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有一部很有趣的片叫做Being John Malkovich,中文翻譯是《變腦》,內容是 某天一個入口被意外的發現了,這個入口是通往某個演員John Malkovich的腦袋裡 ,你可以待著那裡十五分鐘,用Malkovich的軀體體驗他的生活。這部片具有相當 厲害且怪誕的 創意,但更厲害的作品是,我們不用進入別人的腦袋裡,就可以完 完全全感受的到一個角色的焦慮、周圍環境帶給他的壓迫感,在觀影的當下連自己 都緊繃的喘不過氣來,《黑天鵝》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 我們知道有些電影是看它的劇情、是看它的原創性、是看它的剪接、是看它華 麗的場景、是看它製造的懸疑感,然而《黑天鵝》呢?首先我們知道她是一個舞者 為業的普通女生,和疼愛她的媽媽相依為命,想要獲得舞團老師的青睞得到女主角 的角色,有個新進舞團的女生威脅到她的地位,然後就沒了,如果說我們可以只用 三五句話就說完劇情,出場的角色又這麼乏善可陳,那麼這部片到底可以帶給我們 什麼? 我想,是重複的角色、重複的自殘鏡頭、重複的舞蹈動作、重複的手機鈴聲、 重複的睡前音樂盒、重複的排演、重複再重複的旋轉所層層建構出的,以主角Nina 為感受主體的壓迫感。壓迫感,這才是《黑天鵝》的核心。 這樣的壓迫感究竟從何而來?這與導演鏡頭的運作方式與主角周邊角色的營造 非常有關:回想一下整部電影中,在舞團裡面跳舞的女孩、伴奏師、甚至是不斷和 Nina排舞的王子,都是以背景的方式被帶過而只見幾個模糊的面孔與跳動的影子, 每當Nina放眼望過去整個舞團,鏡頭永遠都是以Lily或是老師Leroy為中心,因為這 兩個人的存在就是讓她這麼的焦慮。鏡頭只特定帶到幾個角色是這部作品壓迫感的 主要來源之一,也正是因為其他人的存在感透過鏡頭被稀釋了,這三個人造成的壓 迫才會不斷的放大。 在這三個角色之中,首先談的必須是媽媽這個角色,在她對Nina無微不至的照 顧中,媽媽的呵護之中一直隱藏了相當危險、要不到就要殺死你的絕對佔有式的關愛 ,那是我們都聽聞過的一種孤注一擲的愛著小孩的方式,不管是手機螢幕上放大的 MOM、進到家門的sweetie連攻,、在房間裡的來去無蹤、強制監控女兒的身體狀況 ,Nina簡直是生活在一個全控機構中而無所遁形。 另一個要角是舞團老師Leroy,要討論這個角色,就必須先定位Nina與老師的 關係,或說是Nina是以什麼心情對待老師的,她對老師的感受我認為大致有兩個重 要關鍵與這涉及到Nina的心理(或是我們這些觀眾的心理)轉折,首先,當Leroy 第一次強吻她的時候,螢幕前的你我與Nina都一樣,覺得冒犯與噁心,當Beth對著 她大喊:「你做了什麼得到這個角色?幫他吹喇叭嗎?」相信你我都會有個一致的 結論:他想上Nina。接著也很順利,他把Nina帶回家了,但是在一連串具有極端性 暗示的提問,升高我們(或是Nina)的期待之後,他竟然什麼也沒做就離開了!接 著,在下一次的排舞,Leroy不負眾望的大大侵犯了Nina一番,但也是點到為止就 走了,當我們在螢幕前大為詫異(還是大失所望?)的時候,Nina說:"PLEASE!" 我覺得到了這個時候,由於先前各種暗示所提高的期望,在這個前提下Leroy 卻又什麼都沒做,Nina這時候的期待事實上是希望與Leroy發生關係的,這包括她所 景仰的Beth似乎與Leroy有過關係、包括使Leroy認同她比Lily更性感以穩固她的主 角地位、包括她自己肉體的慾望,這樣的渴望反映在某次她的幻覺之中Leroy與Lily 搞上了的畫面,那事實上是她最深層的恐懼:在Leroy心中她的地位被取代。她對 Leroy的感情我認為是很重要的一部份,因為Leroy擁有是否讓她當女主角的絕對權 力,讓Nina會非常希望能討好這個人,不論是在舞技上或是性這個方面,我不會說 她愛上了Leroy,但她希望能用各種方式得到Leroy的肯定與青睞是非常明顯的。 最後是半路殺出的Lily,Lily第一次破門而入破壞了她的節奏就讓Nina心理先 有了疙瘩,一直到後來Leroy又相當讚賞Lily,告訴她Lily正有那種Nina缺乏的特質 ,再加上Lily莫名的友好與刻意的接近,這都讓Nina感受到強大的威脅,並對Lily 產生一種既憤恨又羨慕的心情,羨慕她豪放不羈的特質,也痛恨她這樣出色的特質 將要淹沒她長久以來的努力,所以她在幻覺之中和Lily親熱、一方面又如此憎恨她 的亦步亦趨。 但這一切的緊張關係都必須回到Nina身上,她作為感受主體本身,這些緊張雖 然看似來自周圍的人,但是事實上是她自身焦慮的投射與放大。這些壓迫感儘管來 自Leroy與Lily:自她被Leroy宣告她缺乏黑天鵝的靈魂開始,自Lily轟然破門而入 開始,自Leroy欣賞Lily的舞蹈態度開始,黑天鵝就開始張開它的羽翼,將Nina逼 迫到一個完美與毀壞的邊緣,鏡頭不斷特意的鎖定所有近距離的肉體接觸,包括媽 媽幫Nina剪指甲、Leroy對Nina私密部位的侵犯、Lily對Nina的觸摸,以及不斷重 複的Nina生病的身體,背後的疹子與抓痕、剝落的指甲、冒血的自殘傷口、相黏的 腳指、不停站立與旋轉的腳尖,這些鏡頭給我們唯一的感覺就是異常,異常的關係 、病態的肉體,層層交疊的病態畫面引發我們與Nina的焦慮,然而反映的卻都是 Nina本身對不完美的極度恐懼。於是她將矛頭指向那個活生生的黑天鵝隱喻–Lily ,使得Lily的善意接近,於Nina而言,彷彿是向阿瑪迪斯索討安魂曲的魔鬼。 我一直相信電影最大的價值之一,就是它會透過鏡頭帶給我們其它說故事的方 法所無法表達的東西,如果小說可以更精彩、可以給我們更多細節,那為什麼我要 看電影?黑天鵝完完全全展現了它身為一個電影的優勢,鏡頭的運轉、不真實的幻 覺畫面、環繞在主角腦中的噪音、配樂,那是焦躁、是緊張、是渴望、是鑽牛角尖 、是一種除非透過不斷放大的肉體畫面才能表達出來的異常感。 那麼到底我們去體驗Nina充滿壓迫感的人生有什麼意義呢?我想任何一個曾經 對於某個目標不擇手段的人都可以在Nina的靈魂之中看到自己,在這個不能不達到 的目標面前,你會卑躬屈膝,你會眼裡放不下別的東西,你得不到就越想要,你開 始每分每秒不斷的放大檢視自己,你開始患得患失,開始否定自己,你想你就是缺 陷的,你想用盡各種方法得到它,但越努力它彷彿就離你越遠。在完美面前,我們 永遠都抬不起頭來。 然而正如Leroy說的,最大的敵人事實上就是我們自己,那麼究竟什麼可以帶 領我們走向完美?一直到正式演出的前一刻,Nina也還僅僅只是不斷的練習再練習 ,彌補那個不完美的自己,這就是為什麼明明是這一個關於白天鵝與黑天鵝的故事 ,黑天鵝卻遲遲沒有出現,因為黑天鵝從來沒有真正在她身上活過。直到她在後台 與心中的黑天鵝相遇,讓她血流成河倒地不起之後,她才從過去那種追求完美的方 式中解放出來,於是她揮起了魅惑的翅膀,載滿負面的能量,翩翩飛離了白天鵝的 軀體。然而在最後的最後,她才發現她始終都沒有殺死了誰,原來她傷害的就只是 自己,原來,追求完美竟是一趟自我毀滅的旅程。 而就是在她最不完美的這一刻,她說: "I see perfectio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4.183
curtietz:推 03/09 18:12
forgiven:單純看成 一個追求完美的女性發瘋的過程 03/09 18:48
forgiven:最後一刻 她還是瘋的 03/09 18:48
ckshmacaca:推 03/09 19:43
madonhwa:推結論,也推"追求完美竟是一趟自我毀滅的旅程" 03/09 20:03
aromagreen: 推 03/09 21:09
KamaSutra:推,寫得真好! 03/09 23:33
yt209:深有同感,推 03/10 00:51
imdon:推!!寫得真深刻 03/10 00:55
Terminals:我覺得女主角最後沒死的話,依她的狀態,活下去也會有活下 03/10 17:28
Terminals:很大的問題. 03/10 17:28
itsjovi:對她來說這樣的結局真的是最完美的,我是這麼想的 03/10 18:04
hightemper:寫的很棒 03/11 14:58
greenapples:推 03/11 22:20
kimijacky:看完黑天鵝讓我想到一本叫做鋼琴教師的書... 03/12 00:01
purefaerie:寫的很棒...我喜歡 03/12 20:23
yabeeboo:推 03/12 22:23
sunnypace:分析的真好~~~ 03/13 00:30
minimandy:AGREE 03/13 00:38
cocooning:推! 03/13 15:00
maltosism:推!結論跟標題都下得極好! 03/14 10:56
queensway:推 03/15 20:14
elliot771013:寫得很棒! 03/18 15:08
comeon:鋼琴教師有電影 我也是第一個聯想到鋼琴教師 都是討論母女 03/18 15:14
Ahriman:推,太精采了! 03/19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