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regime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第 四 篇 四 季 篇 http://home.kimo.com.tw/huangyearfirst/p010.html 黃成義中醫師 --------------------------------------------------------------------------------    立春後三個月,地氣開始上升,大地已逐漸回暖、孕育種子, 故名發陳。地氣升,天氣轉,萬物準備生長,早睡早起,散步庭園之 中,吸收大地升起之氣,,讓全身放鬆,此初生之陽如新芽,易折易 傷,必小心呵護,不可損傷,以順其生,這才是春天養生之道。若有 傷損,則必傷肝,肝主風,夏無風動,則無以供應夏長之氣,必病暑 。      立夏後三個月,萬物皆出於土,而長養茂盛,地氣升散而與天 氣交合,萬物爭長,故名蕃秀。晚點睡,早點起來,不要怕太陽照射 ,使腎氣能直上於腦,天地交合,腎氣長而肝氣足,則心氣平而無怒 ,使身體各部分都能隨氣之散而伸展,使鬱住的氣能疏泄,氣行則血 行,使氣血能乘夏氣而行走周身,這才是夏天養身之道。若不如此則 傷心,至秋時易為癤瘧,物不長極,果不能實,如何有精氣可收,到 冬天就要提防重病傷身,以夏天的熱火不能存,至寒冬必為寒冷所傷 。      立秋後三個月,天氣漸涼,萬物稟收,季候的風容易傷人,而 地氣收斂,萬物休養,秋高氣爽,故名容平。早睡早起,與禽作息相 同,使腎氣安寧則肝不傷,秋有肅殺之氣,故當收斂神氣,使秋氣不 能在體內起傷害,不傷腎氣,使肺氣能順利沈降,則肺清而安,這是 秋天養生之道,反之則傷肺,到冬天就容易消化不良而瀉肚子,元氣 必傷,以肺氣不能沈,反壅入胃為水,故飧泄矣!      立冬後三個月,地氣藏而天氣寒降,不外出而陽火相擾,早睡 晚起,必待太陽出來,以避寒侵,使腎氣潛藏,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避寒就溫,不可令氣泄,過食辛散,如薑母鴨類,氣泄則傷於寒, 冬傷於寒、春必病溫,這才是冬天養生之道,反之則傷腎,到春天地 氣升而腎精無法與之俱升,則病兩足痿軟不能行,則四肢厥冷。      如此則人氣與地氣之升散斂藏同步運作,必可長壽而無病一身 輕。把精氣斂藏,則元氣不敗,神清氣爽,反之則氣虛邪客,百病由 此而生。地水上升為雲霧,天水下降為雨露,滋養大地,萬物得滋而 生長茂盛,地水者腎,天水者腦,故腦為髓海,為天氣,陽氣不能升 ,則天氣不得降,陽氣過於升,天氣亦不得降,地氣不能因陽而升, 則地氣濕而不能通,所以天地之氣不能互相流動,則萬物不生,人若 天地之氣不能交通,人必多死。惡氣不能發散,風(肝)雨(腎)不 能調和,水氣不能升降,則萬物不能茂盛地生長,若再受虛邪賊風之 傷,或出血、下血、下利之患,人身不能隨季節變換而適應,則命難 保矣!      唯有智者,能知四季,隨四季之氣以養自身之氣,令自身之氣 也隨地氣能收散斂藏而不失其時,所以身上沒有奇奇怪怪的疾病,身 體康健,生氣綿延不絕!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 陽不長,心氣中空不足,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逆而為咳喘,逆冬 氣則少陰不藏,腎氣不能升,所以說,四季的陰陽寒熱之變化,是萬 物作息的指標,必須在春夏養陽氣,秋冬養陰氣,以保元氣之根,而 與萬物相同,隨地氣的升散斂藏以為生存之法則,反之則傷根本,損 傷天真之氣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結,死生之根據,逆之則災 害叢生,順之則惡疾不發,順天者生,逆天者亡,所以說,人不要等 生病才來求治,要在未病時就善加調理,天下大亂才想去處理,何不 防患於未然,生病了才來找藥,亂已起才來平亂,豈不是渴了才來挖 井,打仗了才來造兵器,難道不覺得太慢了一點。所以說,人在未病 之時,就要注意保養,補身體之不足,不要等病了,反而陷入攻補兩 難之境,藥石無效,又該如何?氣有升降,礦石類則有降無升,如何 生散春夏之氣,以儲存秋冬之精,冬氣有傷,則春氣無升,不病更待 何時,西醫可知其理?      人生天地間,有晝有夜,本乎陰陽,天地寰宇之內,有九州對 應人體的九竅,五行有五臟,十二月在人之十二經脈,年有365天, 人有骨節365塊,是故天人相應,五臟必應天氣地氣人氣,每每傷者 ,外邪必乘虛而客,影響性命。春天的氣,因冬氣之藏而後生,屬清 淨而能長養萬物,順從天地之升則本身元陽必能固守,雖有賊邪也無 法傷害。收春氣為己用,則能通腦,而疏布於身,反之則閉塞九竅, 氣壅於肌肉腠理之間,衛氣不能通暢,病之於內。人身之陽氣就如天 與日,若陰暗不明,則傷人於無形,所以人的運動活力皆來自陽氣, 陽氣之溫使氣外浮,則併衛氣以驅外邪。天寒則宜深居,不當煩擾筋 骨,使陽氣外洩於皮膚而傷於寒,內擾其陰,不得安寧。若傷暑汗, 傷心主,煩則喘渴,靜則多言。體內有暑火,身如火燎,宜以汗泄。 若為濕傷,頭像被包住一樣,濕久必生熱,濕熱久據,大筋繃緊抽痛 ,小筋卻弛張,而四肢痿軟,墜腸(非疝病)、胃下垂類、氣病與濕 熱相爭則腫,筋骨血肉互相爭營養,衛氣因之而傷,此腳氣、痛風之 類。煩擾陽和,疲勞筋骨,傷神耗氣,竭其天真之氣,腎傷則不能滋 肝,肝氣不行,其人善怒,名曰煎厥,房室過度,虛損為病,腎衰則 耳不能聽,肝衰則目不能視。等肝氣不運,血無以生,血不足以溫四 肢,則四肢不暖,是為薄厥。也有傷於筋者,筋骨不能運動自如,若 再汗出傷津,無津潤筋,則令人偏枯(半身不遂,非中風)。汗出受 濕(洗冷水、吹冷氣…)易生濕瘡,痛風腫痛,然而痛風者必因肝腎 不足,氣血運作不良時,才會出現問題,年輕氣盛,尚不自知,常為 一般人所忽視,等病上身,哀嚎度日的,大有人在。營養過度,酒食 不節,油炸品類生火之物,常令人長疔瘡,若加濕邪內侵,病入下焦 ,而為淋瀝、痔腫,工作後一身汗,就在乘風取涼,寒風內襲,則脂 肪瘤之類的腫瘤成形矣!陽氣者,內化精微,養乎神氣,外為柔軟, 以固於精,動靜失宜,變生諸疾。腠理開合不能隨氣溫運作,寒氣內 逼,凝氣瘀血,腫瘤因之而生,瘀氣為瘰瀝,瘀血為瘡瘍癰,若寒氣 由背後俞穴內襲,則直入臟腑,傷及肝腎,血氣瘀凝於肌肉內,必發 癰腫(蜂窩性組織炎)。汗出未止,形弱氣消,風寒內侵,腠理則閉 ,熱氣藏而不出,到秋天陽氣不收,兩熱相合,乃發風瘧。故風為百 病之始,陽氣運作正常,腠理開閉有節,雖有大風苛毒,也不能傷人 ,久病氣不交通,病之深久、變化、相傳,上下不通,陰陽否隔,雖 有良醫也不知從何下手。三陽鬱積不通,不急思泄法以治之,大意粗 心,概略施治等到結而不散,元氣不足時,攻之不可,補之不可,吾 知其必死矣!故陽氣者,日行於外,晨起人氣始生,中午陽氣正旺, 傍晚陽氣已虛,氣門乃必,潛藏精氣,不再勞神,累及筋骨,更不可 在野外受霧露之侵,違反此戒,形體必漸漸衰敗。      陰氣者,精之藏也,陽生於陰,陰不潛藏,陽無以生,陽氣乃 衛外之氣,弱則邪侵,陰氣不足,陽氣獨亢,而不相稱,孤陽外出於 表,邪病則狂,棄衣欲走,登高而歌。陽氣不足,陰氣獨據於內,五 臟氣不能通,九竅閉塞。此所以陰陽必須調和,筋脈骨髓皆牢固,氣 血運作才會正常,如此內外調和,邪不能侵,耳聰目明,氣才能安穩 沒事。      風邪內客傷氣,衛氣乃傷,邪傷肝矣!此時又飽食膏梁,胃不 能化而脹滿,肝傷血不能靜,則腸積血而為痔瘡,因為酒喝多了,火 氣上沖,濕熱下傷,腎不堪負荷,骨髓不能充盈,久必崩壞而痿跛不 能行,甚者不能坐立。陰陽之氣最重要的是兩相平和,不可任意消耗 ,如天地之氣,有春升有秋斂,有夏散,則必有冬藏,不可或缺,如 此才能確保健康,所以陽獨強而外泄,則陰絕於內,陰氣和平,陽氣 閉密,則神清氣爽,陰陽兩悖,精氣必絕,而不交通,因此感受風邪 ,必發寒熱。春傷於風,邪氣留在身上,夏天必下利無度;夏傷於暑 ,秋為癤瘧;秋傷於濕,上逆為咳,氣不能沈,腎不能養,病發則兩 足痿跛,四肢逆冷;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四時天候變化,也會傷五 臟六腑。      陰之所生,是靠酸苦甘辛鹹而生,但是五臟之陰也受五味之傷 ,過食酸則肝液生而肝葉舉,壓迫脾脈之傳輸,脾氣因之而絕,過食 鹹則心氣抑滯不行,過食甘則令人心悶,氣喘滿而腎不平,過食苦則 燥氣生,脾氣不濡,胃氣過濃泛化生痰,過食辛,則筋液大潤,筋脈 沮弛,氣無風不動,精神反困頓,所以飲食必以均衡為度,骨正筋柔 ,氣血正常疏布於細胞肌肉筋骨,腠理密閉,這才是四季養生之道。      四季者不可祇當年之四季,日亦有四季,午時暑,子時寒,晨 為春,暮為秋。反視世人,飲逸惡勞,夜不歸營,或謂工作所需,日 夜顛倒,夏天躲在冷氣房,冬天待在暖室中,有些人更以冬時泡溫泉 ,天熱飲冰;或常洗三溫暖,若氣有所凝,血有所瘀,常會要人命, 君不見常常有人死在這類的寒熱不調,請小心應對,莫要輕忽! -- 歡迎參觀我的新聞台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occst2002/ 網誌 http://www.wretch.cc/blog/irencee 與我一同分享快樂時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