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womega (忙!)》之銘言: : 打算著手寫篇稿子,內容跟台灣的影展有關 : (內容定位為介紹、入門的,不是砲轟揭弊型) : 因此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需要影展的存在? : 我自己是愛看電影的人,會參加大大大小的影展,但幾乎不跑一輪戲院, : 捫心自問發現,不看院線片的原因,並不是影展片一定比較好 : 而是純粹對「愛看電影」=「愛看院線片」的邏輯抱有反骨心態 : 每每聊天聊到「興趣是看電影」,常常對方接說「那某某新片你看了嗎」, : 問了幾次都回答沒看,就會接收到對方狐疑的眼光 : 越是遇上這種人,越讓我不想砸錢update院線新片 : 我之所以會看影展,大概就是這種幼稚的心態作祟。 : 也因為太幼稚了所以無法寫進文章裡。 : 所以想請版友分享一下, : 大家都是抱持怎樣的心態參加影展、 : 影展對影迷究竟有什麼影響力呢? 我在05年開始迷上了影展 (聞天祥老師辦的北影), 之前的電影經驗僅止於cable、出租店、及院線片, 常常為此北上台北看片,再趕末班火車回家。 大型國際影展(台北電影節、金馬影展)對我而言是搜羅世界各地看不到的好片, 而北影又因為當時辦了國際青年導演的競賽, 介紹許多世界上嶄露頭角的新銳,一整個令我大開眼界。 (它至今仍是我每年北影最愛的單元之一) 這種影展中電影有些台灣根本沒有引進,甚至也從未在國內外發行DVD, 有點是抱著"膜拜"的心態,去瞻仰一部電影最原始而完整的風貌(膠捲) 算是一種屬於影迷社群的集體文化活動, 可以從一大桌的好菜中挑選所愛,可以回顧經典,也可以嘗鮮。 (跟國內書展、電玩展、資訊展...比較,影展的文化意義更濃, 比較接近藝術展,而不是一群生意人與個體消費者聚首的商展, 但國外的大型影展除了競賽與觀摩之外, 最主要的功能其實是市場展,供片商與影人交易。) 個人另一點的觀察是,影展活動帶動了國片商買進了藝術片的風氣, 越來越容易能在出租店中找到新興藝術電影的蹤跡。 --- 至於中小型的影展,有一種我稱之為"片商影展" 主要就是片商將一些買進的新舊電影,用影展方式包裝或重新回收, 或是國內外公家單位與片商合作,針對單位性質去辦影展。 (ex: 先前網友提到的角川影展, 歐洲經貿辦事處與上苑藝術合作的歐洲魅影影展。) 另一種則是以光點國民戲院為代表的"小眾藝術影展", (但跨到中南部時,影片的口味就很難太另類。 最近中南部國民戲院辦的日本電影展,就是以取向較通俗的片商片為主。) 最後一種是民間團體舉辦,配合社會運動或文化議題的獨立影展, 像是人權影展、鐵馬影展、城市游牧影展、金甘蔗影展、地方誌影展...etc. 它就把電影當成一種論述,議題性與功能性比較強, 也有更多不容易看到的紀錄片或"手工等級"的素人獨立製片。 (相較於國外那種mini-majors的獨立製片) 這個部份,破報與放映周報作了很多的小型影展報導,有興趣者可以找來看看。 http://pots.tw/ http://www.funscreen.com.tw/ --- 影展的功能與類型真的很複雜, 該有人寫論文好好研究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121.247.124 ※ 編輯: lavieboheme 來自: 203.121.247.124 (06/11 04:56)
sunnychu:寫的很棒。超詳細 06/11 19:29
VJ:推 06/12 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