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ent.scol.com.cn/schlw/content/2011-09/01/content_2792291.htm?node=886 焦雄屏 二三十年前幾乎場場不落地頻繁往來國際各大電影節,如今卻有點意興闌珊,焦雄屏認為 ,海外電影節對她的意義越來越小,而戛納、威尼斯、柏林這歐洲三大電影節已經墮落, 日益成為變相的明星時裝秀及電影公司的廣告平台。 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大幕拉開,全球電影人歡聚水城,以影會友。 電影節期間,晨報將 邀電影業界資深人士,紙上設壇,交流他們往來各大電影節的經驗心得,暢談三大電影節 的各自特色,並對國內惟一的國際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建言獻策。 這些業界名 流中,有名譽海外的導演,有執掌一方電影節的掌門人,也有電影公司代表。 今日,由 中國台灣金馬獎前評委會主席、“台灣電影教母”焦雄屏率先開講,明日“陳嘉上議電影 節”敬請期待。 “那時它們很純粹” 晨報記者:初次參加海外電影節,是什麼情形? 焦雄屏:具體時間已經說不准了。 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台灣電影在國際上還沒起來時 ,我就已經開始參加華盛頓影展、紐約影展等,參加一些座談會、研討,建立業界人脈。 稍晚點去了多倫多電影節,那是去當評委了。 反正要么是參加學術性論壇,要么就是當 評委,差不多都是以學者身份去的,主要還是為了建立台灣電影與國際交流的橋樑。 電 影節期間,倒很少去參加酒會,還是以看電影為主,或者去跟國際電影人談事情,也認識 一些嶄露頭角的創作人,和電影節的領導見面。 那時,海外電影節遠沒有現在那麼多, 整個過程都非常純粹,讓你真正感受到電影的魅力,是件非常過癮的事情。 那時,網絡 還沒有盛行起來,手機也沒被廣泛使用,發個文章,還得通過傳真機,一頁一頁地傳。 那時,我壓力還蠻大的,戰戰兢兢地學習辯論技巧,做實際的研究,學會一些觀點的對抗 。 那時,媒體關注點也集中在電影,能寫出深度分析性的文章。 這是早期啦,還是古典 電影節的時候。 晨報記者:海外電影節對於你個人的意義,有什麼變化? 焦雄屏:20年前,我幾乎沒間斷地跑海外電影節,現在我很少去電影節了,經常缺席,偶 爾去下鹿特丹影展、戛納電影節。 首先是海外電影節對我的意義少了很多,對我來說, 原本它最大的作用是信息交流,但現在可以通過很多其他途徑很方便地了解到,在那兒放 映的片子,不到三四個月也就能看到了,和國際友人的交流也無需非得再跑去電影節了。 另一方面,我覺得很多海外電影節都淪陷了,歐洲三大電影節都墮落了。 這些年,三大 電影節的商業氣息越來越濃厚,電影節主辦方沒有用心去選片,或者所託非人,更注重觀 光效應,都看重來了哪些好萊塢明星,都在說紅地毯,說好萊塢大片的首映,明星把它當 成了變相的時裝秀,電影公司當它是做宣傳的廣告平台。 以前在戛納,我喜歡看完片後 的“大堂討論”;現在,明星光芒蓋過了電影本身。 雖然更熱鬧了,但對我的吸引力反 倒少了。 比較三大電影節 “柏林定位最模糊” 晨報記者:怎麼看歐洲三大電影節的特色? 焦雄屏:戛納電影節,參與人數最多,有最嚴明的製度,也擁有最好的資源,交易市場是 最大的,媒體資源也是最豐富的,現在更是越來越星光熠熠。 它的選片水準、質量,似 乎永遠高出一格。 對電影人來說,要去歐洲三大電影節,戛納電影節應該是最有吸引力 的。 威尼斯電影節立足於觀光效應,它的城市有著悠久歷史和豐富旅游資源,但產業味 比較淡,沒有電影交易;雖然近年來也學戛納,在向明星妥協,開始產業化,但還是相對 強調藝術性。 柏林電影節算是歐洲三大電影節中定位最不清晰的。 過去,它比較看重同 性戀電影,李安《喜宴》等就是在那兒拿的獎。 周邊比戛納、威尼斯可選擇的住宿地方 也多,交通便利。 不好的地方,就是柏林冬天太冷,對於中國電影人來說,它舉辦的時 間又恰逢農曆新年,吸引力又降了點。 晨報記者:怎麼看台灣電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的當下狀態? 焦雄屏:我覺得,不光是對台灣電影,這些電影節對整個華語圈,都跟不上時代了。 首 先,他們現在才剛看懂我們以前的片子,印像還停留在那個階段,忽視整個地區新片的誕 生,或者是匆忙到沒有能力去接受新變化。 第二,它們的選片亂了,迷信自己的所謂名 牌,形成就那麼幾個電影人把持的局面。 第三,在他們眼裡,華語電影都是他們心目中 的第三世界範疇。 台灣電影自然是華語片中更小的一片。 選藝術片,同一個水準的電影 ,歐美的很容易入選,台灣電影就未必了。 電影節變得越來越勢利,他們現在看重的是 韓國片、泰國片。 晨報記者:這次魏德聖《賽德克·巴萊》入圍了威尼斯電影節,是說明有好轉嗎? 焦雄屏:魏德聖是個很專注的導演,我非常欣賞。 但《賽德克·巴萊》這次入選威尼斯 電影節,一方面是因為魏德聖是名牌,他之前拍的《海角七號》創下了票房奇蹟;一方面 是它抓住了台灣原住民這個題材,令他們好奇。 這些並不說明威尼斯電影節真的了解了 有新發展的台灣電影。 話說上海電影節 “不要盲目去攀比” 晨報記者:台灣電影過去常在海外電影節拿獎,怎麼看“拿獎害了台灣電影”的說法? 焦雄屏:不能說是海外電影節害了台灣電影,它們當然幫助了台灣電影的成長。 那時, 台灣電影剛發展起來,出現主打現實主義的新浪潮,這些電影常去電影節,我直接參與了 不少,和國際電影人做交流,得到讚許,形成一股潮流,他們的現實主義發展到形式美學 。 像侯孝賢的《悲情城市》拿下了第4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開啟了楊德昌《牯 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蔡明亮《愛情萬歲》等影片在國外電影節拿獎的風潮。 1990年到 1995年,是台灣電影在國際上有相當高聲譽的時代,台灣電影那段時間也總能得到海外贊 助,電影人去和國際對話,產生了新的世界觀,也給很多台灣電影帶來了很多新的東西。 所以,雖然說台灣的一些得獎電影,後來可能讓觀眾形成排斥情緒,得獎變成票房毒藥 ,造成社會對得獎電影的誤解,但總體上說,海外電影節對台灣電影是起了很大幫助作用 的。 晨報記者:你曾主持金馬獎,有向歐洲三大電影節取經嗎? 焦雄屏:當然,金馬獎向國外電影節取經很多,比如進行評審制度的改革、建構比較大的 創作交易平台、引進國際性觀點等。 比如,我當時就辦了胡金銓、楊德昌、李翰祥回顧 展,至今還有餘波,最近還有意大利人、法國人感興趣,希望能把這些回顧引過去,作為 認識台灣電影的一個窗口。 一個電影節,必須對本土文化有所梳理,形成比較延續的生 命力,有文化韌性。 晨報記者:你怎樣看待上海電影節? 焦雄屏:上海電影節要取得更大發展,評選的公信力一定是最基礎的。 更為重要的是, 上海電影節必須對整理自己當代的歷史文化有所貢獻,而不是盲目地去和戛納電影節、威 尼斯電影節等攀比,畢竟人家歷史悠久、相當成熟了。 而對於一個電影節來說,要形成 自己的強項、招牌、特色;沒有比立足自己的特色來整理當代文化、梳理歷史文化,更對 外界有吸引力的了。 [今日嘉賓] 焦雄屏 台灣著名電影學者、影評家、劇作家,同時也是著名的電影評論人、電影製片人,金馬獎 評委會主席,人稱“台灣電影教母”,一直是台灣年輕影人的幕後推手。 監製過《藍色 大門》、《望鄉》、《十七歲的單車》、《白銀帝國》等電影。 現任台灣電影中心主任 、吉光電影公司董事長,並任教於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 --- -- The storyteller was so used to his fantasies that no matter how good his reality was,it was never enough. Would never be enough. ---Franklyn(200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114.111.6
shinshong:戛納??? 09/01 17:33
就是坎城 這篇原文是簡體的 ※ 編輯: KTR5566 來自: 58.114.111.6 (09/01 17:35)
newwu: =坎城 09/01 17:35
OutOfTears:得獎的時候都說一堆好聽的 沒受好評就開始批評聲四起 09/01 17:36
Posaune:Cannes 就坎城 09/01 17:37
marsupials:其實看到訪問者不是台灣的媒體時有點失望....... 09/01 17:37
Arcana:看了這麼多影展新聞台灣媒體都不知道死哪去了… 09/01 17:40
NDSLite: =坎城 09/01 17:42
book8685:焦雄屏也不想想她在任時是誰邀黑人主持金馬的 09/01 17:43
CMPunk:黑人最後也沒主持啦 比較像串場的 09/01 17:44
book8685:還是侯孝賢找聞天祥當執行長比較有誠意 09/01 17:45
NDSLite:魏德聖是名牌???對國際來說不是吧 他還不是國際名導 09/01 17:45
jb8673194:話也不能像樓上那樣說吧!除非你比焦雄屏還要資深... 09/01 17:45
book8685:怎麼不評對岸一堆電影節咧 哈哈 09/01 17:46
jb8673194:我是說OUTOFTEARS 09/01 17:47
book8685:台灣媒體不是都有派記者去嗎?? 09/01 17:49
NDSLite:我真的很欣賞魏導 但他還需要國際獎項或多導幾部電影 09/01 17:49
ayuELT:台灣媒體還不都只會整天追星 09/01 17:50
l23456789O:李幼鸚鵡鵪鶉表示: 09/01 17:51
OoJudyoO:這應該是簡轉繁的吧 另推焦小姐 09/01 17:56
qazxswptt:焦雄屏講的專業 內行 大方 但對更在意局部性的人 09/01 17:56
kzzoz80:推她的說法 09/01 17:57
qazxswptt:可能不是這麼中聽... 但他的觀點我個人認為是雪亮的 09/01 17:57
onetwo01:台灣媒體除了爆女明星的胸部還會做甚麼? 09/01 18:05
onetwo01: 報 09/01 18:05
book8685:自從那奇怪的分數決選制被罵翻之後 就不是很支持她 09/01 18:14
anjohn:這篇給我的感覺是來幫賽片漂白的 09/01 18:21
qazxswptt:的確也有漂白感覺 但他說的也是事實 明星化是可以看到的 09/01 18:30
qazxswptt:像這次金獅 就看到很多喬治克魯尼的篇幅 大力主打宣傳 09/01 18:32
qazxswptt:不能說這樣做是錯的 但是質會跟著改變 09/01 18:33
gn02174082:現在三大影展的開幕片都已經商業娛樂化,才能吸引更多 09/01 18:35
gn02174082:人。坎城去年把Robin Hood選作開幕非競賽就被罵到臭頭 09/01 18:36
gn02174082:不過若只開幕不參加競賽的話感覺倒是無傷大雅,畢竟需 09/01 18:36
gn02174082:要星光熠熠和話題。 09/01 18:37
aaa111bbb2:特別拿這篇來漂白的感覺 09/01 19:05
Urda:倒覺得柏林的定位很清楚啊!政治和人文關懷一向是柏林影展最 09/01 19:32
Urda:好的題材啊 09/01 19:33
oberon48:她墮落的最快 也不想想金馬是怎麼被搞爛的 09/01 19:36
qazxswptt:金馬的定位跟評審水準 近年一直都很高 金馬的問題是在 09/01 19:41
qazxswptt:會場表演的內容時好時壞 主辦單位老撐不起來 09/01 19:41
qazxswptt:否則金馬獎在華語圈的高度是最好的 09/01 19:42
jb8673194:奇怪,鄉民們變成在討論焦雄屏個人,而非她的觀點。 09/01 19:48
jb8673194:而且怎麼能夠隨便把這篇訪問文下一個漂白定論,不懂。 09/01 19:49
ZenUp:這篇是今天一早就有的新聞,所以不太可能是幫賽片漂白的 09/01 20:07
anjohn:在上面一連串的惡評討論,接一篇如此的文章,給我的觀感就 09/01 20:17
anjohn:是如此阿。(無論這篇文章是何時產生的...) 09/01 20:18
qazxswptt:樓上說的為真 那更可證明焦雄屏見解夠內行 09/01 20:25
sunnychu:召換李幼鸚鵡鵪鶉 09/01 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