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板印象完全呈現出來,當然我看完時候是會對裡頭一些誇張性愛給弄得不太舒服 ,但換個角度來講,其實也曝露出社會上恐同的心理 如果細分一下故事的腳本和走向,和《芭樂特》架構是完全一樣,在祖國是名人 、對於美國的嚮往、做出總總不合常理的行為、沾沾自喜的個性、與同伴分離、 最終體悟到某些事情,故事走向非常簡單,觀眾也樂於看裡頭極盡惡搞之能事, 只是從《芭樂特》中的哈薩克主播到《G型教主》的奧地利時尚主持人,一個是 〝適應文化〞,另一個卻揭開社會中〝對於同志的恐懼心理〞。 用的都是戲謔的手法,主角布魯諾認為自以為的時尚能夠讓大家接受,甚至是 不了解為何大家對於同志有那麼害怕,後來才發現到這一切都是因為異性戀霸權 早就已經宰制這個社會,從電影後半段開始,他處心積慮要成為一個異性戀,但 卻無時無刻顯露出〝真正〞的本性,使得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直到後來被他的 夥伴兼愛人給大大戳破,自我療傷兼大膽承認的愛撫戲碼,狠狠揮了世界上人們 對於同志刻板印象的巴掌,比起《無野之城》中矯情做作的去揭開社會的恐同, 倒認為沙夏處理這個題材十分成功,把社會恐同心理反諷的十分有力,我們會覺 得這些同志噁心、變態、他們就是那種不正常的人,但我們看到電影裡頭,他們 勇敢的去誠實面對這一切,同志其實在某一方面是比我們異性戀者還要更加勇於 面對自己,因為在世界上已經訂下太多規矩,像是社會新聞不斷報導宅男、娘砲 說是社會開放下,所以這些名詞可以勇敢說出來,但另一方面,其實也曝露出這 些人對於那種族群的不屑和消費行為,好像有點揭露出不要和他們為伍,他們是 不太正常的一群人一樣,所以說同性戀、娘砲就是像洪水猛獸的恐怖,我們會莫名 奇妙的去害怕他們和討厭他們,一種偏見的發想使得沙夏去挑戰那些假道學的電影制度, 就算極力噴霧、弄黑點,還是無法掩蓋他所要講的故事觀點,前頭對於明星領養 小孩的諷刺、黑人小孩的笑點、剝削外籍勞工、惡搞名人、恐怖份子等等橋段,雖然 是老梗重談,但也更加明白同志在這個社會上辛苦生存,也同時去樂觀來看待人生。 ~美麗的日子~會繼續..... http://www.wretch.cc/blog/whschee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3.193.208
foxhound1204:台灣翻譯叫g型較主喔........Bruno不就好了.... 08/12 16:11
cappu0615:我也覺得翻譯的不太好 08/12 17:37
XXPLUS:G型....是指GAY嗎?? 08/12 18:09
th11yh23:之前有部電影叫G型神探 這個沿用還真是lag多年啊 08/12 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