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噓 aneee:看不出他有想諷刺恐同 時尚光鮮的外表和同性戀才是他的對象 08/09 03:36 : → aneee:難怪你覺得他出爛招,應該說他在諷刺說他諷刺的人 08/09 03:41 : → aneee:後面一些異性戀暴力的橋段,個人純脆認為只是想收一點回來 08/09 03:51 : → aneee:做一點平衡,但主力絕對還是在攻擊同志和時尚文化 08/09 03:53 很遺憾,你的解讀是錯誤的 雖然 Sacha Baron Cohen 的諷刺惡搞往往真偽難辨, 觀察 Bruno 這個角色的歷史與 Cohen 本人的言行, 不難發現他在同性戀平權、種族歧視等議題上的立場 跟好萊塢與主流媒體立場完全吻合 去年加州為了通過禁止同性婚姻的法案鬧得沸沸揚揚時, Cohen 就多次以 Bruno 的身份混進保守陣營的示威集會鬧場 如果 Bruno 這個角色是用來修理同性戀的, 那麼這樣的行為等於是完全不顧角色的一致性,毫無道理可言 Bruno 一片的確意圖嘲弄時尚圈與好萊塢的虛榮, 這在好萊塢是可以接受的 (只要不要玩得太過火或惹到大咖) 但如果他真的敢在同性戀這個議題上跟好萊塢主流唱反調, Cohen 絕對是馬上會被封殺,以後大概也別想在演藝圈混了 像環球這種大片場更不可能冒著犯眾怒的危險投資本片 事實上,環球在影片上映前還為此邀請幾個主要的同志團體舉行試映, 並且針對他們的建議對本片做了數次的刪修 而同志圈內對於本片的反應相當的分歧: 大部分的關切焦點不是在於這部片的立場是否反同志, 而是在於一般民眾是否能理解他嘲笑的是無理性根據的恐同情結 以及某些爭議片段可能為同性戀爭取平權造成反效果 當然,即使是這樣,或許還是有人會認為這只是同志團體跟好萊塢的一廂情願 那麼讓我們從影片本身來解讀: 1. 從 Borat 到 Bruno,被嘲笑/惡搞的對象都是與主角互動的「普通人」 而演員則是擔任推動劇情以及挑動情緒的角色 你不覺得本片中的「普通人」中,一個出櫃同志都沒有這件事,很奇怪嗎? 即使是好萊塢,被惡搞的人連一個被謠傳是同志的人都沒有? 2. 相對於 Bruno 的假育兒經,我們看到許多異性戀父母為了追求名利, 連叫三歲小兒減重二十磅這種事都可以一口答應 相對於這些父母,很多人反對同性戀領養小孩所持的種種理由,實在是多慮了 (個人不喜歡這段的理由: Bruno 的行為跟這些異性戀父母一樣糟,削弱了自身立論的說服力) 3. 脫口秀的現場觀眾一聽到 Bruno 的性向,態度立刻從友善轉為敵視 此時 Bruno 還沒開始亂來,所以他們的反應純粹是本能的反同, 而不是因為 Bruno 這個同性戀說錯話/做錯事 (然後 Burno 沒有點到為止,反而讓這段的焦點被模糊掉) 4. 教人「轉性」的牧師:『最好避免學吹奏類樂器』 5. 防身術老師:『同性戀會從背面抱住你』 + 各種陽具防禦術 6. Ron Paul 跟獵人這兩段, Cohen 的手法是很過份, 不過仔細看這兩段結束在什麼點上: a. Ron Paul:『這傢伙是個死玻璃!!』 b. 獵人把光屁股的 Bruno 趕走後,越想越不忿,出來搥攝影師/攝影機 無疑 Cohen 自認抓到了兩組人馬恐同的小辮子 如果他想表達的是「帶侵略性的白目同性戀」, 那麼早個幾秒鐘結束,效果會好非常非常多 7. 換妻俱樂部:顯然異性戀當中也是有很多人享受雜交、 各種體位/組合、SM 等性遊戲... 如果一開始那些搞笑的性愛場景是在拿同性戀的性事開玩笑, 那麼這段的意義何在? 很簡單:異性戀的性事也是可以很變態很可笑的啦 從以上這些例子來看,我們或許還是可以說 Bruno 的焦點模糊或立論不清 不過要說是嘲弄同志,那恐怕是本身刻板印象作祟, 覺得同性戀就是像電影裡說的那樣可笑愚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4.217.194.126 ※ 編輯: Dan100 來自: 24.217.194.126 (08/10 02:09)
braveshsu:推一下 很精闢 08/10 03:20
th11yh23:回應的很好 也很詳細 推 08/10 04:29
leemt:推一個 08/10 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