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k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木星於6月3日被一不明天體撞擊,科學家原本希望能藉由撞擊之後的殘骸研究這個天體性 質,但經哈柏太空望遠鏡於撞擊3天後的6月7日,以3號廣角行星相機在紫外波段仔細觀測 後,卻沒在木星大氣雲頂發現任何撞擊痕跡,顯示這個天體撞擊進木星大氣的深度不夠, 沒有在木星大氣中爆炸成火流星,因此木星大氣沒有受到任何擾動而形成如1994年或2009 年受到撞擊時產生的暗斑。 6月3日在木星大氣表面發生的閃光大約持續2秒左右,科學家目前相信成因應該與地球上 發生的流星相同。當流星以高速墜落行星大氣時,流星前方遭擠壓的空氣因壓力升高而產 生震波,使流星體被加熱到極高溫的程度;這個熾熱天體快速穿越大氣層時,被加熱的大 氣氣體和被蒸發的流星物質便在流星後方留下一道明亮的痕跡,不過這些物質在數秒內就 快速冷卻而消散。 科學家並不確定行星被大流星體撞擊的頻率,但一般認為木星大約每幾個星期會發生一次 地球偵測得到的撞擊事件,但常因撞擊閃光瞬間即逝而錯失,有時即使用錄影機錄到撞擊 畫面了,也以為是雜訊或宇宙線撞擊而沒注意到。如果能常態性監測木星並計算其被撞擊 的速率,或許可藉此推展到整個太陽系去。 除了搜尋撞擊痕跡外,由於木星的南赤道暗帶(Southern Equatorial Belt,SEB)在數 個月前突然消失,科學家也藉機檢視這個現象。在哈柏影像中,SEB雖尚未出現,但在更 高緯度之處出現了一條氨氣冰晶組成的白色雲帶,遮蔽了原本比較深、比較暗的雲帶。 按照過往經驗,科學家預測這個氨雲在幾個月內應該會逐漸消失,消失過程中應該會因氣 流下沈而形成大量暗斑。SE上一次消失發生於1970年代,當時的儀器設備並不夠好,無從 得知消失和復原的原因。現在科學家打算好好研究,希望能找出造成木星大氣發生如此劇 烈變化的原因。(文/引用自臺北天文館網路天文館網站) -- 當深夜來臨時,一陣微風吹來,空氣分子的震盪,成了絕響 。 小心!! 有阿宅滲入!! http://www.wretch.cc/blog/qqw521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9.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