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pecialm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AUQ (與你零距離)》之銘言: : : 著實令人玩味 : 這也是企業宣傳的手法 : 藉由把場面和聲勢搞大 : 讓市場或是學生產生一種對方是"知名大企業"的形象(也許它並沒想像中這麼大) : 吸引優秀學生和人才會去應徵 : 最後就變成一種循環 : 市場就是這樣,大者將越來越大,強者將越來越強 : 世界冠軍?這樣的公司也許對於台灣這種小國家算是超大 : 外國也許規模普通而已 : 這種世界冠軍感覺是自己關起門來爽的而已 在台灣說他超大 也還太抬舉這公司了...:) : 當然我承認要拿到冠軍至少也得打敗不少人 : 有一定的實力在 : 不過大家也不太需要過渡渲染 : 媒體的話參考一下就可以了 : 倒是企業藉由舉辦這種點子或是創意競賽 : 卻未提供對等的報酬(說實在話,光是提供一個priority根本是毫無誠意可言) : 令人感覺以廉價換得學生的最新創意之嫌 : 這可謂是高招 : 學生的胃口多半不大 : 值得一心追逐這種看似光環之假象的人一點反思的空間 嗯 非常同意這位同學的說法!!! 這種策略其實在商場上滿常見的 最容易吃虧的就是在學學生 台灣比較有名的是 工業銀行的創業大賽 全部比賽"總"獎金才500萬 分一分 買辦公室器具都不太夠用 這還不包括滿多比賽會有不為大家所知的先行條例 諸如得獎作品先行發行權歸舉辦公司所有 (講難聽一點,這只是企業廉價收購創意的管道而已, 世界第一是企業自己封的 真正一流的作品及作者 真的願意參加這種比賽嗎?) 不過如果是國家設置的比賽又是另一回事了... 國科會 中研院 智產局 辦的許多競賽,發明展真的是為拔卓人才.. 得獎作品都是待價而沽的自由身 前幾年台大電機研究所奪下的經濟部全國發明展(與半導體相關) 和出身的國科會的AI設計師(聽說是醫科學生!?個人不大相信) 都是滿典型的例子... 講現實一點,比賽層次高低, 看比賽結果能為獲獎者帶來多大的利益 就能知道個大概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61.82.59
bottger:可是loreal的確是一個超大的公司阿... 推 61.216.61.139 04/06
AUQ:還好吧並沒很大,除了在亞洲有幾個據點以外 推 140.129.69.56 04/06
AUQ:總部在法國以外,其他西方世界並沒多少據點 推 140.129.69.56 04/06
bottger:併購了好幾個知名品牌,化妝品界大概夠大了 推 61.216.61.139 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