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Golden-Award 看板] 作者: pyramid125 ( 阿 倫) 看板: Golden-Award 標題: [新聞] 台灣金馬獎「不可取代」包容的視野值得學習 (GSkin提供) 時間: Sun Nov 29 18:22:46 2009 由GSkin版友提供 在上幾篇有GSkin的連結原文 想說直接貼出來比較快 -- 這篇是新華社的報導,寫得不錯~ 惠英紅憑《心魔》獲2009年臺灣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她說:“這次得獎是我入行三十 幾年來最好的禮物,真的是美夢成真!我很感謝我的媽媽。” 2009年臺灣電影金馬獎昨天在臺北揭曉。在今年的提名中,內地電影超過一半。四部入 圍女主角提名的電影有三部是內地片,最佳影片也有《瘋狂的賽車》《鬥牛》兩部內地電 影入圍。顯然,內地電影已經是整個華語電影圈的中心。雖然如此,無論是港片還是內地 電影,始終都取代不了臺灣電影。 得天獨厚的電影土壤 相比香港電影的商業套路以及內地影片的主流價值體系,臺灣電影確實還保留著些許“ 另類的風格”。從去年的《海角七號》到今年的《不能沒有你》都是既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兩部電影都是小成本人文電影,其中《海角七號》還有一些青春愛情的元素,《不能沒 有你》則是直面社會底層人民的寫實片,幾乎沒有商業性。但兩部影片並非沽名釣譽,不 但贏盡了專家的口碑,還獲得觀眾熱捧,票房奇高。 從上世紀50年代李行導演開始,到80年代的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乃至進入新世紀 後的新生代戴立忍、魏德聖等導演,都遵循著一條創作原則,那就是不變的人文情懷和藝 術關注。這始終是臺灣電影一直未曾離開的話題。在這點上,臺灣電影遠比內地以及香港 電影業成功。用金馬獎組委會主席侯孝賢的話說:“雖然我們沒有賺到那麼多的錢,但我 們至少培養了一大批熱愛文藝電影、有著獨立思想的觀眾,這同樣是一筆投資,而這些觀 眾卻是日後臺灣電影真正復興的脊樑。” 相比起臺灣的電影產業,內地的電影業簡直火爆繁榮得不得了。但有一個問題,在內地 觀眾頭腦中,內地電影從以前單一的教化功能,轉變為了現在單一的娛樂功能。“商業單 一化”是目前內地電影市場最大的特性。當藝術片還在內地院線中爭論究竟有沒有放映的 陣地時,臺灣已經靠這些藝術片開始掙大錢了。這就是差距。 包容的視野值得學習 金馬獎緊隨香港金像獎的步伐,2007年金馬獎提出了大華語電影圈的概念。正是在這樣 的前提條件下,才得以出現今天這樣大批內地電影攻入島內的局面。《風聲》《梅蘭芳》 這些內地觀眾非常熟悉的優秀電影也出現在金馬評選的視野之內。 反而觀之,內地的金雞獎雖然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始終沒有真正做到把華語電影的 局面拓展得更大。因為這其中始終缺少一種大視野和包容的心態。當然這其中的環節還在 內地的引進和審查制度上,沒有通過電影局這一關的,自然就不能進入金雞獎的評選視野 。這對於一個專業學術獎項來說,不能說不是一個損失。由此可見,金馬獎反倒在某一方 面走在金雞獎的前面。金馬獎的成功和媒體的關注,還在於該獎對所有華語電影的包容性 。 融合與堅守並存的競爭 任何一個電影獎項,既希望自己影響足夠強大,又要做到堅守本土特色,鼓勵本土創作 ,金馬獎當然也不例外,這其中的把握確實不容易。兩岸三地的電影業融合是大趨勢,但 如何才能於之中不失去自我呢?顯然這是組委會要思考的問題。 在金馬獎的入圍名單中,可以發現組委會的一番苦心。華語影片眾多,但金馬評委的選 擇還是費盡心思,有獎項提名的內地影片除了內地觀眾熟悉的《風聲》《梅蘭芳》《李米 的猜想》《瘋狂的賽車》外,組委會還選擇了《鬥牛》《麥田》《如夢》《米香》《狼災 記》等小眾化甚至是沒有上映的電影。如果把這個提名名單和金雞獎的提名名單進行一番 比較的話,就不難發現,這些入圍的內地影片基本上符合臺灣評委一貫的審美角度。那就 是偏重藝術,而剔除了教化和樹立典型等特有的內地傳統因素。但同時,組委會也不忘明 星的商業號召力,在提名名單上,周迅、李冰冰、章子怡、袁泉、張涵予、黃渤、王學圻 都赫然上榜。雖然臺灣觀眾對這些明星不是很熟悉,但他們卻全是內地的大腕,如此一來 ,內地市場能不關注金馬獎嗎? 但在融合之余,臺灣金馬獎堅守的依然是自我的文藝情懷。本屆獲獎的《音樂人生》《 臉》甚至是《不能沒有你》都是不變的臺灣風格。每當臺灣影人獲獎,頒獎禮現場掌聲都 特別熱烈,掌聲並非刻意,而是發自內心。雖然融合是發展的必然,但堅持自我一隅特色 ,沒有進退失據,才是金馬獎最閃亮的地方。 (記者 曾家新) --- 全文都寫得很好 唯一的缺失,就是在評委部份 不是全部評委都是台灣人,也有中國、香港都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4.203.203
opw :突然想到另一位台灣人文導演-宋存壽! 11/29 18:29
opw :看過他的窗外,母親三十歲,破曉時分!經典!!!! 11/29 18:30
lajabor :寫得真好 台灣的媒體除了選誰穿最美以外 有能力作 11/29 18:30
lajabor :這樣的分析評論嗎 11/29 18:30
vallote :寫得很中肯 11/29 18:37
sony1256 :寫得真中肯,格局放大一點,對金馬獎才是好事。 11/29 18:48
phantasie08 :難得 新華社 中肯 11/29 18:56
nbysy :這是新華網轉載京華時報的報道,不算新華社的 11/29 19:08
allyp7985 :中肯!!! 11/29 19:22
toma1007 :中肯推! 11/29 19:53
GSkin :感謝幫忙轉文,不知可否請將原作者「記者 曾家新」 11/29 19:59
GSkin :也代為編緝入內文,好文章就該讓大家知道作者 11/29 20:00
GSkin :不好意思,已經在內文了,恕我眼拙 11/29 20:01
heronisolate:為何有中國香港的評委會是缺失???????? 11/29 20:08
payeah :樓上文章看仔細點... 11/29 20:09
pepe31530 :原PO是說這篇文章的缺失 11/29 20:25
paraglider :是呀..像吳天明、關錦鵬等人就不是台灣人 11/29 20:29
theTime :推,但音樂人生是香港少有的人文之作 11/29 20:32
letss :推 11/30 04:41
VJ :推金馬獎的獨特之處~~~ 11/30 05:0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140.23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