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pecialm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聯合新聞網 【本報記者劉峻谷】 在台北市天母地區與她錯身而過,不仔細看,不會發現她是個遊民 。因為她受過高等教育,過「高等」遊民的生活。 四十四歲的傅姓女遊民曾是北一女名列前茅的高材生,國立政治大 學銀行保險系,曾到美國留學七年;五年前起,她四處流浪,衣,穿 回收衣服,泡免費溫泉;食,到宗教慈善團體或佛堂用餐;住,睡在 有產權糾紛蓋了一半的空屋;行,搭乘百貨公司免費接駁車。昔日的 才智,讓她善於收集資訊,善用社會資源,日子過得逍遙。 傅姓女子說話輕聲細語,嗓音甜美猶如廿歲的少女,常穿一件綠色 碎花連身衣褲,長褲截一半變成半短褲,褲邊有碎碎的流蘇,腳上是 一雙長筒雨鞋剪裁的短筒包鞋;為了透氣,還在鞋上剪了幾個花樣。 她說:「這雙晴雨鞋,四季都可穿!」 ●她不願多提身世 家境不錯 曾經做過看護 對於她的身世,傅女一語過帶不願提起。據側面了解,傅家家境不 錯,雙親已逝,她有三位哥哥,其中兩位住台灣。民國七十四年她赴 美留學不順遂返台後,三哥、三嫂對她照顧有加。她後來遊走各醫院 當看護,因為常要求植物人、中風老人或重度殘病患起床運動、吃飯 、擦屁股,而時與病患家屬起衝突。她理直氣壯地說,病患一直躺在 床上怎能康復,要他們起床運動,錯了嗎? 「觀念沒有錯,但用錯了地方!」傅女的家屬說,她到美國念書期 間,認為美國福利制度是最人性的制度,從此不滿台灣社會。她說「 不知道是社會遺棄了我,還是我遺棄了社會。」 ●帶她看心理醫師 有沒有病 要醫師用看的 傅女家人指出,傅女認為「得到,不必一定要有付出」,所以不願 到任何需要付出、講求回饋的地方工作或換一頓飽餐,她將欲望降到 最低,只需維持身體生存即可。 家人一度認為她精神有問題,帶她去看心理醫生。醫生誘導她講話 ,傅女講不到三分鐘就不講了,她說「既是醫生,用看的就應該知道 我有沒有病!」最後連醫生也沒輒。 家人勸她再找工作,她說,眼睛有乾眼症,不能長時間看營幕或閱 讀;話講久了喉嚨會不舒服;脊椎痛不容久坐,膝蓋受傷不能久站, 無法工作。對於外人批評她「好吃懶做」,她不以為意的說,每個人 都有自己的人生觀,流浪是世界上最好的職業。 ●不接受兄長接濟 降低物欲 得到不必付出 不當看護也不願再接受兄長的接濟,傅女開始流浪,實踐她「只要 維持生存,每天過著閒情逸致」的生活。為了解決日常的食衣住行, 她在天母地區找到一處蓋了一半、有產權糾紛遲未復工的空屋居住, 雖然沒水沒電,防風防雨沒問題,只是跳蚤、蚊子多了些。她認為蜘 蛛可以吃蚊子,所以從不清掃牆上的蜘蛛網。她在此一住就是兩年。 一天只吃中、晚餐,天母地區自助餐店常施捨她當天沒有賣完的飯 菜,有時候到佛堂吃免費素餐,要是佛堂要求她做簡單的打掃工作, 她馬上換一家用餐。如果有人請她吃飯,她會要求去「吃到飽」的自 助餐;用餐的前卅分鐘不能講話,以利她好好地、專心地飽餐一頓; 期間不斷將不易腐爛的食物塞進袋子,準備下一餐、甚至是明天的食 物。 她擁有的衣服約十件,季節變換她就到舊衣回收箱找合適的衣服, 有什麼穿什麼,不合適就自已改;拿條繩子串只電子表就成了項鍊, 天氣熱了,扯斷長褲改成半短褲,涼爽透氣。 「散步,是我現在唯一的運動。」傅女說,天母地區一個小時腳程 範圍內都是她散步的區域,散步去找吃的,散步到育幼院、醫院洗澡 洗衣;邊散步邊思考,不想走,就搭附近醫院、百貨公司的免費接駁 公車到士林夜市走走。 ●流浪也有厭倦時 刑滿出獄 開始想找工作 六月上旬SARS疫情稍緩,北投溫泉業者為了提振買氣,十五家 溫泉飯店推出一星期免費泡溫泉專案,她足足泡了一星期免費溫泉。 她說,天天泡溫泉洗澡真舒服。 家人對她仍抱著希望,三哥為她繳健保費、為她買醫療意外保險, 每星期要求她回家一次領零用錢,期望她能自立自強。今年初,傅女 為了果腹而行竊觸法,被處拘役卅日。刑滿出獄接受更生保護會士林 分會的輔導,開始有了想找工作的欲望,家人得知後相當高興。 她說:「雖然流浪是最佳的職業,但也有厭倦的一天。」她想找工 作,希望能找到拯救快倒閉商店或企業的企劃工作。近日她找到的第 一份工作是到更生保護會士林分會打工,用電話追蹤甫出獄更生人的 工作情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70.99.244
KAEDA:厲害!厲害! 推 140.112.68.180 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