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網誌圖文版:http://www.wretch.cc/blog/white07/12038262 筆耕到一半,上維基百科查資料,在首頁的地方看見「歷史上的今天」, 目光一下子就被火藥陰謀四個字所吸引,這才想起來今天是什麼樣的日 子。距今404年的今天,有一群極端份子為了爭取權利而策劃了炸死國 家元首的陰謀,卻在執行數小時前流產。 但這段事蹟被人們記憶且流傳下來,在1981年由美國漫畫家Alan Moore 改編創作,《V For Vendetta》誕生了,故事裡的理念之火繼續被傳遞 下去,直到2006年以電影之姿躍於普羅大眾面前,台灣的電影譯名叫作 《V怪客》。 我想要在今天,11月5號,談談這部講述自由與民主的精采之作。 - 以下心得涉及劇情,慎入 - 《V怪客》訴說在未來的英國社會已被極權統治,卻有一名戴著面具 的神秘男子出現,意圖喚醒同胞的自主意識,並且推翻極權政府。 「人民不應該畏懼政府,政府應該畏懼人民。」 這是神秘人V的理念,他實踐這個理念,甚至企圖讓自己也成為理念(idea) 。但從復仇點出發的他實則偏執,直到遇見了女主角Evey,他那重傷 殘破的血肉之軀才體驗了愛,更在Evey遭囚禁已久始獲釋放的那一刻, 進一步發現她對迎來自由是充滿了喜悅,與帶著滿腔恨意的自己完全 不同,於是他了解了自己的偏執,但也做完了所有該做的事。最後, 他真正成為了理念。 整部電影就如同V的英國腔優雅流暢,色調乾淨卻不枯燥,一路鋪陳 直至高潮,帶來熱血又飽涵反思。雨果威弗英(Hugo Weaving)對V 的詮釋尤其精采,從頭到尾都未摘下面具,卻用肢體與口條演得活靈 活現。女主角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也將角色表現得很好, 從一開始的懦弱茫然,直到後來的堅毅勇敢,都推進得宜且有層次。 《V怪客》也同時充滿了隱喻及諷刺,比如政府的謊言,比如政論節 目的宣揚,比如國家機器的洗腦,在在都讓我聯想到台灣的處境,是 的,儘管這是一部英國電影,卻能讓我想到台灣。 更正確的說,因為《V怪客》這部電影精準捕捉了政治上的種種縮影, 所以我才會感同身受,就像電影裡政治人物為了安撫民心,不惜製造 假象告訴大眾動亂份子已經終結,這叫我如何不聯想到之前政府宣稱 三聚氫氨台灣儀器檢驗不到,所以沒關係;為了強化對人民的掌控, 日日夜夜透過媒體催眠,並且限制各種心靈覺醒的豐富創作,這叫我 如何不聯想到色彩鮮明的中國時報、自由時報、TVBS、民視電視台, 還有那些在網路諷刺政治人物而遭到約談打壓的諸多事蹟。任何對政 府不利的人事物,勢必堅決而低調的抹除,他們製造恐懼,威脅他們 的國民,這叫我如何不聯想到台灣政府由上至下、對一般民眾如此跋 扈而毫無一絲同理心,只要與黨衝突的政策,就運用黨席次的優勢在 立法院壓倒性的反對。 一不小心,這篇心得就會給人感覺有借題發揮之嫌;但我想反過來說, 在《V怪客》這麼一部強調觀眾反思的電影中,如果沒有因此折射出 對自身當局的省悟,未免太過遺憾,也錯過了V的理念。 這部電影主軸在探討民主與自由,一刀深入人民與政府的制衡關係, 再往更幽微的血脈走,還可以看見遊走在不同體制之下的人物掙扎, 最後所有人戴上面具響應革命,再脫下面具擁抱革命,強調統一扁平 不該是人民的面貌,否則只是與先前無異。 最後,透過這部電影,我多了一個延伸的想法。極端的政府權力是一 種力量,極端的民粹是一種力量,有趣的是,後者造就了前者,前者 也會造就後者,《V怪客》擷取的片段即是民粹遭到打壓後的強烈反 撲,但電影結束之後,故事裡的人如何繼續?雖然不是電影想強調的 重點,卻也是值得思考的議題。「理念是刀槍不入,卻也不能被擁抱 與親吻的。」這句話慷慨激昂,卻充滿了距離感,人民究竟該如何與 理念共處呢? 無論如何,《V怪客》確實點燃了一場盛大的煙火,這是他最初也是 最終的目的,接下來如何承接火焰、感受溫度,則是端看反思的自己。 -- ┌───────────────────────────────‧ │ http://www.wretch.cc/blog/white07 │ │ 白色七號的小說讓您覺得? │ │ │ │ 新奇  溫馨  誇張  難過  實用  高興  無聊  生氣  超讚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192.253.204 ※ 編輯: white07 來自: 210.192.253.204 (11/05 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