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pecialm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獨一無二的費曼》寄不到的情書 愛倫‧萊特曼(Alan Lightman)/作童元方/譯 艾爾琳的愛與死 大約也就是這個時候,長期受高熱與疲倦折磨的艾爾琳,診斷出是患了肺結核。 她短暫的人生中、日後大部分的時光,都是在療養院裡消磨盡的。 在父母的強烈反對下,費曼與艾爾琳結了婚。 在史泰登島上的市政府辦公廳內,婚禮的證人,是兩個隨便拉來的陌生人。 一九四二年,普林斯頓的許多物理學家開始奔赴各地,參與各種軍事計畫的研究: 有去麻省理工學院的放射實驗室的,有去芝加哥大學的; 有去柏克萊,也有去田納西州的橡樹嶺的。 而仍留在普大的費曼則與奧勒姆(Paul Olum)和威爾森(Robert Wilson) 合作研究一種儀器,在不能分裂的鈾元素中找出可以分裂的狀態。 此為「曼哈坦計畫」之始。 一九四三年三月,費曼與艾爾琳搭火車到了洛斯阿拉姆斯。 艾爾琳住進了聖塔菲的長老會的療養院,而費曼則住在洛斯阿拉姆斯的軍營裡, 每一個周末在坎坷不平的路上開二十五哩去看她。 在洛斯阿拉姆斯,從康乃爾來的核子物理學家貝特(Hans Bethe), 負責所有的理論研究工作。貝特這個人,性情冷靜、仔細,又很專業。 而費曼呢?則是反應迅速、無所畏懼、直觀行事、而又目中無人。 但他正好是貝特一心要尋找的人物。 他把二十五歲的費曼從年紀較大、資歷較深的物理學家群中拔擢出來,讓他當一個 研究小組的組長。費曼在此解決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 即是中子如何在鈾原子群中跳來跳去,從而開始了一串連鎖反應。 一九四五年夏,艾爾琳去世了。兩年以後,身在康乃爾的費曼,正陷於理論研究苦思不 得其解的困境之中,二十九歲的他遂寫了一封信給死去已兩年的妻子,寫完了收在盒子 裡,從此再也不看。費曼過世以後,葛雷易克發現了這封信,其中部分如下: 親愛的艾爾琳: 我愛慕你,甜心。 自上次寫信給你後,至今已這麼久了--幾乎是兩年了。 但我知道你不會怪我,因為你了解我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固執但還實在; 還有,我想,已經沒有寫信的理由了。 但是現在我知道我親愛的妻,我遲遲沒有做的,是早就該做的……我要告訴你我愛你。 我要愛你。我會永遠愛你。 我發現很難懂自己的心理,在你死了之後還愛你是什麼意思--但我還是想撫慰你、 照顧你--我也想你愛我、喜歡我。我想有了問題就跟你討論…… 附註:請別怪我不寄這封信給你--我不知道你的新地址。 艾爾琳的死,是費曼一生最大的悲劇。 雖然他後來也有許多情愛之事,有短暫而不愉快的第二次婚姻, 以及與關尼絲(Gweneth Howarth)的第三次; 這個婚姻當中,他生了兩個孩子,顯然是令他滿意的。 但葛雷易克認為費曼從此再不讓任何人接近他了。 葛雷易克同時認為費曼也許視許多女人如「性物」, 因為他覺得無人比得上他第一位妻子。 在他的餘生中,費曼所追求的只是美麗的女人,有些是他朋友、有些是他同事的太太, 可是他對她們是否能做才智相當的伴侶,完全沒有興趣。 他對女人的態度可從他在一九六五年諾貝爾獎所致答辭的結論中看出來: 我年輕時愛上的舊理論,現在又如何呢?哎!我要說,它已變成老太婆了。 她再無一絲動人之處遺留下來,今日的青春少年看見她,再不會怦然心跳了。 但對任一老太婆而言,我們所能說的最高讚辭, 也不過是:她是一個好母親,而且生了幾個優秀的子女。 費曼二十幾歲的時候,費曼故事就開始流傳了。 他在聽說了這些故事後,光之采之,再重新發揚出來。 他以自己之粗枝大葉、欠文化修養的英雄形象而過足了癮。 葛雷易克寫道艾爾琳死了以後,「那可以讓強烈的感情摧毀的費曼, 那位被羞怯、憤怒、憂慮、悲慟,或是沒有安全感所刺傷的男子-- 再沒有人能接近他到看得見他是誰的程度了。」 朝永、施溫格與費曼 三位諾貝爾獎得主 費曼終於從康乃爾的沮喪中穿雲而出,四0年代末, 做出了藉之而得到諾貝爾獎的研究。 他指出了電子如何與電磁輻射相互作用--比如無線電波--還有其他充電的粒子。 他的理論?叫做量子電動力學,已經由實驗證明了比任何自然理論更加準確。 量子電動力學預測電子的磁力是1,00115965246; 而測出的值是1,00115965221。量子電動力學解釋了「所有」電的和磁的現象, 包括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所經驗的一切,不過重力要除外。 費曼與日本的朝永振一郎(Shinichiro Tomonaga)、美國的施溫格(Julian Schwinger)同獲諾貝爾獎。 他們二人是分別獨立導出自己的量子電動力學計算的程式的。 他們二人的計算程式比費曼的難解得多了。施溫格在許多方面都是費曼的「反粒子」。 他衣飾考究,一絲不苟,開著黑色的凱迪拉克,談吐優雅,慣用帶著附屬子句的長句, 講課不用筆記,而最得意的是:他偶爾會用一個沒有用過的方法,去做複雜的數學計算, 做完了,鞋上居然沒有一點粉筆灰。 費曼在諾貝爾獎以外的貢獻 費曼對物理還有兩個主要的貢獻,一為超流體,一在弱作用力。 二者都配再得一次諾貝爾獎。就超流體而言,他發展出一個理論上的解釋: 流體是完全沒有摩擦力的,所以偶爾會滑過燒杯壁, 穿經細微得連氣體都穿不過的小洞。弱作用之為兩種核力之一, 他也研究出一套理論來。這兩套理論都是在他度過後半生的加州理工學院發展出來的。 費曼在那兒的對手葛爾曼(Murray Gell-Mann)也在獨立研究中達致弱作用力的理論, 系主任明智地安排他們兩位合寫一篇論文,把二人的重要研究發表出來。 葛爾曼,也跟施溫格一樣,與費曼很不相同。 葛爾曼對科學的興趣範圍狹窄,但對科學以外的事物卻興趣廣泛; 而費曼呢,則全神貫注於所有的科學,而對科學以外的東西卻幾乎是毫無興趣。 在加州理工學院,費曼愈來愈關心教育了,雖然他沒有耐心指導學生做論文。 一九六一年,加州理工學院決定要修訂學校的物理課程,請費曼幫忙。 他站在黑板前講課,先是對大一新生,後來是對大二學生,一共講了兩年。 他的講法是從原子開始,逐漸講到比較大的現象,如池上的雲朵和顏色, 再回到較小的,如電子和量子的世界。 不用參考書籍,費曼漸漸築起整座物理的殿堂,如他所了解的那樣; 慢慢建起一個物理世界,如他所看見的一樣。 不久,研究生和其他教授也跑來聽他上課。 費曼在加州理工學院物理課堂上所講的, 最後合成三卷的《費曼物理講義》(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 世界上幾乎每一個專業的物理學家的書架上都找得到。 這些講演的原來目的,最終沒有達到。 因為講演的內容表面上看來簡單,實際上卻是既深刻又精微的。 然而這套書卻是人類思想的一大勝利,與亞理斯多德的全集, 笛卡兒的《哲學原理》?]Principles of Philosophy), 還有牛頓的《原理》(Principia)可以並列於西方文化史中,絕無愧容,也無遜色。 費曼是以他在量子電動力學上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獎的。 即電子如何與輻射、以及與其他的帶電粒子交互作用的量子理論。 電子是最簡單的電粒子,通常出現在原子的外部。 他們他們產生光,產生其他形式的電磁輻射,以及原子與分子之間大部分的相互作用。 量子物理是次原子世界的物理,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共為二十世紀物理的擎天雙柱。 量子物理的理論基礎奠基於二0年代, 主要是薛丁格(Erwin Schrodinger)、海森伯(Werner Heisenberg) 和狄拉克(Paul Dirac)三人的功勞。 量子物理的基本觀念是:物質的粒子有時好像即時在幾處運動。 這種有關位置的不確定性在肉眼可見之物上是微不足道的; 但在次原子的粒子上就特別重要。 這個不確定性的現象在電子上一再觀察到,而且後果非常嚴重。 量子物理另一個重要的觀念 ,也是從實驗推論出來的。 這個觀念即是:物理上的量與能相同,是不能分成較小的數量的, 但是卻有最小的、不能分的單位,叫做量子。 好比美國幣制裡最小的單位叫做「分」一樣。 這兩個觀念不僅違背人的直觀,而且與一九00年以前的牛頓式世界觀相牴觸。 為了要在數學上形容這兩個量子物理的基本觀念, 薛丁格、海森伯與狄拉克的學說都必須用機率,而不是用定性去表示質與能。 如此,在牛頓的模型中,一個物理定律會顯出粒子在一力的運動之下, 如何從A行到B的。而在量子的模型中, 一個物理定律會顯出機率如何使粒子在一力的運動之下在不同的位置上演變。 【2001/07/02 聯合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58.16
FATTY2108:推薦這篇文章140.119.232.245 04/13
ht30439:借轉~ 218.160.125.27 04/15
> -------------------------------------------------------------------------- < 作者: guilehsu (GuileHsu) 看板: specialman 標題: Re: 費曼 時間: Thu Apr 14 14:36:58 2005 ※ 引述《dontmind (沒書卷可以拼了)》之銘言: : 他在長島的伐洛克威念高中時,與他同在數學隊的一位隊友回憶道: : 「比賽的時候,數學題目還沒有念完,他就以一種自發的悟性解了出來; : 對方還不知道怎麼著手計算,就看見他大模大樣地寫下一個數字,接著畫上個圈, : 然後他會大聲舒一口氣。」 這篇轉貼的文看完,感覺費曼是的應用直覺靈感的高手 沒有什麼道理,覺得應該要這樣,所以就去作了...... 不曉得各位的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