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林水福】 第五屆台北電影節,以古都為背景的文學作品改拍成電影的有 五部。除《白絹之瀑》係由泉鏡花(一八七三—一九三九)的 《義血俠血》(一八九四)改拍而成的,略而不談,其餘四部 ,就原著與電影之間的差異或特色,略抒己見。  《源氏物語》 《源氏物語》主要描繪主角光源氏(亦稱光之君)與眾多女性 之間的愛戀關係。 電影裡,與光源氏往來的女性集中在藤壺、朧月夜之君、葵之 上、紫之上、阿房祇(Awagi)等身上。  藤壺是光源氏父親桐壺帝的年輕妻子,算是光源氏後母。據稱 貌似光源氏早逝母親桐壺更衣,也因此光源氏對藤壺女御有著 一份特別親近的好感。兩人倫理上是母子關係,實際年齡相差 不過五歲,自然很談得來,朝夕相處之間,竟然萌生男女情愫 ,以至於有了男女關係。藤壺還懷孕了呢!  原著裡,藤壺雖然深愛光源氏,但理智上知道這是不倫之戀, 不能任由感情繼續發展下去。待孩子(後來即位,冷泉帝)生 下之後,削髮出家為尼,斬斷與光源氏之間的情緣。  電影中,光源氏為政敵抓到把柄,放逐到須磨之前,藤壺曾當 面質問弘徽殿女御是否她陷害的。弘徽殿女御反問藤壺為什麼 這麼關心,是否有什麼特別關係?藤壺臨終前,又安排與光源 氏見上最後一面。雖然原著沒有,導演的詮釋相當合理,也顯 現藤壺如何深愛光源氏。不是出家為尼就可了結的?! 又,原著中,光源氏十七歲那年夏天某夜下雨,與左馬頭、藤 式部丞、頭中將談論女性品級,即有名的「雨夜論女性品級」 。引起光源氏對「中品」女性(大抵是受領之女,即地方長官 的女兒)的興趣,而有與空蟬的一段情緣。但電影中光源氏被 挑起的情慾,讓他馬上去找藤壺。藤壺不從,溜走。把空蟬拒 絕光源氏的一幕移到藤壺身上。電影裡這麼安排,使光源氏與 藤壺之間的「故事」相當完整。原著則有開始而無結束。  電影裡對幾位女性的性格刻劃相當鮮明。  紫是藤壺侄女,幼年與祖母住在北山,有一天光源氏路過聽到 美妙琴聲(原著,在樹籬笆之間瞥見),進入屋中看到紫,強 收為養女。長大後納為妻,極為賢淑。 原著,如前述光源氏與後母藤壺產下一子,後來光源氏正妻之 一的女三宮與年輕貴族柏木產生戀情,也懷孕,出生後取名為薰。學者稱這樣的安排是「因果循環」,是報應!  電影裡,創造了原著沒有的妻妾之一,阿房祇和「Yoshinai」 私通而懷孕。光源氏知道後大怒,追殺。 「Yoshinai」的衣 角被走廊欄杆勾住跌倒,光源氏趕上來,紫急忙勸阻光源氏。 阿房祇也趕到護著「Yoshinai」說「請您想想您和藤壺之間的 事!」光源氏臉上表情悸動,轉念之間原諒他們,說「互相相 愛的兩人,還是結合的好!」把光源氏塑造成明理、寬宏大量 、愛情至上的人物。  原著,女三宮產下薰之後出家,柏木日夜在不安與自責之下, 一病不起。  原著五十四帖,包括第二代薰,但電影只描繪光源氏一代,情 節雖然略有更動,人物的安排也稍做調整,但整體而言?人物 的刻劃?情景安排(浪漫、唯美又帶有頹廢的氛圍,十足表現出平安朝特色),演員的高明演技,在在都證明是經典之作。 《古都》 川端康成的《古都》發表於一九六二年,開頭:  千重子發現老楓樹樹幹上,紫羅蘭已經開花了。……每個凹處 都長了紫羅蘭,而且每年春天都會開花。千重子從懂事的時候 開始,樹上就有兩株紫羅蘭。  上面的紫羅蘭和下面的紫羅蘭,相距約一尺。荳蔻年華的千重 子心想:  「上面的紫羅蘭和下面的紫羅蘭,會碰面嗎?彼此認識嗎?」 《古都》裡失散多年的孿生姊妹千重子與苗子,有如楓樹上的 兩株紫羅蘭,好長一段時間兩人並不認識。  千重子是棄兒,苗子則留在父母身邊,後來父母雙亡,過著清 苦日子。千重子的養父母視她如己出,疼愛有加,過著幸福日 子。  後來,兩人相遇,彼此默認是孿生姊妹,苗子老是叫千重子「 小姐」而不稱「姊姊」。千重子屢次邀苗子到家裡同住,苗子 總是拒絕,後來拗不過千重子的好意,只答應作客一夜。苗子 心裡認為父母拋棄千重子,自己必須承擔遺棄的責任,也害怕 常和千重子在一起是否會破壞千重子的幸福。  另一方面,西陣製作和服帶子的秀男,後來也認識了苗子,替 兩姊妹製作帶子,進而向苗子求婚。苗子認為秀男真正喜歡的 是千重子,不是自己。自己不過是千重子的「幻影」罷了。  川端的《古都》情節單純,四時各種祭典,諸如時代祭、葵祭 (即加茂祭)、祇園祭、大文字等都是京都的代表性祭典,也 是傳統景物,有如繪卷一般,緩緩攤開呈現世人眼前,而以千 重子貫穿。川端以相當大的篇幅描述這些祭典,電影裡雖然也 出現這些畫面,但顯然重要性,或者說感染力不如原著。  但是,電影的情節發展,緊扣千重子身上,使得結構較緊密, 結尾部分苗子始終拒絕「幸福」的理由──幸福是短暫的,寂寞是長久的──相當耐人尋味。  《好色一代女》 井原西鶴(一六四二—九三)的《好色一代女》(一六八六) 的開頭是:二個為情所苦的男性,訪位於京都北山的好色庵, 庵主係氣質高雅的年老女尼,在二個男施主勸酒之下,不免開 懷暢飲,酒酣耳熱之際說出坎坷曲折的人生旅程。  《好色一代女》,原著以七十餘歲老女人回憶過往一生,沉淪 色道,為之懺悔的故事為經;而以描繪當時色情世界中各種女 性的生態為緯。女主角天性好色,性慾強烈,憑藉天生麗質, 以及幼時良好家教培養出來的非凡氣質,縱橫色界相當時日, 無往而不利,於是養成高傲態度。  隨著年齡增加,容顏日衰,不得不降格以求。一生經歷過大約 二十種不同身分的遭遇?如大名的側室?島原妓女戶的太夫、天 神、圍(以上三者皆妓戶稱號,高低如排序)……等,最後參 拜佛寺,拜倒五百羅漢像前,終於體悟無常,願捨身菩提。 原著著眼於女主角一生的性生活,及介紹各種色情行業,並無 愛情描述。共六卷,各卷獨立性強,有如故事完整的短篇小說 集。  電影則鎖定女主角一生之遭遇,各種色情行業略而不談。為求 方便起見,女主角名稱為「阿春」(Oharu)(原著女主角名 稱不一,有「阿行」、「富士」、「野暮之琉璃」等)。  阿春,年幼即出仕宮中,十三歲時與低級武士的戀情暴露,武 士被處死,阿春被送回娘家。  為盡孝道有一段時間阿春當了某大名的側室,生下一男子。電 影結尾,大名姓松平(德川舊姓,開設幕府之後,御三家、御 三卿之外庶流稱松平氏),大有來頭,而阿春所生男孩則繼承 父位,母子相會,但未相認,更談不上交談等等。  電影裡給人感覺,天妒紅顏,阿春一輩子輾轉淪落風塵,在坎 坷命運捉弄之下,始終無法掙脫。阿春有過愛情追求,為盡孝 道而出賣自己,在風塵裡仍保有倔強個性,是有血有肉的活生 生人物。 顯然?電影要比原著好看? 《金閣寺》 一九五○年七月二十日早上,金閣寺被人放火燒掉了。犯人是 大谷大學學生林承賢,當天就被逮捕。為什麼放火?林的自白 :準備與金閣同亡。另有一說,林看到金閣著火而服毒、還嘗 試用刀子自殺。 三島由紀夫將現實世界發生的火燒金閣事件轉為內心的獨特主 題,寫成《金閣寺》,發表於一九五六年。主角溝口,天生口 吃,無法輕易打開「內界與外界之間的門戶」,然而,內心裡 卻夢想自己如歷史上的暴君,擁有絕對的權力和鋼鐵般意志。也夢想自己是大藝術家,是個「王者」。  小時候父親帶他參觀金閣寺,印象中「世界上再沒有比金閣寺 更美的了」。儘管長大之後看到的金閣寺與印象中的金閣相去 太遠,但幼時根深柢固的金閣之美已深植腦海,無可撼動。觀 念中自己與金閣是一體的,金閣屬於自己。然而日本戰敗,主 角陷入深深的不安與悲哀,但他發現金閣依然不變,一體感已 經消失,為了「獲得」(保有)金閣,於是決定火燒金閣。  這裡存在著「認識」與「行為」的辯證。溝口(作者)認為只 有行為才能改變現實;而 「認識」並不因實體不存在而消失。即,縱火才能改變金閣存 在的現實;但,金閣之美仍在於溝口心中,不存在於世人眼中 。  因此,小說結尾,溝口焚燒金閣後逃離現場,掏出口袋裡的小 刀和安眠藥,扔到谷底……心想:還是活下去吧!  顯然,主角生之慾望非常強烈。  電影則安排溝口被逮捕,搭火車途中,跳車,最後死了。 《金閣寺》文體獨特,修辭豐富,內心世界的描述著墨相當多 。《炎上(金閣寺)》重點擺在情節的推移,主角的內心世界 ,有待觀眾積極揣測。 《金閣寺》與《炎上(金閣寺)》情節大致相同,味道大不相 同。         【2003/03/11 聯合報】 -- ┌─────KKCITY─────┐  ̄ ▌ ̄ ╲╱ BBS 城邦 bbs.kkcity.com.tw ╴ ▌ ▌ ▏ KK免費撥接 └──From:140.115.95.29 ──┘ 電話:40586000 帳號:kkcity 密碼:kk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