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想,任何一個村上春樹迷且同時也會看金馬影展的話,今年這部片應該也會列為必劃 片。可是後來網路上傳出,這部片其實是地雷的時候,週遭也有出現 "真的要去看嗎?" 的聲音。imdb上面的分數也不高。才5分而已。雖然我是一個不在意imdb分數的觀眾, 但眾多聲浪群起紛至的此時,我承認在看之前,我有一點點擔心。 看完之後,我想這部電影會被認為是地雷,有一個很大的原因: 它失去了原著的精神。這是我覺得最嚴重的問題。 村上春樹的原作 "神的孩子都在跳舞" 是一本因阪神大地震而產生的短篇小說集。中期 的村上,相較於初期的冷漠及自我重視,他開始關心起日本社會,這本小說集中的六個 主人翁,或多或少都因為地震,而造成他們生活上的一些改變-儘管那些改變可能是極 輕微 or 完全不重要的事情。當我講完這點,然後再對照電影,我想答案昭然若揭。 電影沒有拍出"地震"這件事情。喔應該說他有拍,但是感覺起來和故事主軸異常疏離。 似乎就算沒有提到這件事情,也不影響故事進行。可是在原著中,地震是有扮演一個角 色在的,可是在電影裡完全看不出來,儘管在原著裡,地震的角色幾乎完全是,不重要 的角色。 另外出場角色的更動也有問題(名字都不大相同就不提了,畢竟從日本要搬到美國,本 來就需要一些更動)。本來,電影裡面的Glen,在小說裡面應該已經去世了。所以最後 那幕全家和樂融融的 Ending 應該不存在。然後真正小說的結尾,應該要收在男主角( 小說翻譯成善也,電影則是 Kengo)在投手丘上狂舞之後。而不是出現那個,好吧讓我 再說一次,"全家和樂融融的 Ending"(怒)。我對那個 Ending 非常有意見。主人翁基 本上還是一個典型村上春樹的"我",與人群疏離,對誰都友善但對誰都無法交心的那個 "我"。怎麼最後會出現那個大團圓呢?連女朋友都出現在那裡......(昏倒) 處理村上春樹的故事,我認為最艱難的,就是那種疏離感。就我所知,他的作品有三個 改編成電影的例子:"聽風的歌"、"東尼瀧谷"、以及"神的孩子都在跳舞"(第一個我無 緣看到),但由於東尼瀧谷的改編實在太過於成功,所以我想,看了"神的孩子都在跳舞" 的村上迷,十分失望是可以想見的。 但並不表示這部電影沒有優點。 運鏡和攝影。我認為十分具有詩意,值得一看。我當下就覺得,很有 LOMO 的感覺。很 rough,不怎麼精緻細膩,但是具有他獨特吸引力的畫面和色彩。我很喜歡最後投手丘 的那個景,對我來說,當年我在看小說的時候,那個景就是我想像出來的樣子。當下的 光線也十分迷人,頗有一種世紀末的味道。還有主人翁和女友在房間裡做愛,結束之後 的那一景。雖然只是昏黃的顏色+人體的膚色,還是層次分明地迷人。 只是一部電影,光是有魅力的運鏡是不足的。就算忽略掉原著的影子,電影的劇情本身 還是略顯薄弱。加上演員本身似乎也缺乏個人魅力(我只能說是浪費陳沖的加入了), 我只推薦給村上迷,雖然你們可能會失望-不幸一點可能還要加上"非常"-但基於村上 春樹,還是看吧。這是粉絲的使命之一。 推薦指數★★☆(滿分5顆星) 如果男主角可以請小田切讓來演就好了啊。(遠目) 這樣直接從三顆星起跳 XD Blog版: http://www.wretch.cc/blog/Sternenlicht/3111107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4.9.87 ※ 編輯: Sternenlicht 來自: 59.104.9.87 (11/17 02:38)
sunnychu:這部片原本就是有名的地雷啊... 11/20 03:14
hhalleberry:村上的小說改編成電影有很大的難度 11/23 18:37
hhalleberry:真希望有志於此的導演們死了這條心 11/23 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