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regime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在人類開始種植作物,豢養動物開始,人類就一直用各種方式,試圖改造這些生物。而過去傳統的育種方法是運用選種及交配,以獲取想要的生物體特質(如:口感好及較甜的玉米),並且從中減少或去除不想要的特質(如:自然產生的毒性)。 但是,傳統育種最大的限制在於交配的品種必需是相同的或相近的。為了要突破這種限制,生物科技的發展,使得現代科技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精確的挑選生物體內某些特殊的基因,來轉殖到另外一個物種,使新的基因改造生物具有預期特定的特性。 兩者間最大的差別在於傳統育種只可將基因轉移於『同一』生物品種,但基因改造則可將某基因轉移至『另一』生物品種,例如將動物的基因轉移至植物。 「基因轉殖」與「傳統雜交」兩種技術的不同,如下表所示: 基因轉殖 傳統雜交 1.可選擇、分辨並轉移個別基因 1.數以萬計的基因同時混合 2.可把特定的基因引進另一生物 品種之中 2.基因移轉,只限於同一生物 品種之間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研擬「基因改造食品之安全性評估方法」中所定義,「基因改造」又稱為基因重組技術,係指使用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技術,將遺傳物質植入活細胞或生物體,產生基因重組現象,並使之增殖的相關技術。聯合國糧食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FAO/WHO)所組成之食品標準委員會(Codex)及歐盟法規對「基因改造產品」(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簡稱GMOs)之定義,係指基因遺傳物質被改變的生物,其基因改變的方式係透過基因技術,而不是自然增殖或自然重組的方式產生。 基因改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簡稱GMFs),即是利用上述基因重組技術所生產獲得食用性的基因改造產品,目前在市面上呈現的方式有以下三大類:(1)食品本身含有新基因,如含抗除草劑農藥基因的大豆;(2)加工食品成分含有新基因,如基因改造大豆作出的豆腐;(3)純化精製的食品如大豆油,其原料雖為基因改造大豆,純化精製後卻不含有新基因。1994年,美國卡爾京(Calgene)公司的「莎弗」(FLAVR SAVR) [1] 蕃茄是全球第一個獲准上市的基因改造食品。 有鑑於龐大市場潛力,許多跨國性的大藥廠及生化公司紛紛投入大筆的資金研究開發基因食品,希望在此一生技競爭起跑階段搶得先機。 第一代的基改食品,係運用基因工程技術發展抗除草劑、抗蟲害的農作物,如孟山都耐嘉磷塞基因改造黃豆(Roundup Ready soybean),主要是為了提高農業產量,同時減少農藥使用; 第二代產品則是提高其營養成份或加強其口味,例如「黃金米」(Golden Rice)是在傳統稻米中增加β胡蘿蔔素(Beta-Carotene)的含量,希望可以避免夜盲症等視力問題; 第三代基因改造食品則是企圖運用在疾病預防與治療上,例如將小兒麻痺症的疫苗轉殖入香蕉、煙草作物等。舉例來說,將來小孩只要喝一杯蕃茄汁、吃些馬鈴薯、或吞幾口香蕉,就可以讓疫苗進到身體內,而免去打預防針的皮肉之痛。 由於基因改造食品的研發及生產一直充滿極大的爭議,有人宣稱生物技術基因工程可滿足人類之各項需求,例如減少用水量(抗旱性)、提高營養成分、提升抵抗力及抗病蟲害特性、增加單位面積產量等。尤其提高作物產量及營養價值的特性,將可解決開發中國家因人口過度成長產生的糧食匱乏及營養不足的問題。事實上目前全球糧食問題在於分配不均而非產量不足,環保團體普遍主張傳統之作物改良方法亦可解決上述問題,基因改造食品並無其存在必要性。值得注意的是,人類無法充分掌握基因工程技術,進而改變了大自然之定律,將給人類健康及環境帶來極大的衝擊。[2 ] (參考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全球資訊網、Greenpeace China) -------------------------------------------------------------------------------- [1] 有關全球第一個上市基改蕃茄的起與落可參考,楊玉齡譯(民91),「蕃茄一號」,台北:遠流。 [2] 見行政院衛生署網站http://food.doh.gov.tw/life/biotech.htm基因改造食品宣導Q&A。 -- ╴土__ 動物環保,甚至請多吃一餐╭╗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9.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