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regime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姜淑惠醫師(上) 轉自http://www.asanga.com.tw/about_chiang/AboutChiang_04.htm# 念佛究竟 吃飯也要吃得究竟   徬徨少年多苦悶,驚覺人不像人,三度重考方成醫。 再見姜淑惠醫師,不談斷食 ,不談生食,談她的成長心路,學佛的因緣。 率直的姜醫師曰:小時四年級時,就深 深受到史懷哲的影響。誰是史懷哲?許多大人也許聞所未聞,十歲的孩子,怎麼對這 個人產生興趣?    「史懷哲原是一位音樂家,後來去當牧師,最令我感動的是他能在30歲時放下神 職去學醫,37歲時又到非洲去行醫。」姜醫師說這個勇於轉變人生跑道的史懷哲,給 予她很大的啟發。從這裡也看到,姜醫師曾經是個很早熟的孩子。 失母‧失家‧無數疑問    早熟的背後,是痛失至親和死別的創傷。「9歲那年,我母親得了鼻咽癌,父親求醫心 切,母親就在電療過度的情況下,導致身體潰敗,下半身完全麻痺。前後約莫3個月時 間,她就去世了。」姜醫師說這場驟變令她迅速成長。    身體被摧殘得不能用了,面對五個孩子,最大十三歲最小才五歲,姜醫師直言很 能理解母親當時的感受︰「然而,她是一個內歛的人,患病早期都是表情木訥,難於表 達。直到最後一個月,不知什麼因緣,來了一批人教母親唸佛,唸法華經的經題,也就 是日蓮宗。」。「在40年前的台灣,日蓮宗可是秘密流傳的。」姜醫師並不曉得他們是 如何找上門,只記得他們的和藹,倒是給了母親一個很好的心靈寄托,讓她能夠放下掛 礙,安祥的離世。    姜醫師回憶起來仍有幾份難於置信,怎麼會有這麼好的人?「這些朋友後來還為母 親辦了很莊嚴的告別式,都用鮮花素果來祭拜。之後還不間斷的替母親做七,直至百日 之後,他們臨走前特別吩咐我,以後每天都要為母親換一杯水供一支香。」    一年後,從商的父親眼看無法將孩子照顧好,於是將五個孩子全部分散一一寄養在 不同的地方,情景一如電影情節。姜醫師當時被送到一位叔叔的家,然而禍不單行。「 原有的老家失火了,燒成灰燼,獨剩媽媽的佛龕完好無缺。從此以後,這個佛龕就跟隨 我們搬家。」來不及排練,毫無準備,生離死別這場戲就在姜醫師的童年上演了。   3年後,當兄弟姐妹得於歸隊時,姜醫師已到基督教辦的女中當寄宿生。「在那裡, 自然受洗上教堂,什麼主日會唱詩歌,都去參加。」姜醫師說當時儼然是一個基督教徒 ,然而心中仍對其教理有所疑惑。少年的她,還是覺得哲學書籍比較對口味,老是想找 一個解答。梭羅的《湖濱散記》、《徬徨少年時》都是她的最愛。「我覺得自己跟書中 的少年很相像,我們就是這樣徬徨呀!」姜醫師後來才知道,《徬徨少年時》內容是由 佛陀的故事改編的,只是結局不一樣,這個少年後來去自殺了。這本書,激發了姜醫師 的另一層困擾,她說︰「很多少年都是苦悶的,但總不能都去自殺呀?」    「人活著是做什麼?」小腦袋不斷在想︰「我有少女的困擾,別人也有這樣的困 擾,我的困擾解決了,別人的困擾怎麼辦?梭羅可以很崇尚大自然,那也是他自己跟大 自然過得很自然,其他受苦的人怎麼辦?你有沒有辦法去解決它?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 每個人都安頓?」問題少女姜淑惠,自然常常悶悶不樂。 聞法‧休學‧三度重考    直到升至高中,遇見了一位叫李炳南的老師,心中烏雲漸漸消散。   姜醫師無限欣慰告知︰「我就從李老師那裡,進入學佛的因緣。」接著如願的考上 台中中興大學唸土壤系。「剛好李老師也在台中,非常高興天天可以去聽經。」記得有 一回,聽到李老師在7點鐘要講「佛說孛經」。姜醫師一大清早6點多就趕到講堂,卻發 現冷冷清清,詢問之下,「才知是晚上7點,那有人早上講經的?」說著,不由大笑,聽 經心切確是顯露無遺。結果,現場有人送了那本經給她回去慢慢看。一看之下,眼淚汪 汪。姜醫師記得,那其實是一本很簡單的書,是佛跟一位國王的對話,重點在國王問佛 ,要怎樣做才能做一個真正的人?佛就跟他講十點,所謂的十善業。這簡單的對話,卻 如一擊擊重鎚,敲擊著她的心靈深處,不由自省︰「這十點,我連三點都沒有,不像人 嘛!」 姜醫師當時這麼想︰「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解他人身心痛苦……十善業若要學習好, 土壤系不能讀了。」獨立自主的她於是下了一個決心︰「入大學之前,我一定要先把人 生方向搞清楚。」於是就休學了。    父親知曉後,不免起爭執。講不過女兒,就親自上她住的地方看看,一看滿屋子是佛書 ,嚇得脫口即問︰妳要出家了?姜醫師不急不燥,很誠懇的跟父親說,其實土壤系不是 她真正的志向,她要去唸醫學,要當醫生。父親聽了,言之有理,也就隨順女兒,答應 給她半年自由時間,過後才準備上大學。姜醫師形容當心中的光明點燃起,幾乎沒有一 天不看佛書,不看就好像沒有吃飯。為什麼一本平淡無奇的「佛說孛經」能引起姜醫師 這麼大的反應呢?姜醫師認為是時間的具足︰「這段時間李老師的啟發很重要,開始往 內反思人最本質最平凡的問題,不像過去一味往外追問生命的意思是什麼?將心比心, 國王尚且問:當一個人要具足什麼修件?我自己又是什麼?具備了什麼?慚愧心起就看過 去高傲自負的自己,認為一切都不過是老生長談,其實最平凡的事最做不到。」撥開烏 雲,方知自己不像人,姜醫師打趣曰︰「難怪會那麼苦悶!」 --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 是故須常念,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 於苦惱死厄,能為做依怙,具一切功德, 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