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金馬影展選擇這部片,有一大半原因是出自於本片的海報,一對小情侶擁抱的漂亮畫面, 笑的天真無邪,就像孩童。然而孩童們面對事物的態度卻往往真實而殘酷,對很多孩子來 說,做事往往不用顧慮到前因後果、做錯事了只要露出害怕的眼神、大哭一場,或是捱過 輕微的責罰,就可以獲得原諒,很多事情就會像是雨過天晴般,宛若沒有發生過,因為他 們是孩子,有著成人沒有的某種特權,不必揹負任何責任,只要為自己活著。片中男主角 Bruno就是一個這樣狡猾的大孩子,他只為自己活著,即使犯錯了也只想要用哭泣或是 耍賴來獲得原諒,他不是冷血無情,他只是一個以為自己還沒有長大的-孩子。 大小孩帶小小孩的戲碼,如今成千上萬的在各處上演著。片中Bruno與Sonia這對小情侶, 就是達頓兄弟片名所指的”孩子”,至於他們所生的小小孩,就像是任何一件在Bruno 手中短暫停留的有價物品,就像任性小孩所曾經擁有眾多玩具中的一件,只是用來交換新 玩具的的替代品,不具任何情感的投入。但是對於Sonia來說,這個小小孩卻是讓她成為 母親的責任,使得她比Bruno早一日成為大人。當Bruno好不容易從黑市那裡帶回孩子, 卻無法在輕易獲得Sonia的原諒,即使他哭求、泣訴都無法像以往輕易與Sonia和好。就像 一個孩子無法獲得母親的原諒那樣,Bruno是驚訝而且不解的。影片中,Bruno兩度經過同 樣的一座橋,第一次推著娃娃車,第二次推著摩托車。僅僅是這樣相同的兩個場景, Bruno的心境卻已大不相同,到底主角是在什麼時候產生轉變的呢?許多人說是因為同黨的 少年落水而讓Bruno心理產生很大的衝擊。然而我卻認為是在那少年顯露出對於Bruno的 不信任感時『你不會再回來了,你一定會帶著錢跑走。』這時Bruno並未有拋下少年的 念頭,少年卻被警察帶走,猜想是這時心中產生的罪惡感,讓他感受到責任,發覺 這已經是一個無可挽回的錯誤。而現實中的我們是在什麼時候成為大人的呢? 是因為一個無法與他人分擔的責任,還是一次無可挽回的錯誤呢? 這部來自比利時的影片,片中兩位主角就是真實的大孩子,20歲上下的年紀,在片中許多 地方流露出自然的本性,在會後導演座談中,我ㄧ直很想請教導演,有許多幕兩人嘻笑打 鬧的場景,是否都是未經刻意安排的呢,就像取景地點(也是故事背景地點)比利時過去的 礦工業重鎮,如此的荒涼死寂,飽受污染,手持的搖晃鏡頭,宛如真實的記錄了這個故事 ,卻的確記錄了這個社會在快速的變遷中所造成的種種傷害。 這是今年影展截至目前為止,最令我感到震撼的一部影片。影片進行不到十分鐘,觀者已 經彷彿對於兩個主角的過去及性格暸若指掌,即使達頓兄弟並未刻意在影片中做相關著墨 ,這就是所謂把說故事的能力吧。同時,影片本身並無任何配樂(甚至連片尾字幕也是 一片寂靜),就僅靠著現場收音以及剪接的步調自然的譜出這部影片該有的節奏,但 從頭到尾,身為一個觀眾卻感覺不出一點單調,這點相當令人驚艷、也十分突顯達頓兄弟 在運用影片素材上的簡潔及精準。當日影片放映結束後,達頓兄弟出席會後座談,從觀眾 席上遙望他們,我心裡想著,如果有機會身為一個導演或是作者的話,那麼最終希望 能夠呈現出的,就是一部像這樣的作品。 ---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pia110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0.51.17
pacifistboy:推 11/13 19:12
shangchin:推 11/13 23:20
saico:同感 11/13 23:45
Lightyears:推 我喜歡這樣子的影評方式 11/14 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