變成變態兇手, 這場戲的緊張氣氛是否會更能表現出來? 影片中,對於哈維犯案後的焦慮, 用大特寫拍攝他不停玩弄留下來的紀念品, 可是出現的次數似乎不夠多、描寫得不夠深入? 留下這個紀念品對他的意義也沒有描寫出, 但這也有可能因為主軸不是在於哈維先生,而是沙蒙一家。 另外妹妹琳西闖入兇手家,要上樓前打開的櫃子原本忘了關上, 她離開鏡頭後,又再次入鏡將它關上, 導演刻意分成兩次完成,也表現出導演的幽默與巧思。 琳西在兇手房間發現證據後,大特寫的描寫她翻書的手指部分, 交叉兇手在樓下尋找她的鏡頭,配上翻書的聲音,成功的營造出緊張的氣氛。 結局並非好萊塢常用的非常圓滿好結局, 蘇西的屍體就這樣被深埋於地底下, 雖然兇手的確受到報應,然而也因為他沒被揭穿罪行, 表示其他的受害人家屬或許永遠也不知道真相, 然而這或許也是作者給予的一致的"回歸平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5.147.185 ※ 編輯: s901119 來自: 218.175.147.185 (04/04 11:48)
evaksw:原著中雷就是一個印度裔的英國人 04/04 12:57
s901119:哈,原來如此,我果真對小說細節沒啥印象了 04/04 15:10
yamina:蘇西並沒有放下對兇手的怨恨 04/04 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