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regime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四時風感用藥 http://www.doctorhuang.url.tw/p020.html 人生於世上,每日受外邪所侵,無一日不生病,體功能強者,可把 病毒排出,排不出時,麻煩就來了,雖然感冒類可用吹風機的熱風來 驅動氣血以排邪,但終有不小心惹邪上身之時,地有春升夏散秋斂冬 藏,天有風暑濕燥寒火,氣血受干擾而失常則病矣!與其說中藥治病 ,不如說它是在調整體功能恢復正常而已,若有用錯,常是壞證一大 堆。為矯正國人用藥的觀念,特別整理四時用藥以為參考,不要亂搞 ,弄壞身子,可是一輩子的事。 風為百病之首,一年四季何時無風,故風病乃通用之方,四時受風皆 可用桂枝湯,症狀可要弄清楚,雖是補氣藥,卻可洩熱,若是寒病用 它,那是寒上加寒,不但不會好,反而更嚴重(切記:過劑生邪)。 一、桂枝湯証:發熱、自汗出、頭項強痛、脈浮緩、惡風惡寒、鼻鳴 、乾嘔。 臨床症狀:肚脹欲嘔、汗出黏膩,咳者加厚朴、杏仁。 禁 忌:過劑令人生瘡。 二、諸風上攻,正偏頭痛、出汗惡風、憎寒壯熱、鼻塞痰盛、頭暈目 眩、眉稜骨痛、噴嚏不停、鼻中流清涕者,傷風矣 !川芎茶調茶散主之。 三、身體虛,合証用藥均無效者,乃陽虛不能做汗,宜再造散。 四、小兒稚陽未足,老人元陽已虛,合証用藥,退邪又復熱者,以正 不能勝邪,宜六神散、銀白湯。 五、邪入陽明,後轉入肺,汗出而喘,無大熱者,是為熱飲,宜麻杏 甘石湯。 《春季用藥》 一、脈不緩,不緊而動數,或兩寸獨大,尺膚熱、頭痛、微惡風寒、 身熱、自汗 出、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後熱甚者,名曰〝溫病〞,初起者桂枝 湯主之。但熱 不惡寒而渴者,邪出足太陽,浮上手太陰肺經,銀翹散主之。項 腫咽痛者加馬勃、元參,胸膈悶者加藿香、鬱金, 咳者加杏仁, 衂者去豆豉,芥穗加白茅根、側柏炭、梔子炭,二、三日病不解者 ,加細生地、麥冬,再不解而小便短少者 ,再加知母、黃芩、梔 子,以清其熱。 二、溫邪由手太陰肺經入肺中,但咳;屬乾咳無痰,身不甚熱,微渴 者桑菊飲主之,二、三日不解,呼吸氣粗似喘,已有缺氧情形者 加石膏、知母,舌色紫紅,夜熱甚燥,邪初入榮血中,加元參、 犀角,若已入血中則去薄荷、葦根,加細生地、麥冬、玉竹、丹 皮,肺熱消渴者加黃芩、花粉。 三、前三證失治造成氣血兩燔者,玉女煎去牛膝,改熟地為生地,加 元參以治之。又失治則血從上溢,用犀角地黃湯加銀翹散,莫待 吐粉紅血水時或脈百多次而面色反黑時,要救回來,可就不是簡 單的事囉!死亡率在九成五以上。 四、溫毒:咽痛喉腫、耳前耳後腫、頰腫、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 腫,甚則耳聾,俗名大頭溫者,普濟消毒飲時時含化之,春夏地 氣生散,要去升麻、柴胡,不令太過升散,初起者去黃蓮、黃芩 ,不令引邪入中焦,三、四日以上者,就不可去掉。 五、春氣已升,寒氣未退,當溫反大寒而傷寒傷風,憎寒壯熱,頭痛 、項痛、身痛脊強、無汗、口渴,甚者嘔吐,宜九味羌活湯。 六、春季傷於風、屬肺經,頭目昏痛、咳嗽痰多時,用金沸草散。   ※春天時常有寒氣逼人,冬天的証狀,在春天也時有所見。常須辨証 使用,不可拘泥太過,而不敢用。祇要合証,四時都有可能發生,祇 是機率較低,但冬夏兩季之藥絕不可混用,否則易出大事,甚者敗亡 ,此皆醫之過也。 《夏季用藥》 一、暑氣傷人,不似傳經之變,但病位相同,祇要是面赤大煩渴,大 汗出,脈洪大而數,有時左脈反小於右,人參白虎湯加蒼朮以除 濕熱。大熱傷氣,脈空軟, 元氣大虛、氣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虛而咳,就該用生脈散以補 其氣。 二、暑熱傷氣,溫熱亦傷氣,口渴甚,吐白沫,粘滯不快者:五汁飲 ,甘寒以清熱,忌苦寒退熱之品。 三、暑熱傷,大太陽下工作,或業務員在艷陽下奔波,發熱惡寒,身 重而疼痛。小便後,洒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身即熱,口開 前板齒燥,四肢困倦、胸滿氣促、身熱心煩、口渴惡食、自汗身 痛、肢體疼痛、小便赤濇、大便溏黃,宜清暑益氣湯。 四、雖處陰涼,地氣上炎,仍感暑氣;汗不得出、皮膚蒸熱、頭痛、 頭重、肢倦或煩渴,嚴重的會吐瀉,宜香薷飲輩。 五、夏日暑、濕傷,或酒食所傷、煩渴、吐瀉、霍亂,宜縮脾飲。 六、夏月過飲寒涼、霍亂吐瀉,宜大順散。 七、飲食不調、外傷暑氣、內傷生冷、寒熱交作、霍亂吐瀉,宜六和 湯。 八、外寒內熱,1.熱處感暑熱之毒,回家吹電扇或冷氣。 2.晝日熱,夜裡貪涼。 3.汗出當風。 夏季型感冒,憎寒壯熱、頭痛嘔逆、胸膈滿悶、咳嗽氣喘或霍亂 吐瀉、嵐瘴之氣,皆宜霍香正氣散。 九、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面色淡黃、胸悶不飢、午後 身熱;病名濕溫。三仁湯主之,千萬不要誤診,否則病變會讓你 吃不完兜著走。 十、受暑熱之氣,汗出當風、又受寒氣所傷,骨節疼煩、時嘔、其脈 如平;但熱不寒,以太陽、陽明兩病,白虎加桂枝湯。 《秋季用藥》 一、感秋涼之氣、右脈數大,傷手太陰氣分者,桑杏湯主之。感秋燥 之氣者,仍宜桑菊飲。 二、燥傷肺、胃之氣、或熱或咳者,沙參麥冬湯主之。燥氣化火、清 竅不利者,翹荷湯主之,耳鳴者加羚羊角、苦丁茶,目赤者加鮮 菊葉、苦丁茶、夏枯草, 咽痛者加牛蒡子、黃芩。 三、諸氣膹鬱,諸痿喘嘔之因於燥者,喻氏清燥救肺湯主之。暑濕阻 肺氣下沉,痿躄喘促,色白毛敗、頭眩體重、身痛肢倦、口渴便 閉者,宜東垣清燥湯。 四、頭微痛惡寒、咳嗽稀痰、鼻塞嗌塞、無汗,宜杏蘇散。 五、傷於秋燥風熱,頭痛憎寒、壯熱,項強睛暗、鼻塞聲重、風痰咳 嗽、時氣疫癘、聲如蛙鳴、赤眼口瘡、腳腫腮腫、喉痺毒痢、諸瘡 斑疹、大便帶血,宜人參敗毒散。 六、傷於秋之寒氣,發熱頭痛、嘔吐咳嗽、痰塞中焦、眩暈嘈煩、因 風下利、鼻流清涕、噴嚏不已,宜參蘇飲。 《冬季用藥》 一、頭痛身痛、骨節痛,一身盡痛、咳而無痰,宜麻黃湯。 二、風寒兩傷、身如前証而煩躁、咳有微痰者,大青龍湯。 三、如(二)証,心下有水、鼻流清水似的鼻涕,咳帶白泡的痰、宜小 青龍湯。 四、寒傷太陽之表、又傷少陰之裡,很想睡、胃中不舒服的,宜麻黃 附子甘草湯。噴嚏連連、流清水、咳嗽頻繁者,宜麻黃附子細辛湯。 五、直中陰寒,發熱、吐利交作者,參附湯加茯苓。 六、寒傷腸胃,下利、四肢逆冷,宜四逆湯輩。 七、陽為陰鬱、手足逆冷、宜四逆散。 八、朝食暮吐,寒傷肝木、宜吳茱萸湯。 其餘病的傳變變化,請參考〝依醫倚犄〞,最好能論證施治。感 冒初起,用吹風機比較快,病變產生後,才會有濃涕之類,不要等到咳嗽、 流鼻涕才認為是感冒。在中醫論,已經傷到經脈臟腑了,別掉以輕心。   --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 是故須常念,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 於苦惱死厄,能為做依怙,具一切功德, 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4.77 ※ 編輯: Irence 來自: 140.112.244.77 (01/20 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