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麼老的片子也無所謂雷不雷吧?況且心得肯定多少有雷的...... 總之,怕踩雷者請左轉,謝謝。 ==================================================================== 我從來沒有勇氣把自己的文章稱為影評, 事實是我不過是一個看電影從不做功課的觀眾而已, 如果搜尋一下本片的影評,會發現大家宛如考古寫論文一樣,塞滿了背景資料敘述, 比如什麼庫柏立克原著劇本等等,有時真讓人懷疑哪些資訊是電影中看得到的、哪些不是? 於我而言,十年前的這部片在當時就由預告打動了我, 無奈當時只是個國中小毛頭的我口袋空空,也就未能到電影院為票房捧場。 當年這部片不知為何票房不佳、亦沒有口碑,看了首輪的同學則告訴我本片很沉悶無聊。 而我自己帶著從未磨滅的期待,也忘了是在哪終於看了這部片子,(或許是下片後租的?) 總之,當下我哭了。 (大概是個性特別倔,從小我看電影即使感動,也會噙著淚水在眼眶打轉、絕不滴出淚來, 想當年一票人為了鐵達尼號哭得唏哩嘩啦,8歲的我也硬是在黑暗的戲院中抹了淚裝沒事。 然而隨著年紀漸長,雖然還是多少有不落淚的矜持,卻也漸漸消散了。) 因為這部電影,我真正的愛了海利喬奧斯蒙、也愛了史蒂芬史匹柏許多年。 宛如讀童話故事般的旁白、無數蘊含深刻意象的畫面、如幻如實的場景、 以及多年後的今日依然令人讚嘆的電腦特效...... 一個有湛藍眼珠的小男孩。 滿載著這些元素的這部片,不僅講一個令人心痛的故事,更深刻地訴說著人性。 (我不得不說,儘管史匹柏和湯姆克魯斯所合作的《世界大戰》實在算不得什麼好片子, 但裡面短短幾分鐘的搶車戲碼,卻讓我看到最深刻的人性描寫。) A.I.亦是如此,被認為「沒有心」的機器人和擁有「真實情感」的人類擺在一起, 卻讓人迷惑,到底誰才真正懂得去愛? 人類設計出不懂得背叛的『人工智慧』;又在『人性』驅使下背叛他們。 這樣荒誕、無可救藥、卑鄙而自大,讓觀者啼笑皆非卻又心有戚戚的矛盾, 我認為便是導演和編劇刻畫的成功之處。 有趣的是,這部片一開始所出現的討論戲碼,便談及了這個貫串全片的道德問題, 然而那場戲的結果卻是無疾而終,在一片譁然中跳離切換到後續的故事了。 但即便編導從未用任何一個人或任何一句台詞去「說」什麼,仍不言自明,不是嗎? 十年間反覆看這部片子、也買了DVD作為收藏(話說早年畫質好差= = 請問有藍光版嘛?) 每看一次我就又心痛一次、又流淚一次、又感動一次,而體悟跟感觸只有越來越多。 當年的天才童星-海利喬奧斯蒙純然的眼神完美詮釋了那樣一個只懂得愛的『人工智慧』 在我心裡,David便是再真實不過的 "real boy" ;除了彼得潘,還有誰能如他呢? 永遠不會長大的男孩。 除此之外,我認為本片也提出許多大哉問,例如什麼是愛(Love)?什麼是真實(Real)? Henry要求Monica送走David時對她說:「如果它被創造去愛,那很可能它也懂得恨。」 其實我真的不懂究竟什麼是『愛』,就如片頭人們所討論的一樣, 愛很難被描述、很難去形容,你甚至無法肯定它是否真的存在、以什麼形式存在。 這樣的東西,要如何賦予一個機器人呢? 這個問題的有趣,在於我們對自身存在的無限肯定。 人類又如何證明自己是『真實』的、是有『心』的、是會『愛』的呢? 當我們檢視這部片中人類創造人工智慧、利用人工智慧、對待人工智慧的方式跟態度, 竟不禁讓我想到這個社會同樣在塑造我們每個人、每個到臨這世上的新生命的樣貌。 人類的新生兒最初不也如同未被刻寫的晶片嗎?誰不是在生命中被賦予教給種種價值呢? 或許我為了David對Monica的愛而哭是件可笑的事,但我無法不對那樣的一心一意動容。 至於他有沒有恨?我想那從不存在,即使當他在曼哈頓的辦公室中試圖砸毀另一個大衛, 我也並不認為那是他對另一個「大衛」的恨; 相反的,我會說那只是他在對自身存在理解的混淆之下失控罷了。 片中David的每一次錯亂,例如吃菠菜、例如落水,或許都讓周圍的人擔驚受怕, 可仔細想想,被設定好永遠只有8歲的機器人比較可怕;還是知人知面不知心的人類呢? 更何況,細數這每一次的「失控」,有哪一次不是周圍人的居心叵測對他所造成的? 說到底,這仍是一個美麗而哀愁的故事。 David因為一個父親的不捨而被創造、因為一位母親的悲痛而被啟動, 他被灌輸去愛、去學習、去信仰、去渴望-- 竟是Martin的妒忌讓他投射自己於小木偶、祈求藍仙女將自己變成一個真正的小男孩! 而結末的半個小時,老實說我最初看時認為是多餘的,事實上若整部片結束在水底沉睡 也不會突兀。然而經過這些年的不斷重看,我竟發覺這多餘的半小時有畫龍點睛之效。 首先我必須說,我看到版上針對幫David圓夢的生物(?)有諸多討論, 雖然最初我也以為那是外星人,但以我個人不斷重看及分析台詞後的理解, 那應該是人工智慧經多代進化後,不同於人類在地球滅絕的命運,到了別的星球發展, 又回到地球探索的「物種」。 要說證據的話,大概是他們對大衛的形容詞"original"吧。 (關於這個敘述我認為也可以參考漫畫《男女蹺蹺板》的劇中劇《鋼之雪》的情節。) 回到正題,這最後的半小時每次看只是讓我流更多淚,我從不覺得這是個強加的快樂結局 但是從冰封中被解縛的David在經歷了藍仙女像脆裂,見到虛擬藍仙女時; 以及最後與神祕物種溝通Monica的回歸時,會發現大衛似乎對許多「現實」更了然於心。 他是機器小孩、Teddy是機器玩偶,但他們被賦予的人工智慧使他們思考、使他們存在。 所以,才有裘德洛演的Joe的著名台詞吧:"I am, I was!" 與其說這部片是現代的《小木偶(Pinocchio)》,不若說是改編的《綠野仙蹤》吧。 《綠野仙蹤(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中那個想要一顆心的機器人, 經歷了重重的冒險旅途後,才發現自己原來早已從旅途中得到了「心」。 打了一整個晚上,總也打不完對這部片的千頭萬緒。怎麼談都有未竟之處。 雖只略懂皮毛,以我貧弱的電影分析技巧也看得出,要是想完整分析完2.5小時的本片, 光是畫面分析每天2小時都得花上2個月了。 比如Monica家David房中的掛飾-有著鏤空的心的金屬仙子,就富含種種意象了; 更遑論各種精妙設計的場景-彷彿女子張口吞入車輛的隧道、女體為外型的建築...... 色彩、光線、剪影、攝影角度等,讓這部片除了故事情節,更有藝術價值可供討論探究。 總之,儘管我人生中許許多多的片子,實在是難以將之排名分個高下, 但這部片對我的重要、帶給我的震撼與感動,即使是虛構,也會說這是我心中永遠的前3名 儘管我沒有資格,仍以影迷的身分,僅將本文向本片編導Steven Spielberg、 題材原案 Brian Aldiss及劇本原案;催生本劇的靈魂人物Stanley Kubrick導演致敬。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9.205.67
kevinsigma:我倒是認為《世界大戰》是近年最被低估的片子之一 09/02 03:25
gunng:最後的結局一點也不快樂啊... 09/02 03:29
HELLDIVER:海利喬奧斯蒙成熟後的臉完全不行 09/02 03:32
ccc134456:推 當初看這部覺得很震撼(雖然我爸在旁邊說很沉悶= =) 09/02 03:36
TequilaRain:我也非常喜歡這部片子耶... 09/02 04:40
e1q3z9c7:這是我最愛的一部片!!結局非常賺人熱淚啊…… 09/02 05:31
e1q3z9c7:極有戲感的一部片 非常引人入勝 09/02 05:47
kaj1983:看過哭過後就不敢再看了,不想再這樣哭@@ 09/02 06:38
myukaka:再去租來看 09/02 06:45
carolmystery:推本片 09/02 07:27
fantasyzzz:哭慘了 很令人動容的好劇本 好演員 好導演 09/02 08:08
vivijp:我也不敢再看第二次,看小海利的表情我真的會崩潰。TT 09/02 09:20
peruman:推本篇..這部片有多複雜的感情 而且後座力很強烈(對我來說 09/02 09:22
peruman:剛看完那幾個月久久失落不能自己 09/02 09:23
bye2007:這電影是不錯 但我覺得完全不想哭 好奇怪..... 09/02 10:34
chenchungwen:非常喜歡這片 09/02 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