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圖文網誌版 - http://xclasskaga.wordpress.com/ (圖多建議) 當演奏者將小提琴的琴弓緩慢地放至琴弦上時, 人們屏息地等待著,將要綻放光芒的那一瞬間。 然而,這樣無聲地相遇可能發生在任何地方; 在人潮洶湧的街道上,在舉杯致意的晚宴中, 在飄著細雨的彩窗前,或是在一望無際的海岸線。 月島雫與Mr.Right的第一次相遇是在一張小小的借書卡上, 這張借書卡藏在那樣私密的地方,似乎只等待有默契的人發現。 上面以工整的字跡寫著這個名字:"天澤聖司"。 這個男孩子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也喜歡讀書嗎? 這個人,跟自己合得來嗎? 一開始,僅僅只是好奇而已。 沒有想到,琴弦與琴弓的相遇那一點是無聲的, 需要接下來弓弦摩擦的火花來產生美妙的音樂, 盒中震盪出細膩的旋律,才是邂逅的奇蹟。 相互扶持,相互成長,在人生的旅途上 兩人一起演奏出的夢想,有著無限大的可能。 1995年的夏天,腦袋瓜裝滿煩惱的少女少年們, 心裡捲起了一場年輕歲月的風暴, 為了愛與承諾,在現實的環境裡彼此激勵前進, 展開一個有點傻,卻充滿勇氣的溫馨故事。 <緣起 - 獨特的作品> <心之谷>是吉卜力工作室作品中相當獨特的存在, 至於有哪些地方獨特,要從此作監督"近藤喜文"先生講起。 很早以前,宮崎駿就相當喜歡近藤喜文這個大弟子, 打算把他培育成接班人,可以說這兩個人就像是孔子與顏回一樣, 近藤喜文先生就是宮崎駿的頭號得意門生。 當1992年紅豬上映之後,宮崎駿有了一段短暫的休息時間, 近藤喜文之前就跟他提起,很想作一部中學生邂逅的純愛故事。 宮崎駿將這件事情一直放在心上,某年暑假在他鄉村的渡假小屋上, 發現漫畫家"柊 あおい"的作品<耳をすませば>。(見註1) 發現這部少女漫畫的元素很符合他的需求,不管是內容或是情感方面, 他覺得能夠將其電影化,因此著手製作,負責了脚本、分鏡、製作人等職務, 而監督部份則是交給近藤喜文。(註:這裡監督的意思就是中文的導演) 柊 葵(柊 あおい)本人表示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作品會被吉卜力拿去改編, 甚至到了電影上映,還有著一種這是不是在做夢的感覺, 事實上,後來在2002年吉卜力工作室推出的作品<貓的報恩>, 也是出自於她筆下的漫畫<貓男爵>,可以說是美夢成真吧。 原著不管是內容跟畫風跟動畫都有相當大的不同(見註2), 可以說是一個以原著為骨幹的改編故事; 電影改編完成後與<On Your Mark>這部MTV一起在戲院上映, 並且取得了相當的成功,是當年賣座電影的前幾位。 回過頭來談<心之谷>的獨特性: 1.吉卜力第一部,同時也是最後一部由近藤喜文先生監督的作品。 近藤喜文先生於1998年因主動脈剝離而去世,因此這位吉卜力工作室的功臣之一, 從此沒有機會繼續執導其他作品。相傳宮崎駿已經認定他作為接班人, 因此近藤先生的逝去讓他十分不能接受,也就是1998年傳出宮崎駿將退隱的傳言原因之一 。 近藤先生的過世不但對吉卜力是個巨大的損失,對世界也是。 因為宮崎駿在吉卜力內的高壓作風,在近藤先生過世之後再無有能力扛起重責之人, 其他人不是不敢在宮老前造次,就是跳槽另尋他途, <跳躍吧!時空少女>的監督細田守,就是原吉卜力成員之一。 1993年受到近藤勝也,望月智充等一群人製作<海潮之聲>的影響, 外傳也是宮崎駿製作<心之谷>的原因之一, 由於當時這批吉卜力新人做的作品十分成功, 宮崎駿要證明他也能處理的好戀愛題材,因此跟近藤喜文先生的合作, 可以說開創了吉卜力除了宮崎駿以外的新形式以及題材, 然而這種可能性以及像<心之谷>這樣類型的作品, 在近藤喜文過世後,恐怕很遺憾的只成追憶了。 另外很多人以為近藤喜文完成了<心之谷>就過世了, 事實上,一直到1998年的<魔法公主>時他仍然擔任作畫監督。 2.吉卜力第一部改編自少女漫畫的作品。 <海潮之聲>是改編自小說,而<魔女宅急便>是改編自兒童小說。 3.吉卜力第一部使用大量電腦處理技術的作品。 影像方面用了很多電腦特效處理,數位化的工作也搞得大家焦頭爛額, 呈現出的作品畫面的確達到了另外一個層次, 從<心之谷>開始一路到<霍爾的移動城堡>是吉卜力的電腦畫面高峰, 然而當年說著:「喔喔真是漂亮,乾脆以後全部用電腦處理好了」的宮老, 在2008年的<崖上的波妞>開始又回歸手工至上的畫法。 音質方面也是吉卜力第一次使用杜比立體聲系統的作品。 4.音樂與野見祐二先生合作,而非久石讓的作品。 很意外的,這部作品並沒有請來合作多年的久石讓先生, 而與野見先生合作,但是我個人認為這部的配樂絲毫不輸久石讓, 並且與作品本身非常合拍。 5.插畫背景美術與井上直久合作。 觀看<心之谷>的時候,會發現女主角月島雫構思小說情節時, 背景那種幻想的風格,是來自很早就跟宮崎駿表明想參與作品的井上直久。 井上每天要搭400km的電車到吉卜力工作室討論,他一直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 叫做Iblard(依巴拉度),這個世界的插畫風格,完美的營造出月島心目中的奇麗世界, 可以說這種迷幻的魅力深深吸引著每一位觀眾。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這裡http://iblard.com/,井上直久的個人網站,非常推薦(有中文) 。 6.真實的世界取景。 <心之谷>所在的世界其實是1995年左右日本東京的多摩市, 其中室內電車山王線"聖蹟櫻丘"站的景觀為樣本設計的,幾乎每一個地方, 都有實際的場景,像是追貓的電車站,百貨公司,全家便利商店, 多摩市立圖書館,月島往下奔的樓梯,最後看日出的地方等, 都是有實景的,而且許多今天還是保持著原本的模樣。 綜上所述,<心之谷>有著很創新的元素跟活力,也可以從這樣的獨特性中, 看見他們大膽嘗試的野心。有趣,值得作,這些不就是作品中熱情的來源嗎? <帶我回家的心之谷> "Country road~Take me home~" 熟悉的曲調,黑暗帶點朦朧的佈景; 當Olivia Newton-John演唱的Country Road響起時,鏡頭從東京多摩市的那端向下俯瞰。 夜晚大街的霓虹燈閃爍,車輛來來往往,急駛的電車以及全家便利超商, 提醒了原本隨著收音機音樂在維吉尼亞州奔馳的我,這不再是一首懷念故鄉的歌曲, 水泥路以及高樓大廈的現代感所彰顯的,正是電視機前你我的故鄉。 從超商出來的月島匆忙的走過大街,上了階梯,經過一群夏日夜晚搧風納涼的居民, 進入老舊的公寓…這是一個城市少女的生活。 沒有會飛的掃帚,後院沒有大隻的龍貓,天空中也沒有奇怪的飛行器。 平凡的生活,單純的求學,月島雫只是個正常的少女。 然而當時的我卻為此十分感動,因為第一次我知道我沒有超能力, 卻能成為作品中的一份子,知道我也是個大城市中煩惱的少年, 知道這是一個屬於我們那個年華的歷史, 一個不成熟又莽撞,讀起來又那麼心疼的故事。 所以Country Road的開場對生長在台灣都市的我來說, 像是順著迷人的歌聲,逐步踏入自己家鄉的愉快, 我能頻頻點頭,因為就算是現在來看這部作品,它還是敘述出同樣時期的嗜好; 把椅子拉近桌子,吃著洋芋片,看著書本為別人故事流眼淚的月島, 我是百分百的感同身受,因為在升學環境下,自己也只能在書海裡放肆的流浪。 在住家的公寓裡頭,因為空間小,也總是裝滿一些堆到半天高的玩意兒, 這充分反應台灣跟日本一些家庭的現況,而且處理的非常自然, 當時我甚至為了"為什麼這麼像?"這種理由來來回回切了好幾遍觀看。 關於家庭的描寫上,對於一開始的地方感到印象非常深刻。 月島剛買牛奶回來的時候,媽媽在檯燈下聽著耳機,書本散亂的放在桌上, 抬頭望了一眼月島就說:「只買瓶牛奶,還用塑膠袋裝?」 這個橋段對我來說簡直不可思議,儘管這只是一個非常正常的橋段, 但是我卻為了這個橋段自然的模樣感到疑惑,究竟是怎樣一個用心, 能夠把這種日常對話很輕鬆的表現出來? 而該景的後面,可以注意到壁掛的吊飾台裡紙張多到滿出來, 一般來說普通的動畫絕對不會把公寓裡放進這樣多雜物, 東西多半整整齊齊的,像紙張塞到滿出來的現實狀況也不會表達, 但是這個景交待得很清楚。 很明顯這是因為家人把紙張一直塞進去的結果,而媽媽那種懶散的表情, 以及那種都市婦女所謂"塑膠袋裝"的細節,這對我來說, 是真人劇場的水準,因為一般的動畫,不會把"媽媽"這個角色作成這樣, 這是一個"現代求學中的媽媽"的角色,只用一個景就說服力十足, 為什麼我會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我的家庭就跟月島一模一樣。 物品堆的半天高,一堆東西塞在有限的空間裡,需要的時候還是能找到; 喜歡在夏天很晚的時候出去買假借買牛奶出去買麥茶,然後爸爸在筆記型電腦前, 有著數量驚人的書籍,這顯示了孩子愛書也不無道理,這些細節都是看來平常, 實則最讓我驚嘆的東西。 全家人溝通的地方就是飯桌,因為飯桌就在房間的中央, 飯桌的一邊是爸爸的工作場所,飯桌的另外一邊竟然是廚房, 把書房,客廳,以及廚房合而為一的感覺,家裡的人雖然空間很小, 但是關係卻很緊密,這種徹底的小家庭,也是讓我共鳴的地方。 全家喝著麥茶的景交待了這個家庭每個人的狀況,經濟情形, 成員背景,仔細聽背景音還有警車的聲音,媽媽嫌了一句爸爸煙臭, 爸爸接著問了一句要不要跟姐姐一起住,月島回了一句不用交待了跟姊姊的關係, 這個景還帶到後面顯示洗碗槽的東西根本還沒洗,用幾秒鐘, 這個家庭交待完成了,然而在<心之谷>中,這樣的細節用心不勝枚舉。 這是一個現代家庭,這是一個現代家庭下少女的故事, 在窘迫空間與環境中,其實無法像鄉下的孩子那樣四處玩耍, 月島雫由於父親在圖書館工作的緣故,總是在書中尋找自己的小天地。 父親工作的圖書館要電腦化,也是一個時代變遷的見證, 記得大約是同一個年代,借書的方式漸漸從借書卡改變成借書證, 接著電腦化,變成現在的電腦作業形式。 <心之谷>這段開頭的描寫中,恐怕也只有<兒時的點點滴滴>與它一同, 道出與我們生活周遭很貼近的環境設定。 而在1995年時的意義上,日本社會環境的變遷很劇烈, 昔日的常識和定論都隨著時間而急速失去原有的力量, 宮崎駿認為,這股浪潮即使沒有直接襲捲現在的年輕人, 但是預兆已經出現。 他認為處於浪潮中應該高倡一個可以提供遠大視野的電影, 傳達出懷抱夢想的重要性以及純然的愛;以這個作為基礎來說, 少女漫畫與吉卜力的結合,就是一個寫實與浪漫兼具的故事。 而環境表現的技術上來說, 我認為正是有實景的參照跟電腦動畫的輔助, <心之谷>不用說明卻道出了真正意義上1995年的夏天。 湛藍的白天,鄰居汪汪叫的大狗,沿著熟悉的彎道走路上學, 煩惱跟早晨的空氣一樣稀薄,熱情比正午的太陽燃燒的更旺盛。 同學在操場很遠的地方跟你打招呼… 更仔細瞇著眼看的話,彷彿能看到自己的背影。 <Moon引領的秘密花園> 月島給爸爸送便當的經過,意外地讓人想起Frances Eliza女士創作的<The Secret Garden>, 在電車上遇見的肥貓竟是通往美麗別墅的路徑,真是讓人難以想像的緣份。 會跟著這樣一隻貓,想必女主角也是相當的詩情畫意, 可是換個角度想,瞥見那隻貓看地標下站的智慧,高傲不耍人的態度, 一身肥肉踱步優雅的身手,就算好奇心已經忘在國小老師那的大人們, 也不禁想要一探牠的真面目吧? 在晴朗的天氣裡,按耐不住對肥貓的好奇,月島硬是一路跟了過去, 穿越住宅與林間的小徑,翻越水泥高牆,都市繁華外觀的夾縫中, 似乎也為浪漫主義者開闢了一條優美的通道, 光影的變化讓這條小路閃耀著光輝,尤其月島隨著地勢逐步而上時, 觀眾的心情也隨之期待,會發生什麼事呢? 月島跟蹤肥貓來到一個名叫地球屋的所在。 這個像是另一個國度來的房子,恰好位於山坡的高處。 "咦?這裡原來還有這樣的地方阿!" 從磚紅牆中半掩的門間望進去,店中瀰漫著一股古典的氣息, 窗外的陽光斜斜的照進這間有些年紀的房子, 唯一的光源讓室內的物品染上一股油畫的色彩; 古董們擱下了一世紀的繁華,靜靜地躺在他們終老的位置。 好像有某種東西在時空的交錯處移動著,你以為那是光影交錯的幻覺, 但是的確感覺到靜止中那不斷前進的東西,在心房悄悄地踱步。 暗色木製品反射的柔光中,一個相對亮眼的玩偶吸引住了人們的目光。 這隻貓頭人身的玩偶靜靜的佇立在時間的洪流中,以一隻手杖定位了優雅, 他筆挺地服裝暗示了他的身世,而面容中那兩顆如同寶石般的雙眸流轉著哀愁地光線, 如泣如訴,深邃不可測的多層次光芒,深深吸引了月島。 而整個房間的光線似乎都停留在他身上,讓他身後的厚重有了出口, 他似乎想要說些故事,語言卻凝固在空氣的某個角落, 門外的景色如果是部小說,門內的景色彷彿就像一首詩,精鍊而令人沈醉。 地球屋的主人,帶領月島來到一個時鐘前, 時鐘最上頭有一個變成羊的女孩,每到12點時會變回人形; 痴情的矮人國王深愛著她,每個小時都出來凝望著美麗的戀人。 不同世界,不能如願的情侶,隨著充滿感情的弦樂運轉著, 在少女思慕愛情的心底刻下了烙印,之後月島的作品裡, 這段故事影響她的心情是很明顯的。 這段由胖貓開啟的旅程牽起了他跟聖司的關係, 而這奇妙的發現,也讓地球屋這個地方,成為了月島的秘密花園。 當她想要逃避,想要追尋時,她都會想起地球屋這個夢幻的場所, 這裡彷彿可以帶給她源源不絕的浪漫情懷與能量, 並且與原本呆板的世界劃下了一道界線,她所讀得故事在現實中具現化, 而當她面臨來自現實的壓力時,這裡也是個令人放鬆的秘密基地。 對於文藝少女月島雫來說,這個地方就是他連接現實與夢境的地方。 <你跟我一樣,一點都不可愛呢。> 如果細心的朋友可以注意到原本是暑假,在文藝少女們的聚會時, 其實已經開學了,在<心之谷>裡,時間跟季節的推進都非常明顯, 從夏天到秋天的感覺連同景色服裝都有變化,可說非常難得。 月島與好朋友原田夕子等朋友在保健室開了文藝少女聚會。 而原田夕子這個角色相信很多觀眾會覺得她非常眼熟, 其實她的原型就是早年的日本電視卡通<紅髮安妮>的女主角, 果然一個樣吧?當年的安妮就是近藤喜文設計的, 而漫畫作者柊 葵也很喜歡紅髮安妮,可說是創作者的惡趣味阿。 顯然是頭頭的月島拿出了自信作<鄉村路>(country road), 當時為了趣味也曾諷刺的寫出<水泥路>(concrete road), 不過被聖司嘲笑後,可能已經沮喪的丟進垃圾桶裡了。 四個少女羅曼蒂克的討論也非常貼切,當時覺得, 阿,果然這就是少女們的對話阿, 八卦以及笑聲不斷地溫馨時刻,這裡的處理也很自然。 然而夕子暗戀的男生杉村喜歡的竟然是月島, 在小廟前面告白的杉村,很不幸的被發好人卡, 真是青春期男生都要挨的一記重拳阿, 這個地方的尷尬也很到位,這難道是漫畫改編的緣故嗎? 手放開的特寫與男女之間的對話, 怎樣看都是會讓男女主角一開始就肢體接觸的宮崎駿不擅長的曖昧情愫阿。 (此話出自鈴木敏夫,他表示宮崎駿底下的男生沒多久就會把手搭上女主角了。) 月島可能從來就將杉村當成好友,兩人分開後她也沮喪的跑到地球屋去散心。 遇到肥貓心有所感的她不禁說了: "你跟我一樣,一點都不可愛呢。" 目睹此一場景的聖司可能由於太過突然,與前面機車的態度有著相當大的轉變, 有可能是心儀已久的月島在他面前顯露柔弱姿態,重點是,原本他運用手段接近的月島, 現在卻直接出現在他家前面,這倒是大大出乎意料之外。 仔細想想,聖司後面說了他看見月島喜歡看書, 於是故意留下名字在每本書上,故意找了月島當時掉落的書, 故意嘲笑她的便當,外表看似斯文,智慧卻過於常人的聖司, 果然不僅是少女們的偶像,也是少年們應該效法的有志青年阿! 當時在地球屋旁,打開門通往下面的小路,是我最喜歡的場景之一。 這個小路位於地球屋紅色磚牆與山壁灰土的狹縫, 一線天的景色由上而下望出去,能夠看見多摩市聖蹟櫻丘底下的景色, 綜合了都市與田園的風景,非常遼闊,讓人心曠神怡, 常常想著自己工作的地方如果有如此棒的風景, 應該會充滿精神的面對每一天。 <側耳傾聽> 小提琴的構造與工法在三百年前就已經決定了, 接下來靠得是工匠的技術來決定音色。 三百多年前義大利名匠史特蒂瓦里(Antonio Stradivari), 是世界最有名的製琴匠之一,論到如何製造一把完美的小提琴, 史氏寫下這些名言: 「你得上到黑森林,砍下一棵三百年老樹的心臟。將之運到希臘藏之一百年, 吸盡雅典名哲的演說精華,又嘗盡希臘鴻儒的悲劇。再運送到義大利擱置一百年, 用古羅馬的雄偉氣魄來浸透它。」 「然後將它置放在多福白懸崖上二百年,飽嘗潮汐的滋味, 接受隆隆雷聲、閃閃電光的洗禮,再加上擁抱海浪的歌舞。」 「下個一百年它得身處凡爾賽宮的豪華夜生活,目睹宮廷建築的莊嚴氣派和園藝的華美。 最後再經一百年挪威高山的生活體會,經歷雪崩的大場面,耳聽瀑布的呼嘯和農夫的穩定 脈搏。」 「至於弓嘛,你得取一個女士的頭髮,她必須是一個熱戀過、犯罪過, 又到過十字架的腳下祈求拯救的聖徒。」 「現在,你有了琴,又有了弓,但只有上帝能模造一個優秀的小提琴家。」 製作小提琴本身就是一個藝術的過程,創造藝術的本身也是藝術。 天澤聖司受到爺爺的影響,立志要前往義大利學習製琴的工藝與技巧, 同時年紀輕輕就已拉的一手好琴,並且製作了好幾把小提琴。 吉卜力塑造這個場景實際上是有些莊嚴以及古典美的, 這個工作室的燈光照理應該明亮,但是卻昏黃而集中於檯前, 為了凸顯工匠製琴的專注以及心思,微亮的燈光像是黑暗中僅此的希望, 事後月島在書中看見一位在監獄中製作小提琴的人, 望著窗口的燈光,彷彿前後呼應一般有異曲同工之妙。 朦朧的橘紅把掛在上端的小提琴變成陳列的藝術品, 每一個的曲線都因精神灌注在上面而彎曲似的, 這是一個日本所謂"專家"或是"達人"的工作場所。 在桌前奮鬥的青年儘管技巧尚未純熟, 卻充滿夢想跟力量,是個成熟而充滿勇氣的背影, 這個背影,也成為了月島想要追逐的一個目標。 "拉嘛拉嘛,我想要聽聽看!" "好是好,不過妳要唱歌。" "咦?" 聖司將小提琴取出,稍稍調了一下音, 表情有著些許的無可奈何跟故意。 "唱吧!這首歌妳也會的。" 當演奏者將小提琴的琴弓緩慢地放至琴弦上時, 人們屏息地等待著,將要綻放光芒的那一瞬間。 那一瞬間,昏黃如同回憶般的光線輕輕的烘托著兩個人的臉龐, 聖司穿著工作服,細長的手指在琴弦上移動著,琴弓來回的聲音, 劃破了工作室小小地平靜,生命好像悄悄的湧入這個房間, 充盈著溫柔而輕快的旋律,歡快與幸福的氣氛環繞著古典的提琴, 光線在手腕間跳動著。 歌聲唱起,帶點羞澀跟勇敢,婉轉而甜美, 不屬於英文的滄桑,而像是年輕人尋找自己夢想之地的傾訴, 面對未來,不輕易妥協的心情。 爺爺等三人眾加入伴奏,五人合作,音樂的層次更加豐富, 在充滿默契的演奏與笑聲下,做了一個很完美的句點。 這段演奏,毋庸置疑是一個經典的橋段, 手指靈動演奏樂器的位置,拉弓的時機,節奏都對照著音樂, 不僅是細膩,可以說沒有省略細節,當三人加入時, 聖司改為站起來演奏的小提琴聲頓時增大一些, 加上這部片當時使用的杜比音效,也能感受到音源的位置。 返家的路途上,聖司卻說出了自己即將前往義大利的消息。 "我如果到義大利去了,會唱著妳的歌來努力的。" 講述夢想的時候聖司微笑的看著天空 沒有看到雯若有所思的望著地面。 其實那個時代,每一個學生都被升學壓力所束縛, 被考試壓縮在教室,被家庭壓縮在公寓裡的月島, 面對聖司勇於追求的身影,默默地感到一絲自卑。 "別人是那樣努力地追逐夢想,自己在這裡似乎猶豫不前…" 即使微笑地揮手道別,即使對方從來沒有針對這點說過些什麼, 但在月島的心底總有種不服輸的念頭,覺得自己應該可以更努力才是, 不談配不上的問題來說,什麼都不做,好像連愉快對談的資格都沒有。 她決定寫作小說。 儘管以今天來看,這樣的舉動好像有點天真。 但是當時的我也是這樣想的,覺得讀了那樣多的故事, 也很想寫一些東西出來,生活的材料都是借鏡, 而且那又是一個壓力下浪漫的時期,不用什麼來逃脫的話, 好像就是一文不值了,無論如何都要作些什麼才行, 就算是抹除焦躁與不安也好,現在的我回頭看這部作品時, 非常的心有戚戚焉。 <飛吧!抓住上升氣流!> "傾聽森林的聲音吧,從那遙遠的星群傳來的聲音,將風的記憶帶往白雲訴說的世界" 聖司離開之後,月島廢寢忘食的寫作小說,借閱了大量的書籍。 學校的課業荒廢了,督促自己的姊姊也要離家自主, 父母也忍不住開了家庭會議。 還好,父母儘管擔心卻讓她放手去做自己的事情, 換是很多其它家庭,可能月島不再有這個機會了, 可能很愚蠢,但是,那根本就是一個愚蠢跟吃飯一樣平常的年紀。 如果不去嘗試這樣的愚蠢,要長成大人也是很困難的。 聖司的爺爺說,月島就像一塊原石, 樸實而有待琢磨,需要長久的投注與努力, 才有可能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芒。 月島寫作的情境與現實交錯,在井上直久設計的世界裡, 月島與男爵站在高處俯瞰奇特的世界,利用上升氣流飛行著, 奇麗的場景,空想的世界美不勝收。 但是隨著時間與進度的推進,月島明白了別人無法告訴她的東西, 原來實現夢想的過程如此困難,不是外表看起來這樣簡單, 浪漫而美麗的世界,被現實逼的節節敗退。 她夢見男爵催促她抓取那顆原石,那個急於證明的自我, 她著急的抓起來一看,結果是一隻死去的雛鳥, 潛意識裡她害怕著,害怕著自己還沒有飛起來就折了翅膀, 從此連勇氣也無,更別說追上聖司。 當她經過了多天的努力,顫抖著站在聖司爺爺面前時, 那份把自己作品交出來的心情,儘管為了實現夢想而拼命了, 可是竟然只能作到這樣。 傷心,氣餒,無可奈何以及沮喪讓她的夢想好像被某種東西抽離, 所謂原石好像也只是個掉落破碎的雞蛋罷了。 "寫得很好唷。" "騙人!我自己知道,請告訴我真正的感受!" "直率、粗糙、未完成…就跟聖司的小提琴一樣。" 老者將綠柱石交給了她。 "這個原石很適合妳,請妳好好地寫下自己的故事" 阿雫哭了起來。 在多摩城市的夜空下,慈祥老者的面前, 她的淚水不停了的掉了下來。 告訴年輕人,他們有多麼不成熟是很容易的。 然而身為一個年輕人勇於挑戰這樣的不成熟, 儘管知道自己可能一無所有卻放手一搏的心情, 卻比什麼都重要,因為寫出再差勁的作品也沒有關係, 所有的成長都是從這裡出發的。 在少女漫畫中,通常以確定彼此的愛意為依歸,除此之外就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 那些不通情理的大人、規範、挫折以及委屈等,都會被丟到遙遠的未來去。 大家都是那樣脆弱,可是大家都不會受傷。 但是宮崎駿認為,無論歐吉桑們多麼強調這是個缺乏現實的夢境, 也不能否認年輕人對於男女邂逅的憧憬以及純真的思慕之情。 而這點,就是青春真正的可貴之處。 為了現實受傷,但是勇敢追逐夢想,把現實拋諸腦後也要實現的健康愛情, 這才是現代年輕人應該擁有的力量,那麼即使是純真的少女漫畫, 經過切割處理後,這些年輕人也能成為樸實的玉石, 總有一天透過洗禮而閃閃發亮。 「藉由一個理想化的邂逅,表現出所有的真實感,並且試著歌頌人生的美好之處, 這就是我們在製作這部作品時所面林的挑戰。」~宮崎駿 <邂逅的奇蹟> 在冬日的早晨,阿雫受到窗外聖司的呼喚,一起趕著去看日出。 城市在清晨的光線下染上一層淡紫色,阿雫將頭輕輕的靠在聖司的背上。 我不是很能解釋當年看到這幕的心情,好像夢一般的不真實,卻又如此甜蜜。 在市民尚未醒覺的時刻,車輪載著情侶悄悄的運轉著, 好像整個世界,只需要兩個人就能踩踏著前進的感覺。 "我早就決定,載妳上坡了。" 在那段感人的上坡路中,聖司的這番宣言如此具有責任以及安全感, 儘管氣喘呼呼,但是用盡所有氣力也要與妳往夢想奔馳的心情, 可以說全都寄託在這句話上。 "我才不要變成你的包袱,我只想在背後支持你!" 不想成為負擔,阿雫跳下推車的同時大喊著, 只想成為夢想的支持者,而且一步也不會退縮了! 兩個人彼此努力的上坡路,充滿著愛與信任。 沒有很複雜的因素,也沒有說不清的愁緒, 只是在誰也不知道的未來中,緊緊擁抱彼此而已。 由山坡往下望,城市的建築物在萬丈的光芒中有著朝聖一般的虔誠。 儘管我們不知道彼此會怎樣,也不知道這個世界即將變成怎樣, 但是望著燦爛的陽光,一天的元氣滿滿的注入, 更加瞭解自己的阿雫與承諾自己成為頂尖工匠的聖司, 在希望的光芒下互許未來。 相互扶持,相互成長,在人生的旅途上 兩人一起演奏出的夢想,有著無限大的可能。 "阿雫,最喜歡妳了!" 「邂逅能夠幫助自己提昇自我的異性,好像是卓別林作品的一貫特色, 而讓這種邂逅奇蹟似的復活,就是這部電影的企圖心。」 這個弦樂為主題的故事,帶出少女的愁緒與思慕, 指出年輕人未來依循的方向,向自我傾聽心中的聲音, 並且在大膽的告白後,始終讓人幸福不已。 即使大張旗鼓的叫著:「回來吧!」也不會動搖的東西才叫青春吧。 這樣甜甜的幸福與溫馨,卻會一直在我心中存續下去。 <註釋> 註1.也就是<心之谷>。原文譯作<側耳傾聽>,來源是主角小說的名字。 共有兩部: 第一部<心之谷>(耳をすませば) 日本漫畫雜誌「Ribon」1989年8月號~11月號間連載。 而後發行單行本。共1本。台灣中文版漫畫名稱譯為「聽聽我的心」;大然出版。 第二部<心之谷:幸福時刻>(耳をすませば~幸せな時間) 日本漫畫雜誌「Ribon」1995年8月號連載。共1本。 台灣中文版漫畫名稱譯為「心之谷」;大然出版。 註2.不同處請參考wiki百科 -- 61號風車村,歡迎來往旅客駐足 http://xclasskaga.wordpress.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5.227.52
soso4570:我因為太愛這部片 後來真的去了聖蹟櫻丘站 事實上景物有 10/12 03:03
soso4570:許差異 但那氛圍有讓我重溫 這部經典帶來的無與倫比感動! 10/12 03:04
xclass:超...超羨慕的XD 我也很希望能夠親自去一趟,太棒了。 10/12 03:06
soso4570:(當地的麵包店還放著心之谷的簽名海報) 10/12 03:06
DWARF:推好文^^b 10/12 03:36
gummoe:不算特別重要的一點: 地球屋的老人應該聖司的外公 10/12 03:41
gummoe:姓氏不同 所以雫才誤以為和聖司無親戚關係... 10/12 03:43
xclass:感謝指正! 10/12 03:50
foxhound1204:音樂超好聽 10/12 05:49
hide19:推~喜歡這部片的感覺 10/12 06:11
notgoodcow:推 我也很愛心之谷 10/12 06:24
roro240:寫的很棒很詳細呢...真想去聖蹟櫻丘站重溫當時的感動 10/12 07:20
glenna9305:推!寫得好棒!!宮崎駿的作品裡我最愛這部~ 10/12 09:20
Rotorua:寫的好詳細 感覺又重回電影了 10/12 09:35
countryroad3:這篇不推還是人嗎? 寫得太好了 10/12 09:35
NEtw:寫得真好,重溫電影給人的感動啊~~ 10/12 10:07
aftery:推 寫的很棒 讓人重回電影的感覺+1 10/12 11:20
Bluetank:大推,順便推野見兄,貓的報恩也是他的配樂喔~~ 10/12 11:42
yuhung:這一部真的很好看 :) 10/12 11:57
artyiin:喜歡這部 且你也寫得很好 :) 10/12 12:15
klonoa921:這篇實在寫得太讚了 文筆又好!!! 10/12 12:16
kcetair:大推! 文章跟心之谷都好棒! 10/12 12:24
ajml:大推 寫的超級好的 >_< 心之谷也超級好看 10/12 13:11
blazingx:寫得很棒!!!!!讓我又陷進當初看完這部電影的感動了!! 10/12 13:35
md183:推!!!真的很好看^^~ 阿~又想再看一次了!!! 10/12 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