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Natalie Portman是不是該拿座小金人了?我們都知道,很多好演員 從來都不需要靠奧斯卡來證明什麼,而同時我們也清楚,對於自己給 予很高肯定卻又屢屢落馬的演員,有時這更像是個安撫自己的說法。 觀眾在台下、紙上么喝著,即使Natalie Portman有沒有得獎都不干 我們屁事,這個世界依然為所謂的名譽及頭銜瘋狂。 Black Swan,是這樣一個背景底下的故事,Darren Aronofsky把「虛 虛實實」的境界發揮到最高-情節上或許虛多過實,但反映在生活上 ,卻讓你感到這個故事無比真實。 是的,Natalie Portman飾演的Nina在戲中並不是一個標準追求「頭銜」 的極端象徵,在失衡的環境下成長的她(請注意母親用蛋糕慶祝Nina的 scene,你會懂我在說什麼,而母親可能是本片最有趣的角色,後述), 只是想要透過被他人肯定,來肯定自己,所以Nina告訴你我,他「只是」 想做到完美。不過我認為,「只是想做到完美」絕非Nina的真誠自白, 相對地,也不會是現實生活中人人心中的真實獨白,也因此,電影的色 調從白色轉為黑色後,我們才看到Nina在舞台上的「完美」表現,在那 之前的她,只能演好White Swan,性格的黑暗面傾巢而出後,Nina的 White Swan失手了,卻用另人不寒而慄的Black Swan告訴觀眾:我是完 美的Swan Queen。 像這樣一部以主角精神分裂、幻想情節為主線的電影,是不是讓你想到 《鬥陣俱樂》了?這兩部電影的核心思想是相異的,共同點就是,它們 探討的最終都不是人格或是精神分裂。《鬥陣俱樂部》用這樣的手法談 後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無奈,《黑天鵝》則是透過Nina對每個不同性格的 配角產生的幻想情節,聊恐懼與黑暗,迷失及成長,比起《鬥陣俱樂部》 傳達思想的電影性質,《黑天鵝》更像是一部純粹地藝術作品(別弄錯了 ,所有電影都有鏡頭下的寓意,只是不見得是劇本的核心思想)。 然而《鬥陣俱樂部》對我來說最致命的缺憾,就是後半段把精神分裂的地 方說的太鄉民,《黑天鵝》卻沒有把Nina的精神分裂講死,許多場景,若 要討論其真實性與否,都能出現很多具深度的推敲,原因就在劇中的配角 與Nina的互動,幾乎都能解讀成Nina與自己的互動,因為每位配角都是 Nina成為Black Swan所反映出的性格,不是嗎? 《黑天鵝》的鏡頭語言極度精采,與Darren Aronofsky自稱是姊妺作的《 力挽狂瀾》來說,絕對更加出色──劇中的鏡子、封閉空間、色彩的暗喻 表現都給我很大的震撼。至於今敏的《Perfect Blue》,當然不能隻字不 談,但又怕談得太多,大約提幾個關鍵字:母親的壁畫、破碎的玻璃、電 車、結局的幻滅…對我來說,Darren Aronofsky從《Requiem for a dream》 開始就完全不避諱自己是今敏控(或者說是Perfect blue控)的事實,當然, 重點不在買下版權的幾秒畫面,而在片子的核心思想。唔,你的腦海裡可 能有畫面了,網路上我相信也有不少的討論,言至於此。 我相信,虛虛實實的情節堆砌出的緊張感,足以讓本片成為經典。哪些場 景是Nina的幻想、哪些又是真實情節,勢必會在各大電影討論區引起討論 ,我認為甚至可以大膽的假設──Nina所見的場景,只要不出現他人在劇 本上互動上的bug,就可以視為是Nina自己的幻想。這意味著: 1. Nina的媽媽可能根本不存在 2. Thomas的性格不是鏡頭上出現的那個樣子 3. Lily自始至尾都把Nina當成想親近的好友(或者說,競爭的心態始終 存在,但並非是Lily的目的) 4. Beth的車禍是真,之後行為皆是Nina的幻想 第三、四,應該是沒有爭議的。有關Lily,不要被預告片給騙了,她是 Nina渴望成功的路上,實力最強的對手,被幻想成假想敵十分合理,至 於Beth,她與Lily都是Nina恐懼的代表,只是前者為未來之憂、後者為 當下之患。會讓我出現第二點的聯想,是在最後的演出贏得滿堂喝采的 場景…你記得Nina對Thomas的那個吻嗎?Thomas露出的表情居然像個清 純的小男孩般喜不自收,這讓我開始想起Thomas與Beth的互動,你可推 敲出Thomas台下或許不是個手腳乾淨的傢伙,但,Thomas會讓一個幾乎 定案的Swan Queen臨時換角,代表他對Nina是絕對有「意思」的,Thomas 結尾的笑容告訴我們,這個「意思」可能相當單純,然而卻讓Nina產生一 種被肯定後,優越感上的誤會,包括Thomas告訴Nina有關Beth車禍的背 後原因,難道不能是Nina自己優越感的一種幻想嗎? 至於第一點,我不否認這是我神話Black Swan格局的一種設想,但Nina 之母Erica無論存在與否,都是個很有趣的角色,肯定、被認同,是Nina 認定的「Perfect」所需要的元素之一。Erica的存在,不但影響Nina、 幫助Nina、也解讀了Nina,同時也是尋慰藉的出口,而他與Nina的互動 ,基本上都是在密閉空間完成,至於Nina的手機來電、打電話到劇組取 消演出,這都是可以用精神狀態的分裂來解釋的,而Nina背上的抓傷, 母親總是第一個發現,這是非常詭異的,畢竟抓傷解讀成Nina自己的幻 想,應該沒有太大的爭議。還記得Nina被選為Swan Queen的時候,躲進 廁所這樣象徵骯髒、宣洩的角落,對自我的肯定嗎?(說真的,這一段Na -talie Portman的演出實在太精采了)或者是在Nina的黑色面開始發酵後 ,母親總是適時地在Nina面對掙扎、需要選擇之時,從「黑暗」中出現 ,以上種種手法,都讓我對母親的存在想像,有無限的延伸。 這也不得不提Natalie Portman無懈可擊的表現,配角的表現個個可圈可 點,她卻無疑地是鏡頭上唯一的Swan Queen,即使我們都對《Leon》中 那個小女孩,有更多的期待,但至少在 《黑天鵝》中,我不要求更多了 。這確實是部極具張力的電影傑作,劇本、演員的企圖心十足,Darren Aronofsky更是繼《Requiem for a dream》後,又一次鑄成了一部震撼 人心的黯黑藝術。「The only person standing in your way is you… Lose yourself」多美的標語,在生活週遭的所有臉孔,都可能讓我們心 中的黑天鵝破繭而出,這才是《黑天鵝》精采的鏡頭底下,真正的驚悚。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0.5.66
willkill:推 再推今敏 (...Q_Q 02/24 03:05
mysmalllamb:很喜歡你的解讀, 尤其是第一點 02/24 03:22
alaneunt:That's What I'm Talking About... 02/24 08:57
gn02174082:這部看到後面會無法控制地開始想分辨虛虛實實到無法控 02/24 10:06
gn02174082:制的地步,而我認為這也是導演想要看到的 02/24 10:07
zuccas:覺得看過鬥陣和隔離島 黑天鵝這種虛實劇情反而覺得還好而已 02/24 11:03
jenpig:推推...我也喜歡你的解讀,不知道是否能夠轉載本文章? 02/24 14:19
vendor:未看影片,但是你寫得很好,推 02/24 14:30
pololo61201:推 02/24 21:02
strawmarie:寫的真讚 :) 02/25 01:09
feeks:Nina 是植物人, 這一切都是她的幻想....?? 02/25 08:51
milkvampire:讀了您的影評,看見許多我沒看見的東西,謝謝:> 02/25 11:20
S738:feeks: 在成為swan queen的路上,每個配角都激發出演好黑天鵝 02/25 13:42
S738:的元素,也就是性格的黑暗面 Nina會產生一些幻想,比如優越 02/25 13:43
S738:感、危機感 並不是指他是個植物人:) 02/25 13:43
S738:至於跟fight club比較的話,我自己是比較喜歡本片囉 02/25 13:45
orzisme:話說這片Darren Aronofsky頗有新一代波蘭斯基的味道 02/26 00:08
mvb:媽媽不是有跟Lily對話嗎?怎會不存在呢? 02/26 02:29
S738:mvb:他並沒有跟Lily直接的對話 02/26 02:38
S738:最重要的不是他是否存在,而是他解讀、反映,就像是Nina的 02/26 02:40
S738:旁白一般存在著,這是很有趣的 02/26 02:40
hownever:我喜歡當Nina發現刺的是自己之後,流淚邊笑的繼續上妝那 02/26 23:02
hownever:幕,複雜的情緒演的太棒了。 02/26 23:02
clover1211:Nina的母親不大可能是她想像出來的 畢竟最後一幕時下面 02/28 00:02
clover1211:的觀眾中 有掃到母親在台下的畫面 02/28 00:02
chocoboex:影評能幫助影片提高到另一層次 02/28 00:21
cs853:不理解為甚麼這片會紅, 不就是精神病嗎? 隔離島好看多了 03/01 02:04
ktvno1:好棒~ 03/03 21:15
Drunkenman:推 ! 03/03 21:25
la6321:我也覺得母親是幻想的,甚至覺得Lily可能是另個人格 03/05 13:53
la6321:Thomas最後被吻時那個笑容也讓我很困惑,他的性格怎麼變了? 03/05 13:54
chungyiju:剛看完這部 爬了一下文 我推這篇~ 03/06 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