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regime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調經先調肝 http://www.lapislazuli.org/TradCh/magazine/199408/19940810.html 上海--茹炳生 婦科經病治療大法中早就有「調經先調肝,肝疏經自調」一說,它突出了 肝臟對婦科疾患的重要性,在婦科經病的治療中總括需進行幾方面的治 療,諸如理氣血、舒肝氣、健脾和胃、補腎、補益心脾。但對經病在行經 前的治療應首推舒肝理氣為重要了。 肝主藏血,又司血海,肝氣喜條達而惡抑鬱,以愉悅舒暢為順,以憂恚鬱 怒為逆。肝氣條達,血海就寧靜,經脈流暢,月事按時而下,若肝氣鬱而 不達,血行不暢,則會發生月水後期,經前乳脹,臨經腹痛諸症,而如鬱 而化火,迫血妄行,則又會經行先期或經水過多。又如肝氣逆亂,導致血 也亂,血海蓄溢失常,可使經期先後不定,經量或多或少。還可導致脾胃 受傷,氣滯鬱結,導致皮膚表面經絡血液堵塞瘀積,出現面疹,手疹之 患。本文介紹婦科疾患臨經嘔吐和月經性面疹兩例,是從肝論治婦科疾患 的稀少病例。 臨經嘔吐 肝乃剛臟,性條達,喜疏泄,如若情志不舒,不能遂其條達之性,盡其疏 泄之能,則氣滯鬱結,出現胸肕悶脹不寬,乳部脹痛,日久肝氣橫逆,木 壅侮,脾胃受傷,《靈樞經‧經脈篇》謂︰「是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 飧泄……。」因此有此種病證者常伴痛經及嘔吐頻作,病情拖延年餘導致 形容消瘦,面色不華。 徐越紅 女性 年二十四歲 未婚 患者十四歲初潮,即伴有痛經,後拖延若干年,症未見癒。近一年來,經 前有頭眩胸悶,納杲神瘦,乳部作脹,經來時常嘔吐,發作時胸脘不舒, 臉色萎黃,全身乏力,經淨後即恢復正常,每月隨經行而發。 初診,一九八九年五月,診時經水適臨,面黃體弱,精神萎頓。據述︰「 經行前每餐飲食食後即全嘔吐出外,直至黃水吐出,身體軟弱無力,復有 胸悶腹痛,小腹冷感」。診其脈虛弦,舌苔薄白。摸其手,冷而不暖。症 屬木鬱剋土,脾胃虛弱,治用疏肝健脾,理氣溫中之法。 制香附9g 陳艾6g 蘇藿梗(各)9g 廣鬱金6g 炒白朮6g 煨木香6g 橘葉核(各)6g 砂仁3g(後下) 川楝子9g 炮薑2.4g 玄胡索6g 茯苓9g 上方服參劑後,嘔吐即停,諸症均瘥。乃囑於經前預兆期再服上方參劑, 以期鞏固療效,後又隔三月追訪,未見復發,至今已四年整,結婚生育一 女,未見再復發,獲得滿意療效。 該病症治療之法即為金匱要略中治肝實脾法,牢記「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之教訓,培土泄木,生克制化。肝鬱兼有脾虛,當先實脾,使脾不受邪, 御木之剋。必以溫補腸胃為主,艾、附薑、木香等溫中健脾,調整腸胃; 砂仁、白朮、藿佩梗等氣味芳香,醒脾悅胃,增進食欲;鬱金、川棟子、 玄胡索等理氣行滯,制止經痛;橘葉核為治乳脹的專葯,能行肝經氣滯, 通絡消結;茯苓調補腸胃。該方不僅能制止嘔吐,兼能調經治療痛經,如 兼有腹脹積食等症,還可加入消積之品,如沉香麵、谷麥茅、焦內金、炒 枳殼等;嘔吐劇列者則薑半夏亦可酌用;實為治脾為先,疏肝為佐之典型 也。 月經性面疹 肝乃剛臟,性條達,喜疏泄,又司血液的貯藏與調節,遏抑則痛。難於疏 泄而成鬱積,木鬱則氣滯,氣為血帥,氣滯則血也滯,氣血阻滯,面部末 梢經絡首當其衝,患者的面部本頗敏感,復因氣血鬱滯而溫熱內蘊,所以 在月經將臨時出現面部搔癢起紅疹的症狀。 石素珍 女性 年二十五歲 未婚 患者近兩三月經來時除腹部脹痛外,更有一特殊現象,即是面部頻起紅 疹,僅發癢無泡和流水,經淨後即退,近兩月來每月如此。 初診︰一九九二年五月四日,察其體格頗為結實,面紅氣旺,據其自述, 上次經水為上月九日來,現又將屆臨,已有預兆,感覺脅脹胸悶,按其腹 則略有作脹,切脈為虛弦,舌苔薄黃,面部紅疹較多,又述發作時搔癢難 堪,并夜寐不安,證屬肝木鬱結濕熱內蘊,治用疏肝解鬱,養陰補血兼清 熱之法。 生熟地(各)12g 生首烏15g 當歸9g 丹皮9g 玄參9g 白蒺藜9g 殭蠶9g(後下) 川紅花4.5g 甘草6g 茯苓9g 白朮9g 桂枝3g 釣藤12g 蘇梗9g 合歡皮15g 柴胡4.5g 服後胸肕較寬,腹部作脹轉好,服後經水即來。此次腹脹也緩,面部亦未起 疹,僅見少許紅點,也未有劇癢之感。復宗上方,再連服三劑,後經貳個月 之觀察,病情已好轉,而且面部紅疹再未見發作。葯貴中鵠,奏效頗驗。 治療此病需先做思想說服工作,解除鬱悶情緒,然後服葯,事半功倍,處方 以逍遙散(集成方︰柴胡、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甘草、薑、薄荷)為 主,化其鬱,清其熱,而其中朮、苓又有理濕的功能。至於加桂枝,則根據 仲景當歸四逆湯(當歸、桂枝、芍葯、細辛、大棗、甘草、通草)而來。桂 枝性味辛甘溫,能橫走四肢,溫經通絡,治痛風。去皮膚風濕,配當歸、生 地養陰補血、極有效。蓋取其溫通四肢之功。而本症為氣血鬱滯,面部末梢 經絡循環受阻而起,用釣藤,不僅清肝熱,而且也能解除面部末梢的敏感, 復用蘇梗、合歡皮等……,以理氣行滯,解鬱寧神,用上述處方後,面部過 敏現象不再發作,經來腹脹亦已好轉。 上述兩例均為肝氣鬱結,在治療過程中必須注意疏肝宜避辛燥之慮,因為肝 鬱治從疏肝立法。常用葯如柴胡、鬱金、青皮、陳皮、枳殼、香附、鳥葯、 蘇梗、川棟、延胡、木香等,方劑如柴胡疏肝飲、逍遙散等。肝為剛臟,宜 柔而不宜伐,理氣葯物大多辛溫香燥,不利肝體,如用量過大,或使用過 久,或配伍不當,往往耗損陰血,甚至進一步化火動風,促使病情增劇,「 香燥成脹,辛熱成痛」。對於氣滯初起,病情較輕,症見精神抑鬱,胸悶不 暢,胃納不香者,一般用蘇梗、鬱金、陳皮、佛手、砂殼、枳殼、桔梗、白 蒺藜等芳香舒氣之品,若氣滯較重,症見胸脅脹痛,氣滯胃痛,氣結腹痛, 以及積滯痞塊者,則用香附、青皮、柴胡、木香、枳殼、枳實等辛宣破結之 葯,而在放用辛宣理氣葯物的同時,要注意肝臟生理的特性,凡屬氣滯而兼 陰血不足者,在疏肝解鬱的前提下,必伍柔肝養陰之品,以防耗傷陰血。如 配的白芍,當歸、麥冬、杷子等養陰柔肝,多獲佳效。 其次,在使用疏肝解鬱之法時劑量宜輕。肝氣鬱結為臨床常見,并可誘發多 種病症,如脅痛、胃痛、月經不調等,應施以疏肝解鬱法治之,因肝為剛 臟,體陰而用陽,屢易引起陰虛陽亢的病理變化,而疏肝解鬱葯又都屬於辛 散傷陰之品,故運用時應根據身體情況斟酌劑量,使其恰到好處,勿令傷陰 化火,如用於疏肝解鬱的柴胡,應以輕量為當。又如逍遙散中的薄荷,痛瀉 要方中的防風,可助發鬱遏之氣,符合《內經》「木鬱達之」之葯用量均宜 偏小,適可而止。 上述兩病案,均為筆者親自診斷與用葯配伍治療之實例,雖經諸先師及名家 醫案之啟迪指教,但能收到較為滿意之效果,實為萬分欣慰,也使本人深感 學用之重要;進一步深究醫理、葯理之規律來指導臨床,使醫技得到精益求 精。中醫婦科和中醫其它科別一樣,學習運用必須遵循一步一個腳印,看好 一個病型,總結一個醫案,才能真正學到本領,才算掌握醫學才能,否則僅 僅是「書本知識」束之高閣,遠之千里。 一九九三、四、五 清明於上海 --     它關得住我們的身體,卻關不住自由的心。     永遠不要放棄希望。                  --刺激199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