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那時候看到許介麟的文,我其實有投書但是沒被採用 趁機跟大家分享一下 多元的記憶、開放的主體性—回許介麟所長對「海角七號」之評論 日本殖民是個歷史事實,也是海角七號這部片故事的根源。然而,殖民對於台灣, 只是單純的宰制嗎?吳睿人教授在博士論文中即指出,台灣主體性的基礎,一部份正來自 殖民經驗,在二次戰前的諸多殖民地中,台灣所承載的是由唯一同時殖民也同時被殖民的 國--日本,所建構的殖民統治系統。同時再加上當時日本的統治型態尚帶有儒家文化色彩 ,以致於相對於西方國家的殖民地,台灣有著獨特的歷史經驗。另一方面,劉紀蕙教授亦 討論過皇民主體的概念,日本所帶來的,不單單只是統治機制,更是一套價值與生活態度 。當然,這段歷史中,台灣人是處於被統治的一方,但是這段歲月卻銘刻了部分的台灣人 的生命,比方說老友子與茂伯。這是記憶的一部份,亦是歲月的一部份,當茂伯唱起了「 野玫瑰」那不只是對日本的「鄉愁」,那更是對自身生命的回顧。台灣的主體性,難道不 該根源自台灣人的生命之中嗎?茂伯絕對能夠既是「國寶」又懷有日本文化,那是因為他 是在這塊土地上,經歷這獨特的歷史而成長的台灣人。 台灣人,在海角裡面展露的是多重面貌。除了日本經驗外,勇悍卻又深情的原住民、 勤奮努力的客家人、熱心卻又有些蠻橫的地方代表、在城市中迷失流落的樂手……當然不 可否認或許帶有刻板印象的成分,但這些角色無疑的揭示了台灣人的多元面貌。他們經歷 了不同的社會化過程,持有不同的文化體驗,卻都的台灣人。那為何能說「海角七號」不 是主體性的呈現,這樣的景象難道不存於我們於現實中的台灣。台灣的主體性正在於透過 多元結合而得來的獨特性,而非某種制式化的答案。 同樣的,多元或拼貼也呈現在文化方面,對於我這一個六年級尾的世代而言,黃春 明的影響力的確比不上村上春樹。曾經,某一個世代共享鄧麗君與三三集團,某一個世代 嚮往著三毛,聽著民歌,而我們這個世代,的確是在拼貼的資訊中成長,文化內涵會隨時 代而轉動,而且在資訊開放的社會下,異國元素,日本、嘻哈、R&B、韓國,逐漸的進入 我們的生活。的確,這是「次文化的大拼盤」,但這確實是當下青年文化的一部份,也處 於年輕世代的記憶之中。那為何要反對它,為何不承認我們這些年輕台灣人所持有的記憶 ? 同時,用毫無思想來質疑海角七號,也是個太過苛酷的批評,的確,這部片並不具有哲學 上的宏大意義,卻對當下的社會議題提出了關懷:台灣的後殖民情境、城鄉差距、人口外 移、文化工作者的困境。這些問題正發生在我們身邊,透過演員的口,這部片也提出自身 的觀點:「國寶應該要給人欣賞」、「我想要把我們的子弟通通叫回來,重新再造」,這 種種在笑聲中銘刻下的話語,正是對於這塊土地的強烈人文關懷。 我並非不質疑許所長本身所持有的文化標準與價值,但我認為許所長的觀察無疑帶 有階級位置下的主觀。這樣的情況並不罕見,菁英文化與大眾文化間的衝突,在現代是個 普遍性的議題。社會菁英以自身所持有的文化標準去要求大眾,希望大眾能夠從低俗晉身 到菁英所認定的高雅,但卻遺忘自身只是社會中的特殊群體。往往是高年齡層、高收入、 高社會地位的一群,因此他們無法理解所謂的大眾、俗民所持有的文化概念,而產生了由 階級位置而來的輕視。也因為這樣的爭議開啟了「文化研究」學門的誕生。「海角七號」 訴說的絕對是台灣人的故事,只是他可能不符合上層階級的社會想像,而與大眾文化呼應 。 海角七號」的成功絕非是「日本人」的功勞,他只是正視了日本在過往和當下對台灣的 影響,從現實來看,沒有一個處於後殖民情境的社會場域,能夠完全擺脫殖民母國的遺緒 。其也並非反應台灣文化的匱乏,他所引起的共鳴正顯示了這部片能觸及到當下的大眾文 化。 「海角」的成功正是因為他能夠讓觀看者在片中尋找自身。的確,他帶有次文化下 的拼貼,但是別忘了,讓我們驕傲的棒球,亦正是殖民下的遺產。如果一心要求文化的血 統純正,台灣將會無比的平淡,「台灣主體性」不該是一塊鐵板,而是一個開放的舞台, 讓所有台灣人能夠,唱出自己的歌。 ※ 引述《nthunctumath ( )》之銘言: : 我本來也是很喜歡海角七號的 : 但是我在看完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所長許介麟教授的文章 : 我才恍然大悟 : 原來片中的許多東西 都隱藏著不少阿輝式情感 : 1.「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是台灣在日本殖民統治下,所賜予的地址。 : 2.在大戰前,「國境之南」指大日本帝國的國境南方台灣,而恆春又是台灣的最南頂端。 : 大戰後,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寫「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把國境之南描述為烏托邦。 : 3.「海角七號」隱藏著日本殖民地文化的陰影。一封由日本人所捉刀杜撰的情書, : 以日本人的調調滔滔不絕地表露,對過去殖民地台灣的戀戀「鄉愁」, : 其間參差了以日文唱的世界名曲,甚至終場的歌曲「野玫瑰」(德國、歌德詞), : 還要重複以日文歌唱。台灣終究逃不了日本文化控制的魔手。 : 我認為這三點真的現在跳出喜愛海角的心情 來看這三點 : 會很貼切 : 就算現在票房突破了「七億」 : 我也不會覺得這部電影凸顯了台灣的什麼 : 充其量也只不過是對殖民情感的懷念 : 或著是對大日本帝國下的「國境之南」台灣之「鄉愁」 : 以及日本文化充斥著台灣的悲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14.212.248
McRay:oh..推用心的文章 10/07 13:39
sycshen:頭推。"台灣主體性"不該是一塊鐵板,而是一個開放的舞台。 10/07 13:40
mathbug:推 用心 10/07 13:42
zonaubade:推薦這篇文章 10/07 13:43
McRay:有些整天在講主體主體的教授心中只能容下他們定義的"主體" 10/07 13:43
McRay:不是只有這位許教授而已 10/07 13:43
goodrink:台灣人的確給了外籍勞工及大陸配偶一個殘酷舞台 10/07 13:55
keyetfa:推推 10/07 13:56
rsy:推 有些人仇日到把輕鬆的電影都變沉重 10/07 13:58
Verola:推 這是為什麼那些所謂精英離社會一般價值越來越遠 10/07 14:14
csjan:推這篇文章 也推goodrink... 10/07 14:19
elfland:人都會選擇自己想看見的 想聽見的內容 至少每個人都找到 10/07 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