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法國電影雖然常常藝術化的走火入魔,但是有些時候也有很純粹的、很動人的古 典魔力。這種古典來自盧米埃兄弟,或是科幻鼻祖梅里葉等人,讓法國成為世界電影工 業濫觴的餘韻。 一代接著一代的藝術家(或叫導演也可以)在距離這些電影大師這麼 靠近的地方,研究這些大師的歷史,拍出來的東西總是也跟二零年代的電影一樣,技術 很單純沒錯,但電影的品質也很純,沒有受到任何的污染。 【拉希歐塔之子】(L'enfant de la Ciotat)(1995年作品)就是這樣的一部短片。 片長 只有17分鐘,最早是在聞天祥先生介紹的「龐畢度中心藝術影片精選展的驚喜與發現」 (1998)一文中發現。 後來經過法國的台灣朋友買到的。 看了之後,雖然只有短短17分鐘 ,卻覺得完全值得苦心搜尋三個月的代價。 故事描述一個法國東南部小鎮的小孩,因為 住在平交道旁邊,又有一台小型的手提攝影機,就經常對著窗戶拍攝火車穿過鐵軌的畫面 。 有一天他決定不只拍火車的側面,而在火車通過前把攝影機固定在軌道間的木頭上, 差點被火車輾過,但也捕捉到了火車頭的正面和底部。 對一個初生的(小)電影工作者來 說這是個很大的突破。換來的代價則是爸爸惡狠的教訓。 之後爸爸給了兒子一捲沒用完的底片,小男主角便利用它拍攝了夜間疾駛而過的列車。 沖好的底片放映出來的時候,是全片最高潮的地方,影片中的鐵軌上,像奇蹟般的出現了 小男童亡母的影像,笑著對兒子(鏡頭)招手。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小男孩拍攝的時候 沒有從最後面開始拍,所以之前拍過媽媽的影像和新片段重疊了。 火車好像穿透了媽 媽的靈魂,像北極特快車般很有詩意的把媽媽載到不知名的遠方去。 火車離去,媽媽的 影像也消失了。 第二天晚上,小男孩用腳架在窗口架著心愛的小攝影機,運用同一捲底片,拍攝相同的 場景。 不同的是這一次他決定去追隨他的媽媽,而慘死在火車軌下。 沖好底片之後的爸 爸,看到了小導演生前最後一份作品,片中是小男孩與母親,一起笑著對爸爸招手,火車 則從他們的身體穿過,將重逢的母子載往天堂。 這部電影表達的是一個小孩對母親充滿哀傷的思念,透過的方法卻美的令人沉醉。 除 了男主角的情感之外,電影也充滿導演對電影本身/電影大師們的熱愛。 例如拍攝火車疾 奔就難以不讓人聯想盧米埃執導的人類經典【火車進站】。有什麼比拍攝火車這種陽春又 經典的題材更能傳達電影之美呢? 也許導演想透過一個小男孩思念母親而死的傷感故事, 告訴觀眾電影技術感動人心的力量。 只是簡單的重複攝影,就可以讓個小孩去自殺,感染 力不言而喻 。 利用簡單的光學手法, 比如說在底片上重複拍攝造成影像重疊,所塑造的影像魔力,也 不輸給以高科技電腦技術為主流的當今電影工業。反而很「純」。現今電腦動畫因為太精 細了,失去了電影工作者能夠發揮的創意。 讓電腦工程師變成了新的藝術家。 當然這也 不錯,但是有時候讓電影看起來很像精密儀器等各種部門加工過後的商品,沒那麼純粹。 今日的數位技術又誇張的可怕,把觀眾胃口養大的結果,就是失去簡單的感動。 電影也有許多向法國電影大師楚浮致敬的筆觸,聞天祥的文章裡有很詳盡的描述,我資 淺不敢賣弄。 那篇文章在網路上找不到了。但是在<世界電影>雜誌1998年七月號有。我 手邊這部法國出品的二區DVD要用全區的DVD放映機才可以觀賞。 有英語字幕, 還包含一 段精采的幕後花絮,可惜聽不懂法文,沒能好好吸收法國電影工作者們的才氣。 http://www.amazon.fr/Lenfant-Ciotat-Arnaud-Debree/dp/B000LPROJE http://ilook.tw/cji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4.21
hahano:好文..可是看介紹有點像是鬼片..我太淺薄了XD 01/19 12:48
※ 編輯: bluemangroup 來自: 210.85.4.21 (01/20 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