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hoe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唔~~~~竟然這麼快就寫好了 :P ============================================== 如何選購慢跑鞋(二)慢跑鞋的構造和名詞解說 接下來看看慢跑鞋的構造吧,開下面的圖配合著看吧 http://www.runnersworld.com/home/0,1300,1-52-167-3817,00.html NB 1220 http://www.newbalance.com/cms-service/stream/prodimage?id=65432 NB 587 http://www.newbalance.com/cms-service/stream/prodimage?id=65493 還有各廠商科技的名詞解釋 http://pub156.ezboard.com/fniketalkarchives.showMessage?topicID=156.topic http://www.runningnetwork.com/productreviews/glossaryspring03.html 1. 中底 (midsole) 中底可算是跑鞋的心臟啦,一雙慢跑鞋的性能如何,中底至少決定了90% 1.1 中底的主要材質與影響 中底的主要材質有兩種,都屬泡綿類(foam),一是PU,通常比較硬、 比較重、壓縮後復原狀況較好,也較耐久。另一種是 Compressed Molded EVA (壓縮熱成型EVA),較輕、較軟、 壓縮後......反正就和PU相反啦。可是這不是絕對的, 因為如果有需要,可以將EVA加壓加工到比PU更硬。 現在慢跑鞋幾乎都用CM-EVA了,PU已經很少見。 各家廠商的行銷人員為自己的CM-EVA取的名字有: Nike: Phylon, NB: C-CAP 1.1.1 中底該多硬才好呢? 越硬的中底,穩定性越佳,越軟的中底,越會促進足內翻, 所以cushion shoes的中底通常最軟, motion-control shoes最硬,stability shoes居中。 可是避震性呢?有些人覺得軟的中底有踩到陷下去的感覺,才叫 避震性佳。事實上避震性好不好最佳的指標是跑完身體會不會痛, 而非感覺。當然鞋子那麼多,各位喜歡軟點或硬點的都行。 1.1.2 responsiveness(反應性) vs. plush feel: 軟的中底腳踩下去之後會陷比較深,回彈的速度較慢,硬的中底 腳踩下去後離地的速度較快,反應性較佳;可是軟的中底踩起來 的確是比較舒服,這就看個人取捨囉。 一般而言,NB, Nike, ASICS的訓練鞋, Adidas的中底都偏軟, 而Mizuno, ASICS的輕量跑鞋其中底偏硬。 (motion-control shoes除外,因大家都硬) 有沒有比較兩全其美的辦法呢?有,就是在EVA中混入微量rubber。 此做法在ASICS的行銷代號叫SPEVA, 在Mizuno稱ap MIDSOLE。 不過還是沒辦法做到完美,即還是沒辦法在完全不提升硬度的狀態 下提升反應性。以下連結有圖解說明。 http://www.asicseu.com/channels/eu/technology/shoe/technical_speva.htm 1.2 中底中的穩定裝置 怎樣讓鞋子有抗足內翻能力呢?一個最原始的想法就是:讓鞋中底內側 比外側硬就行了,於是內翻過程就會受到抵抗。這些裝置通稱 medial post. (medial, 身體中央側,相對於lateral, 外側) 1.2.1 第一招,雙密度中底(dual density midsole) 那就提升鞋內側中底的密度吧。一般常見會以灰色標示。避震型 跑鞋medial post之大小通常是無至三分之一鞋長。 (所以有medial post不必然是穩定型跑鞋。)穩定型跑鞋的通常是 二分之一鞋長至三分之二,而運動控制型跑鞋的通會是鞋長的 四分之三至全長。Asics稱此為DuoMax. 1.2.2 第二招 塑膠post 增加穩定性不見得一定要用加高密度的PU或是EVA。也可以用 塑膠來當作post。這在NB叫做TPU post。在Nike叫Footbridge吧? 其他廠商也有做。通常在motion-control shoes上才有這種材質, 不過某些stability shoes上採用的是單密度中底和塑膠post, 看廠商要如何設計。 1.3 塑膠製中足支撐 為了減輕重量,現在的鞋子多採前後兩片式外底,不過這種鞋子 很容易在腳弓處彎曲。鞋子正確的彎曲位置是前腳掌處,所以 就在中底用塑膠做出中足支撐。如Torsion Bar (Adidas), Trusstic (Asics), Stability Web (New Balance), Midfoot Support Bridge (Reebok), TPU shank (Nike); Mizuno則將Wave延伸到中足以達成此功能。 若是一片式外底,就不需要這種東西。 Nike有一種裝置是將塑膠post和中足支撐做成一塊, 名稱有時叫shank有時叫Footbridge。 1.4 吸震用的中底嵌入物 Air(氣墊): 代表性的就是Nike Air啦,這就不班門弄斧了。 不過Nike Bowerman series跑鞋很少使用可見式Air,特別 是在medial side(足弓側),以免影響穩定性。 Visco-elastic polymer (黏彈性高分子聚合物): ABZORB(New Balance), 3A (Fila) Rubber-based materials (橡膠): Mizuno VS-1, Adidas Adiprene, Gel-based materials (矽膠): 以矽膠為基底的材質有ASICS GEL, NB ABZORB SBS等等。 那種避震效果好呢?都很好,真的。 註:兩份參考資料中對ABZORB(黏彈性體or橡膠)和Adiprene (橡膠or射出成型EVA)有矛盾,以上的分類是我覺得比較可能的, 因為NB有出內藏ABZORB的鞋墊,那看來和壓起來就不像rubber; 而Adiprene應該是Adidas prene的縮寫,較可能是橡膠。矽膠就 很好認了,半透明果凍狀的就是。 1.5 Mizuno Wave (http://www.mizunowave.com/) 這算Nike Air之後最創新也實用的運動鞋科技了吧。(註:黏彈性體、 橡膠、矽膠早已用在工業和醫療用途多年,一點都不新。)除了分散 壓力到整片中底之外,兼具中足支撐、高密度中底medial post (Double Fan Shape Wave 內側振幅較高而且有兩片較硬)、 與塑膠post的功能(wave 邊緣往上下翹,包覆中底),最初是塑膠做的, 現在則有橡膠(較軟)和多種composite wave (複材wave)。 缺點嘛:硬,特別是最常見的塑膠wave。再加上Mizuno喜歡用密度較 高的EVA,兩個加在一起的結果就更硬了。雖然避震性還是 相當好,可是有人就是怎樣也不習慣,那就買別牌的吧。 有人kuso Mizuno wave shoes說"dress shoes feel" (踩起來和硬底上班皮鞋一樣:P ) 2. 外底 2.1 三種rubber 外底的材質通常有三種,一是blown rubber(發泡橡膠),最軟, 避震性最好,最不耐磨,包括Duralon (Nike), Durasponge(ASICS)。 另一種是carbon rubber(碳橡膠),最硬、最耐磨,通常放在腳跟外側處, Ndurance (NB), BRS 1000 (Nike), X10 (Mizuno), AHAR (ASICS), 還有性質居中的solid rubber(固態橡膠)。至於三者要怎麼搭配看 廠商而定,比方說,外底也可以在內側用較硬的rubber, 外側搭較軟的,創造些許穩定性。或是完全用carbon rubber, 或是三種都用。 2.2 一片式中外底 目的是減重,因為rubber比EVA or PU重多了。做法常是將 約20% rubber和80%EVA混合後射出成型。3D Ultralite (Reebok), Phylite (Nike)都屬此類。 2.3 Split heel & Flex grooves 這兩者都是在外底刻出適當的溝紋,使得跑步時鞋底能在正確的地方 彎曲,跑起來更順暢。 2.4 Center of pressure 將鞋跟中央的外底和中底挖空一部份,使得重量能正確壓在鞋跟中央, 兼具避震和穩定的功能。 3 Upper (鞋面) 各廠幾乎都是用合成皮和網眼布(Air Mesh),沒什麼特色。我比較想提的是 透氣性。網眼布面積越大(相對合成皮覆蓋面積)透氣性越佳, 抗水布(water resistant)就差了許多,真皮更差,gore-tex或其他 防水透氣材質(water proof)透氣性最差。所以不是越fancy的材料越好, 要是跑個十公里,除了網眼布之外都太熱了,特別是在台灣這種氣候。 我個人即使是下雨,也是愛穿網眼布的鞋子跑步。Climacool (Adidas) 不過是孔超大的網眼布,並將中外底打幾個大洞透氣而已。 還有,只有真皮會被腳撐大,合成材料幾乎不太會變型,所以試穿時若是 不合腳、太緊,以後也是一樣。要買就買合腳的吧。 External heel counter: 用塑膠片把鞋跟包一圈,有穩定效果。 4. 鞋楦 (last) 這個New Balance比較有在做行銷。我想特別提的是last的直或曲和穩定性 有關。市面上95%以上的鞋子都是semi-curve last(半彎楦)的鞋子,而少部份 motion-control shoes是straight last (如587, 1121 or 1122)。大家下 次去鞋店可以拿起來比對看看兩種楦型有何不同? 另外就是每個廠牌的鞋楦各有特色,寬窄不一。而同廠牌的不同鞋子也不盡 相同。像Nike和Adidas一般偏窄,Mizuno偏寬,NB則是直接進男2E width 女D的。(由此你可推知台灣人相對於美國的的腳偏寬)。所以還是要試穿才準。 最好的感覺就是腳跟到腳弓處包得很密實,但腳趾的活動空間大。 以下是kuso時間: 有些東西我沒介紹,因為我覺得不重要或是出來之後全球跑者幹聲四起。 如第一代的N-ergy cartridge或是太新了,還未定型(比方說Shox一直在進步, 越做越好)。最多的是該廠牌的跑鞋在台灣不易買到,國外當然還有其他大廠 的一堆科技,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一開始的原文網頁。 所以以後看到各廠的說詞,聽聽就好。比方說N???可能會對你說:平平是XX, 我家有高科技就是不一樣,而且改名叫YYlon,炫吧 嗯...... (ˇ︿ˇ) [不以為然貌] 還有就是NxxBxxxxx說:我家的c-cup避震效果比別人的Air還更好喔 (#‵′)凸 靠,嵌入物和基材在比,有這樣的喔? 同廠牌還曾出過二雙很搞笑的鞋,一雙標示為motion-control shoes, 有著一堆避震裝置,卻是彎楦(curve last,比semi-curve的更彎,會促進 足內翻),另一雙在前足的外底用carbon rubber,腳跟處用blown rubber...... (正常的做法是相反,因腳跟外底磨耗大),(該鞋後來幾批出廠的有修正, 可是這屬於非常離譜的錯誤)。而且這兩雙都很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243.239
scoopgtr:不推不行啊~~~ 推140.118.197.112 04/10
HIDEYAKI:好詳盡...感謝 好文! 推 211.74.19.6 04/10
roadangel:不推會昏倒~~ 推 211.74.13.139 04/10
drafly:太強了 一定要推 推 211.74.51.59 04/10
luckydog79:奇了 你家是在作鞋子的啊 怎麼這麼強啊! 推140.123.236.218 04/10
obsession:出書吧~~~太屌了~~ 推 140.138.241.80 04/10
tsorng:請受小妹一拜.. 推 61.216.49.134 04/10
Butuok24:不推in不起來~~~~ 推140.112.242.228 04/10
lovebean:實在是太專業了...感謝... ^^ 推 163.25.115.38 04/10
brucep:我不慢跑,我推~下次來個籃球鞋吧 ^^ 推140.121.196.109 04/10
penny619:推 不會是業內專業人士吧 超讚分析!! 推 218.162.2.37 04/10
bencoper:推推推 推 61.58.67.159 04/10
Gato:太強了~~~~~~~~~~~~~~~~~~~~~ 推 218.166.103.13 04/11
goinghome:歐拉歐拉歐拉...太猛了啊...推! 推 210.85.225.198 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