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regime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mecontrol (泣求人類..關懷地球生態)》之銘言: : 喔 喔 喔 : 我只是好奇各個宗教 對於養生之道的主張 及其異同? : 例如:儒家(算學派) 道教 佛教(各支) 基督教 等等 : 這些教派 學派 對於養生之道 有何其獨到之見解? : 謝謝大家~ 我找到一篇道家養生相關文章 http://www.chain-zan.org/dantao10/03.html 莊周養生與養神法 程來遠 -------------------------------------------------------------------------------- 莊周養生與養神法,特選內篇養生主及 外篇達生篇。養生主之主旨,說明養生之重 要,即為精神作用,並提示養生之方法,順 乎自然,全篇發揮養生之理論,首先指出「 人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 已」,提出「緣督以為經」。即順應自然的 道理,做為常法常道,就可以保身、全生、 養親、盡年。其次藉庖丁解牛的故事,如牛 之筋骨盤結,以喻社會之複雜,其處理之道 必須順應自然,依乎天理,尤須審慎為戒。 故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 生之道焉。」 達生篇之主旨,在說明暢達生命,強調 人的精神作用,以養神為目標。全篇以十一 個寓言故事組成。首先指出通達生命實情者 ,不重財物,名位權勢,莫如棄世,無累, 心平氣和,更生則近乎自然之道,故能形全 精後,與天為一,即與自然合一。其次舉述 關尹子與列子對話,提到「純氣之守」,即 保全純和之精神。以及「神全」,即是精神 的凝聚。此外如孔子謂弟子曰:「用志不分 乃凝於神,其病僂丈人(老者)之謂乎。」 再如孔子與顏淵對話有:「外重者內拙」。 頗具深義。又寫「桓公心神不寧而病生,心 神釋然而病除。」養生要在形神並重。均喻 養神之重要。 一、莊周(一)養生法(二) (一)原文: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無涯。以有涯 隨無涯殆已(三);己而( 四)為知者,殆 而已矣。 註:(一)莊周:戰國宋蒙縣人,名周,字子 休,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嘗為漆 園吏,弘才命世,著書五十二篇, 名曰莊子。唐時改稱南華經,歷代 註家甚多。其言洸洋自恣,旨趣深 奧,而大要與老子相近,故自漢藝 文志以夾,著錄皆列於道家。 (二)養生法:選錄自莊子內篇養生主, 大意言生以養存,以養傷生,非養 生之主,王先謙集解:「順事而不 滯於吻,冥情而不攖其天此莊子養 生之宗旨也。」 (三)涯:極限也,言所稟之分,各有極 地,沈約簡沈,沈麟士書:「約少 不自涯。」此言限量也。 (四)知:通智,謂智識也,猶願望。禮 中庸:「好學近乎智。」林希逸曰 :「知思也,心思卻無窮盡,以有 盡之身,隨無盡之思,紛紛擾擾, 何時而止。」 (五)殆已:危也。形容疲困,說文書奏 誓:「亦曰殆哉。」 (六)已而為知者:言此而為知者,爾雅 釋註云:「已,此也。」已而為知 ,言既然如此,還要從事求知。 釋:吾人生命,有其極限,而智識無限度 ,以有限度之生命,追求無限度之智 識,就是疲困和危殆。既然這樣,還 要去從事追求智識,豈不是疲困又危 殆麼。 (二)原文: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註:(一)為善:做善事,言世俗認為做善事 ,不要有求名之心,所謂為善不讓 人知。 (二)近刑:刑,法也。凡違反公共秩序 ,善長風俗,依法律之規定,應負 刑事責任,言為惡雖不受天譴須要 遭受刑戮之懲罰。 澤:世俗的人認為為善不讓人知,即不要 有求名之心。為惡怕受天譴,即不要 遭到刑戮之害。 (三)原文:緣督(一)以為經(二)可以保身,可以全 生(三)可以養親(四)可以盡年。 註:(一)緣督:督、脈也,奇經八脈之一。 素問骨空論「督脈者,趨於小腹以 下骨中央。」難經廿八難「督脈者 趨於下極之愈,並於脊裡上至風府 ,入屬於腦。」(經百會穴)按奇 經八脈,督脈居中督者都也。以其 為人體陽脈之總綱。緣督者,順虛 而行,以為常法。指順著自然之道 ,作為養生之常法。 (二)經:凡常道常法皆謂之經。又按凡 縱線皆曰經,如道路以南北為經, 天空與地球以南北極與赤道正交之 線為經;古稱動靜二脈曰經絡。素 問三部九候論:「血痛身有痛者治 經絡。」靈樞經脈篇:「諸脈之浮 而常見者皆絡脈也。」據此則絡即 今生理學所云之靜脈。 (三)全生:生讀作性,言保全天性之意 (四)養親:孝順父母事親也。陳鼓應謂 :「親或為身之借字。」依照日人 金谷治說:「禮記祭義篇,親字釋 文:別本作身,有此一例。」因而 改為養身。編者認為仍應以事親作 為解釋。我國以孝治天下,父母晚 年,為人子者,必以養親,最為重 要。如改為養身,首句即有「可以 保身」再加「可以養身」,係嫌重 覆。 釋:緣督是循虛而行,亦即依照自然之道 理,以為常法、常經,就可以保全天 性,可以事奉雙親,可以延長壽命。 二、莊周養神法(一) (一)原文:達生之情者,(二)不務生之所無以為 (三);達命(四)之情者,不務知之所無 奈何。 註:(一)養神法:選錄自莊子外篇達生篇, 其主旨在說養神,強調人的精神作 見,以暢達生命,故稱達生。全篇 敘述十一個寓言故事,篇旨為通達 生命為綱領,不重財物、名位、權 勢,認為健全生命,當求形體健全 ,精神充足與自然合一,亦即「天 人合一」之道。 (二)達生之情:達生是通達生命之意, 情是實情,真相之意。 (三)無以為:謂無可為,生不能強求, 故云無以為。林雲銘曰:「無以所 為,身外之物,所無用也。」 (四)命:今本作知,知乃命字之訛,弘 明集正誣論:「引「知」作「命」 當從之。」兩「命」字與兩「生」 字對言。 釋:通達生命之實情者,不追求生命不需 之物。通達命運之實況者,不追求命 運所無可奈何之事。 (二)原文:養形(一)必先之以物(二),物有餘而形 不巷口者有之矣;有生必先無離形 ,形不離而生亡(四)者有之矣。 註:(一)形:形、體貌也。禮樂記:「在天 成象,在地成形。」又謂具形之軀 體,對精神而言。淮南子精神:「 夫精神者所受於天也。而形體者所 稟於地也。」又:「十月而生形體 ,以成五藏(同臟)乃形。」 (二)物:萬物也。荀子正名:「物也者 ,大共名也。」言凡生於天地間者 皆名為物。如萬物。 (三)養:供也。論語為政:「今之孝者 ,是謂能養。」久長也。夏山正曰 :「時有養,日日養,長也。」 (四)亡:死亡也。周禮春宮大宗伯:「 以喪禮,哀死亡。」又謂滅亡,書 五子之歌千有一於此,未或不亡」。 釋:保養形體,必先用物,可是有些人, 財物豐富,而形體不能養的有之。保 有生命,必定先要不離形體,可是有 些人形體沒有離散,而生命已經滅亡 的有之。 (三)原文:生之來不能卻(一),其去不能止(二) 悲夫!世之人以為養形足以存生; 而巷形果不足以存生,則世奚足為 (三)哉!雖不足為而不可不為(四)者, 其為不危矣。 註:(一)卻:拒而不受也。孟子萬章:「卻 之卻之為不恭。」猶去也,耳目記 :「甲杖總拋卻。」 (二)止:止、息也。論語子罕:「譬如 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又禁止也。呂氏春秋知士:「靖郭 君,不能止。」 (三)為:靜定中妙道,謂之有為。「如 天地本無為,而天地所以能生萬物 者,有為也。」 (四)不為:指不妄為,認為言語行為要 按規律做。老子曰:「是以聖人處 無為之事。」又云:「為無為則無 不治。」紫陽真人曰:「始於有作 ,人難見,及至無為眾始知,但知 無為為要妙,豈知有作是根基。」 釋:生命之來臨,不能拒絕,生命之離去 ,不能阻止,世人以為保養形體,便 是保存生命,然而保養形體,不足以 保存生命則世事還值得去做麼?蛙不 值去做,但不可以不做,這樣做便免 不了疲勞,可悲也。 (四)原文:夫欲免為形者,莫如子世(一)。棄世 則無累 ,無累則正平,正平則與彼 叉生(三),更生則幾(四)矣。 註:(一)棄世:棄卻也。言棄卻世間分外之 事。林希夷曰:「棄世者非避世也 。處世以無心,感而後應,迫而後 動,不得已而後趨,則我自我,世 自世矣。」 (二)止平:止者平也。心正氣和,亦稱 心平氣和。 (三)更生:更生者日新,日日新之謂。 指與自然共同變化,推陳出新。 (四)幾:機也。發動所由,禮大學:「其 機如此」。又謂近也,近乎道矣。 釋:欲便形體免於勞累,便宜捨棄世俗。 捨世便不會拋累。沒有拋累,就會心 平正氣和順。心平氣和,就與自然共 同變化,日新更新。與自然共同變化 ,日新更新,就近乎道了。 三原文:事(一)奚足棄而生奚足遺?棄事則 形不勞,近生(二)則精不虧。夫形全 精復,與天為一(三)。 註:(一)事:事務也。凡人類所作、所謂皆 曰事。禮大學:「事有始終」。 (二)遺生:遺忘也。指遺忘生活中分外 之事。 (三)與天為一:與自然合而為一,即天 人合一之謂。大為心,人為物,天 為道,人為器,道與器,原是一元 ,不同者,形而上、形而下之分而已 。陰符經曰:「天性人也,人心賊 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人身 之呼吸,一往一來,無時無刻不 與天地之氣相通,故曰:「與天為 一」。呼吸於人身之中,而不與天 地之氣相通,但綿綿密密,內在呼 吸,則亦能與天地同其長久矣。是 以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 一以生。在宇宙為真空,在人為元 神。重陽真人曰:「神不離氣,氣 下離神,呼吸往來,歸乎一元,不可 著體,不可運用,委至虛無,寂然 常照。」 釋:世事要捨棄而生命不能捨棄,捨棄世 事,則形體不勞,遺忘生命中世事, 精神不會虧損形體健全,精神充裕便 與自然合而為一。 (六)原文:天地(一)者,萬物之父水也,合則成 體(二),散則成始(二)。形精不虧,走 謂能移(三);精而又精,反以相天(四) 註:(一)天地:神為大,氣為地。天地有南 北極,人有頭腹極。身中有橫隔膜 ,上為天,下為地,天氣降,地脈、 升,上下沖和,則精氣自固。心為 天,腎為地,心火降,腎氣升,上 下交,地天泰,則條暢悅懌。 (二)成體成始:指物質原素相合,便形 成物體;離散,使成為另一物體, 結合之開始。宣穎曰:「二氣合, 則生物,形成於此者則生於彼之始 。」 (三)能移:遷移也。指能隨自然變化而 與物遷移。 (四)相天:相助也。相輔相助還其自然 釋:天地是產生萬物之主,物質原素相合 ,便形成物體。離散後,成為另一物 體,結合之開始。如形體與精神不受 虧損,就能隨自然變化,而與物體移 轉,精而又精,返而會輔助自然。 --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 是故須常念,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 於苦惱死厄,能為做依怙,具一切功德, 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4.96
mecontrol:感謝版主熱心...*^^* 140.112.25.150 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