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regime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心理學名詞 http://baby.imagenet.com.tw/modules.php?name=Content&pa=showpage&pid=1 在本站上,為了能讓大家較易了解文章內容,一些基本的名詞介紹是必須的。雖然各個學 派在某些方面會有不同的見解,譯名也有不同,就本站而言,我們希望通過這篇文章來引 領大家能理解相關的文章及討論之涵意,不致因對名詞的定義認模糊而產生誤解。另一方 面,這些名詞的介紹,也有助於我們在閱讀其他文章或討論時,能在較接近原意的基礎上 去獲得我們所接觸到的知識。 本我(id) 本我是心靈或人格的一部份或過程,帶有本能的衝動和要求獲得生理需求為主的立即滿 足。 自我(ego或self) 自我是自已的一部份運作上的意識層次,自我多半立即控制行為,而且最常與現實世界 接觸。自我的運作是遵循現實原則(reality principle)。 超我(superego) 超我相當於我們所謂的良心(conscience)。包含了價值觀、倫理、是非對錯的概念等。 焦慮(anxiety) 焦慮即我們所稱的害怕或不安。在焦慮中,令個體經常感到害怕或不安的事物(認知成分 )是模糊的,且在理智上無法集中焦點。個體通常無法明確地知道危險的成分,但個體會 感到憂心。約略分為三種: 真實的焦慮:即我們所稱的害怕,一種對真實世界的危險所產生的反應。 神經質焦慮:這種焦慮出自於個體擔心潛意識的衝動。 道德焦慮:來自個體擔心行為破壞個人的標準、良心的規範。 防衛機制(defense mechanisms) 防衛機制是個體潛意識渴望保護自我的統整性不受到威脅,並且使自己由未解決的挫折 衝突之中能紓解或緩和焦慮和緊張。主要的防衛機制有:補償作用、否認、替代作用、 解離作用、幻想作用、認同作用、內化作用、投射作用、合理化作用、反向作用、退化作 用、壓抑、昇華作用、抵消作用等等。 防衛機制的崩潰(breakdown in defense):防衛機制的功能在保護自我的完整,使個體 保持在心理的平衡狀態之下。當壓力過大時,人格無法抗拒,防衛機制減弱而且人格逐 漸崩潰,這個過程稱為補償不全(decompensation)。補償不全可能會產生焦慮恐懼症。 補償作用(compensation):個體使用此機制來追求彌補真實或想像中的不如意部份。其方 式可分為直接、間接、過度三方面。直接補償是指個體愈來愈希望在失敗或不足的部份 重新獲得成功(以賭徒為例子是最明顯的)。間接補償是指個體希望藉由某領域的成功, 來補償其他領域的失敗。過度補償是對補償性的一種努力,個體付出了犧牲平衡的代價, 以及在生活中的適應能力。 否認(denial):個體透過潛意識否認現實來逃避那些產生痛苦或焦慮的現實。 替代作用(displacement):個體運用此機制來讓鬱積的情感有一個新的方向,但新的情感 對象如想法、目標等,並非原先影響情感的來源。這是一種移轉的作用。 解離作用(dissociation):這個機制使一些心理觀念由意識中分開或孤立出來,並且獨 立或自動地運作。其結果可能會導致某些心理或人格上的分裂,如失憶症(amnesia)或 多重人格(multiple personality)等等。 幻想作用(fantasy):個體利用想像活動(如白日夢)來逃離現實,並藉由想像中的成就 或殉難來得到滿足。 認同作用(identification):利用模仿另一個人的行為,來提昇自尊(self-esteem,自我 價值感),或者相信自己就是那一個人。 內化作用(internalization):吸取父母或崇拜的對象之價值觀、信念或思考方式等,使 之成為自己的內在想法。 投射作用(projection):將自己不喜歡的特質或感覺歸因於他人,以保護自己。 合理化作用(rationalization):藉由辯解不一致或不喜歡的行為、動機、信念等,來令 其有一個可接受的解釋(例如酸葡萄)。 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當某種衝動不被意所接受而受到壓抑,個體強烈地表 達相反的態度或行為模式。 退化作用(regression):個體遇到焦慮、威脅或挫折時,退化到早期的階段,且心理較舒 適的適應層次。如較大的兒童會模仿較小的嬰兒的動作,或表現得像嬰兒一樣。 壓抑(repression):個體防止危險、無法忍受的痛苦或會引起罪惡感的想法等進入意識中 。壓抑是所有其他機制存在和運作的根本基礎。 昇華作用(sublimation):個體將潛意識或無法接受的慾望,轉換成社會所能容許的活動。 抵消作用(undoing):個體象徵性地做出與其無法接受的過去某項行為或想法等相反的事 。透過這個重複性的機制,去努力去除在過去之中的不愉快行為或想法,以及其伴隨的 罪惡感或焦慮。 自卑情節(inferiority complex):一種無能的感覺,鼓動個體去追求權力和控制,以彌 補這種無能的感受。 恐懼症(phobia):變態的恐懼被稱為恐懼症,而且患者知道這些恐懼是不合理的。 恐懼是指對於特定的事物等,所產生的不愉快的情緒和顧慮的一種反應。面對真實的或 具有威脅性的危險時,所產生的恐懼稱為正常的恐懼,它是一種正常且健康的經驗。 對於非真實的,或多數人並不會感到驚嚇的可能的危險時,卻產生的恐懼稱為變態的恐 懼。 憂鬱(depression):個體感到悲傷、苦惱、沒有活動力等,也會伴隨著對生活感到無趣 、沒有價值等。 不是所有的憂鬱都是非正常的憂鬱症,有許多時候會因生活情境偶然出現,而產生正常 的憂鬱或哀傷,正常的憂鬱症的現象是十分普遍的。憂鬱症(depressive disorders)。 -- 昔日寒山問於拾得曰: 世間 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置乎? 拾得云:只是 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