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opmus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搜狐娛樂訊 百代、華納、索尼-BMG、環球。不管是五大還是四大,國際唱片公司一直是 最受關注的對象。其國際品牌深入人心,雄厚的資金和資源也讓同行望洋興嘆。但面對中 國內地這個特殊的市場,四大公司未必像在海外那般勝券在握。   國際唱片公司機構層層,神經遲緩。而中國流行文化界的發展和變換是迅速的、冷不 丁的。當本土高層紛紛離職自成一派時,四大又要面臨全新的對手:民營唱片公司。   最近,華納的藝人紛紛跳槽,百代倒成了天後宮,失去周董的新索手上倒是還有一批 影視歌手,環球開始後知後覺地打選秀歌手這張牌……藝人是娛樂圈最光鮮的糖紙,從四 大著手,搜狐娛樂為你解析唱片公司的歷史、現狀、走向,換一個角度瞭解樂壇。 前些時候,關於張惠妹(張惠妹新聞,張惠妹音樂,張惠妹說吧)加盟百代的消息傳得沸沸揚 揚,更有臺灣媒體引用張惠妹經紀人陳鎮川的話說:“雙方談得很愉快,相信月底就會有 結果。”如今,眼見月底已至,搜狐娛樂從一位元音樂圈人士處獲悉,雙方基本上已經談 妥,而之前傳言的1.5億的“轉會費”也確有其事,就等著簽下合約。蔡依林、孫燕姿、 S.H.E、戴佩妮、林憶蓮,百代(中國)的“天後宮”已基本成型,而這一稱號本屬於華 納。   張惠妹入百代,天後宮易主!   關於張惠妹嫁入百代之前比較普遍的說法是,除去3年3張專輯,1.2億的簽約金,如 果再分享其10月底巡迴演唱會的利潤,簽約金就將高達驚人的1.5億。而據搜狐娛樂從該 音樂圈的人士處獲得的消息,關於1.5億“過門費”的說法並非謠傳,“實際上,張惠妹 嫁入百代的事情已經基本上定下來了,就等著找個吉日,簽約了。之前臺灣媒體那邊的傳 聞,也基本上沒杜撰的成分。張惠妹看中的是百代如今越來越強大的製作宣傳能力,而百 代這邊對於張惠妹的事業前景仍然很看好,也有信心再幫她創事業的新高峰。”   張惠妹天價“入會”已成真?當搜狐娛樂致電百代(中國)宣傳負責人張先生的時候 ,張先生卻表示:“目前為止,我們這邊都還沒得到消息,一切都沒有確定。”   其實,不管張惠妹過埠的消息是否屬實,這幾年間聲勢日漸壯大的百代(中國)早已 成了不少業內人士羡慕的物件。不論是擅長舞曲的蔡依林,創作力豐厚的戴佩妮,實力加 偶像的孫燕姿,還是王牌女子組合S.H.E以及歌壇的常青樹林憶蓮,百代(中國)的“天 後宮”已基本成型,而就銷售量和口碑上來講,百代(中國)的天後陣營都十分完善。   而百代(中國)顯然也不存在“陰盛陽衰”的困擾,被譽為“R&B教父”的陶?、“創 作小天王”胡彥斌(胡彥斌新聞,胡彥斌音樂,胡彥斌說吧)、許巍、花兒樂隊、古巨基、任 賢齊,平心而論,百代(中國)的男歌手方面也不遜于女歌手。   其實,說起這“天後宮”本源於華語唱片界對曾經的華納唱片的稱呼。之所以說是曾 經,那是因為原本華納旗下的那英(那英博客,那英新聞,那英音樂,那英說吧)、孫燕姿、 張惠妹如今都成了或即將成為百代紅桃queen的人,而郭富城去了大國文化,孫楠很可能 要單幹。俗話說30年河東30年河西(當然有時根本用不了那麼長的時間),如今的天後宮 只能是易主給百代了。 簽誰誰就紅,精准定位的功?   至於上面所提到的“百代歌手定位上的細緻精確”,一位跟百代有過合作的音樂人表 示,“女歌手裏面,蔡依林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她以前在索尼(現在的新索的前身)的時 期已經很紅了,不過那時候她的風格還不夠鮮明,唱片的成功跟周傑倫(周傑倫新聞,周傑 倫音樂,周傑倫說吧)的傾力製作有很大的關係。百代給她出的這張《舞娘》的成功,應該 不算是在音樂性上,而是強化了她的個人風格,完全把她往舞曲皇后的方向打造,像mv裏 的彩帶舞,小巨蛋演唱會上的體操動作。當然,這種風格定位很成功,但有它的弊端,今 後的蔡依林必須時時刻刻翻新自己的舞藝,添加噱頭來滿足胃口被吊起來的歌迷的需要。 ”《舞娘》帶給蔡依林的成功,應該說是十分明顯的,不僅在臺灣的銷量第一次超越周傑 倫,sp彩鈴成績也歷史性進入極少傳統唱片女歌手能夠涉足的前十。   這位元音樂人還透露:“百代中國打造的最成功的男歌手應該還是胡彥斌、花兒和許 巍。這三組人,都是唱作人,自己會寫又會唱。所以怎麼定位,把他們從唱作人中區分出 來,是個難題,實際上百代中國這邊當時也費了好一番功夫。後來,把胡彥斌往全能型音 樂人方向打造,風格時尚多變。許巍呢,推的就是‘絕版青春’的概念,這個概念成功得 很意外,當年,借著這個概念在北兵馬司弄的小型演唱會居然很少見地賺了錢。   這兩個歌手,百代那邊從來不宣傳什麼緋聞,覺得與他們的形象不符。對於這點我倒 是挺佩服的,至少他們對於宣傳這塊兒很清醒,不像現在一些搞宣傳的,動不動就整什麼 緋聞。而花兒樂隊,百代給他們的定位是‘娛樂化’,你看,他們唱了這麼多年的‘沒心 沒肺’的teen rock,還是很紅,主要是現在的內地市場,他們這樣風格的樂隊基本還是 個空缺,包括他們現在出席公開場合的各種特逗,特搞怪的造型,和他們的風格都很搭調 。”   熟悉業界和華語市場的歌迷圈裏,一直有這種說法:“這幾年百代,似乎簽了誰,誰 就會紅,林憶蓮跳到百代,複出極為成功,《至少還有你》唱到街知巷聞;趙薇簽百代出 的第一張唱片《飄》,一開口,讓人都不敢相信是她的聲音;最有意思的就是古巨基,從 百代轉投華納後,其事業跌到穀底,而火速回到百代後,他居然再次在港大熱,十分不可 思議。”當然,這裏歌迷的說法多少有點“神化”的味道,但造成這種“巧合”不無原因 。 百代突圍,不可不說的隱憂!   坐擁大牌歌手無數,形勢一片大好,是否意味著從此可以高枕無憂?答案當然是否定 。對於正處在迅猛上升期的百代來說,大牌歌手越來越多,既是資源優勢,也是隱患—— 除去王曉峰、彭洪武等樂評人指出的“內地唱片市場不規範”可能帶來的隱患外,曾任國 際四大唱片之一華納唱片中國區副總經理,現在太麥的老總宋柯就頗有感觸的表示過:“ 國際公司,級別比較多,有總部,有亞太部,事情需要向上彙報,沒有中小型的唱片公司 那麼靈活,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而海蝶唱片的老總畢曉世的一番話,也是比較有警示作用:“國際大唱片公司最大的 優勢在於品牌,這能吸引消費者。但是,一個決策的實施,往往要經歷很多環節,不斷向 上反映,並且,大牌藝人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多,人力、財力的投入也大,現在的唱片 市場,並不能保證每項投入都能有回報。   這些問題,百代(中國)的老總黃偉菁也應是十分明瞭了,她自己也表示:“如今公 司的藝人越來越多,怎樣解決好內部人員與藝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和合作,對於公司的所 有人來說,都將是一個挑戰。   近10年來,五大國際唱片公司在管理和操作模式上,給整個內地唱片業帶來了極大的 影響,也培養出了一批目前在內地行業內領先的管理層人才。不過與之不相匹配的是,目 前國際四大(索尼已與BMG合併)唱片公司在內地的規模仍然有限,在挖掘和推動國內原創 音樂發展上尚未做出特別突出的成績,甚至開始落後于本土民營唱片公司。   而面對本土化十分明顯的內地市場,特別是網路、數位音樂帶來新的變革後,大公司 在版權資源和傳統發行渠道等強勢項目上所占的優勢也尚未凸顯出來,逐漸暴露出其本土 化不夠、靈活性不足的缺陷。就算是擁有天後宮的百代也必須面對並解決的難題。   後記:華納“天後宮”如今何在?   在這篇文章裏,反復提到的天後宮,其實源於華語唱片界對曾經的華納唱片的稱呼。 幾年前的華納,聚集了包括那英、鄭秀文(鄭秀文新聞,鄭秀文音樂,鄭秀文說吧)、孫燕姿 、張惠妹在內的天後,以及郭富城、孫楠兩大天王,但如今已是風雨飄搖,紛紛離開。華 納唱片現今的發展如何,為什麼曾經的“天後宮”如今已成“陋室”? -- ┌─────KKCITY─────┐  KKBOX動態歌詞緊緊跟著你 bbs.kkcity.com.tw \^_^ / http://www.kkbox.com.tw └──From:210.242.62.106 ──┘   唱片公司授權,音樂盡情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