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regime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MP3隨身聽的健康危機 http://tw.letter.yahoo.com/one/latest.php?letter_id=6488 文─李怡嬅  攝影─邱瑞金 MP3、iPod好炫好酷,但隨身「聽」也可能變成噪音… 如名片般大小、攜帶方便的iPod、MP3隨身聽,已是上班族通勤時的 最佳良伴。也是學生族群的新寵兒。隨口問還是大學生的小雅,發現 他們班上超過一半的同學,擁有MP3隨身聽。他們偏愛酷炫外型,最 好能掛在身上趴趴走,凸顯個人風格,炫燿品味。 在美國,MP3隨身聽也榮登最想收到的禮物之首。 難怪,這種小型音樂播放器在全球不斷狂銷熱賣。根據統計,去年全 球MP3隨身聽(包括iPod系列)賣出7500萬台,台灣的保守估計,已 經賣出100萬台。 而且相關商品仍不斷求新求變,讓音樂無所不在。錄音筆、PDA、翻 譯機、手機......,生活中你能想到的電子產品,都能隨時隨地傳唱 音符。 甚至搭上健康風潮,最新推出的商品讓你跑步時,運動鞋中的小小感 應器,透過隨身聽螢幕告訴你,跑了多遠、消耗了多少熱量,一舉數 得。 你不累,耳朵卻累了 不過,享受音樂愈來愈便利的同時,你可能逐漸陷入無聲的危機。 今年2月,美國有一群民眾向美國法院提出控訴,指控蘋果電腦推出 的iPod傷害他們的聽力。 旋即在三月份,美國語言聽力協會(ASHA)公布一項調查指出,聽力 受損與iPod、MP3隨身聽的流行有關。 這項研究針對1031位成人及高中生進行電訪,受試者中,成人約有三 成、而學生則高達五成出現聽力受損的症狀,「他們大部份將音量開 到最大聲,」研究指出。 壞消息不斷傳出,迫使蘋果電腦即刻推出可限制iPod音量的新軟體, 供民眾免費下載。 台灣的情況也不樂觀。國泰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林俊成發現,愈來愈多 學生因聽力受損來就醫,他們大部份有聽MP3隨身聽的習慣。 林口長庚醫院耳科主任吳哲民也表示,近年來只要年輕人就醫,就一 定多問一項「你有沒有聽隨身聽?」 還有一項隱憂值得注意。「邊走邊聽音樂,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吳 哲民擔心,街道上人車川流,容易忽略疾駛而過的汽、機車,意外可 能就此發生。 當音樂變噪音 一般人只要暴露在90分貝的噪音中,就會覺得刺耳(一般談話聲約60 分貝),美國梅約醫學中心提醒,MP3隨身聽的音量可到120分貝,「 聽1小時15分就足以傷害聽力。」 噪音對聽力的影響是累積的、不易察覺的慢性傷害,林俊成醫師提醒 ,「負責傳導聲波、位於內耳的絨毛細胞,振壞一個就少一個,不會 再長出來。」 長期「過量」聽隨身聽,可能出現暫時性聽力障礙,此時還能以類固 醇等藥物治療,聽力會逐漸恢復,吳哲民說,最怕的是有人行為不改 ,絨毛細胞數量持續下降,「最後只好罷工,」最嚴重導致永久性失 聰,就只能仰賴助聽器減少生活不便。 因此,當你警覺症狀出現時,請儘速就醫及暫時不聽隨身聽。 聽力受損的症狀有: ‧耳鳴:當你聽到耳朵發出「嗡嗡」聲,可能就是耳朵生病了。這表 示聽神經受傷,異常放電的聲音。 ‧感覺耳朵悶悶的。 ‧常聽不清楚別人說了什麼:你聽得到別人說話,卻聽不清楚談話內 容,常需請對方再講一次。 從自制開始 不想聽力受損、又視音樂為精神、活力的泉源,到底該怎麼聽較正確 ?專家一致認為,控制聆聽的音量及時間、選副好耳機,是最好的預 防方法。 首先,「音量別超過最大音量的60%,」美國《健康雜誌》(Health )建議,若隨身聽最大音量的刻度是30,最多只能聽18。 當旁人聽到你耳機傳來的樂聲、或是你戴上耳機後聽不到周遭的聲音 ,也表示音量太大。 且聽的時間不要超過一小時。林口長庚醫院耳科主任吳哲明本身就是 iPod的愛用者,但聽過量會影響耳朵,他謹守一天不聽超過一小時的 原則。「讓音樂遠離你的床,」吳哲民最常叨唸在美國唸高中的女兒 ,她酷愛音樂,常戴著耳機入睡,「人睡著了,耳朵還不斷接受刺激 ,不知不覺中絨毛細胞又損壞了不少。」。 再者,選擇適合的耳機很重要。位於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東部醫學中 心聽力學系主任潤斯林克(Andrew Reanick)建議,選購時不妨挑能 阻絕外在噪音的耳機,以減少因環境噪音而加大隨身聽音量的機會。 「頭罩式比耳塞式耳機好,」美國西北大學溝通暨障礙科學系教授葛 氏特基(Dean Garstecki)提供秘訣,因為耳塞式耳機傳出的聲波直 通內耳,音量較頭罩式耳機音量提高6~9分貝,對聽力傷害較鉅。 從今天起改變聽隨身聽的習慣吧!享受音樂,也要輕輕寶貝你的耳朵 。 審稿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楊宗翰 TOP 本文出自於:康健雜誌92期100頁 -- ▁▁ 達文西: ▕名 我在年的時候便開始吃相信有一天 會同我一樣視殺生如殺人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