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pecialm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icoletzeng (我愛足球的帥勁)》之銘言: : 沒特別意思只是忽然想到 : 有沒有台大醫科年完不做醫生的阿? : 例如因為家庭因素去當上班族之類的 : 我覺得這樣應該挺有趣的吧? : 有人能分享一下嗎 ? 有阿 轉錄一篇文章 作者: nimitz (暑假結束了) 看板: hotboy 標題: 黃家姐妹 都上台大醫科 卻都轉行 時間: Fri Jul 25 00:21:24 2003 一家兩姐妹都考上台大醫科的並不多見;考上後幾年又都轉行的,台灣僅此一家。黃家兩 姐妹 -- 數學學者黃項平、經濟學者黃貞穎,均曾是台大醫學系的高材生,現在卻與「醫」 毫不相干。黃項平畢業後,受完住院醫師訓練後,不戀棧白袍生涯,轉而追求狂愛的數學; 妹妹黃貞穎則在醫學系三年級時即降轉經濟系。在別人眼中被視為「怪胎」的黃家姐妹說, 她們只是忠於所選擇、選擇所鍾愛的。 黃家姐妹在學成績優異。黃項平是全國前十幾名的高分考取台大醫學系,小 2 歲的妹妹黃 貞穎民國 76年參加大學聯考,更是丙組「榜眼」,兩姐妹成了台大醫學系前後期的學姐妹 旁人談起這對姐妹,只以「優秀人種」形容。 但優秀人種不一定會遵循世俗的「遊戲規則」 -- 學醫、當醫師。黃項平讀完醫學系 7 年 課程,並考取醫師執照後,毅然決然地放棄「錢」途一片大好的白袍生涯,轉而報考台大 數學研究所。黃貞穎說,姐姐和自己不同,「轉行改途」的理由很明確-- 就是為了追求自 己的狂愛「數學」;打從求學時代開始,姐姐只要一談到數學,就散發出愉悅的神情,即 使醫學系課業繁重,還是經常選修數學系的課,那種性向和喜歡是很鮮明的。 勇於追求理想的黃項平,在取得台大數學系碩士學位後,又赴美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攻讀 數學博士,目前已學成返台,在清華大學國家理論科學研究中心數學組擔任客座助理教授 職務。她的求學路比別人轉了更多彎、也更曲折,卻更忠於自己所愛。 有了姐姐的「示範」,黃貞穎在醫三升醫四那年,毅然決然降轉到台大經濟系二年級,此 一「勇敢」之舉,當時還轟動校園。現在回想起來,黃貞穎說,其實她也不知道自己喜不 喜歡念醫或當醫師;轉系的理由很單純,只是為了不想背誦一大堆醫學教科書,因此在熬 過課業壓力繁重的醫 3 後,轉向理解多一點、背誦少一點的經濟系就讀。 她花 6 年時間才過完大學生涯,畢業後又申請到美國名校哈佛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由於 求學之路走的不是「直線」,從學士到博士她花了 12 年時間才走完,4 年前回到台大經 濟系擔任助理教授。她說,校園的學術工作很適合她的個性,因為做學術就是要不斷探索 新的問題,頗符合她喜歡變化的個性。常有學弟妹問她,不當醫師而當學者的感覺如何? 她總認為,做研究很花時間,要能忍受寂寞、更要有毅力,有時也會沮喪,壓力也不小, 而壓力源往往就是自己。這就是她現在的生活寫照。 已為人師表的黃貞穎,回頭想想過去的「驚人之舉」,她說,過程中也曾有過後悔的情諸 ,但整體來說,還算喜歡現在的生活,不過,她強調,自己當年並未經過審慎的思考就做 出轉系決定,不足以成為學弟妹的「樣板」;倒是姐姐,很清楚自己要什麼才做改變。 她以過來人的心情提醒新一代學子,有機會應多了解自己所學以外的事物,包括:其他科 系在學些什麼,或是多了解別人及別的事,可以多與社團朋友接觸、多聽外系的課,感覺 自己興趣之所在,才能找出一條適才適性的道路。 黃家兩姐妹放棄很多人嚮往的行醫路,但均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有很出眾的表現。黃貞穎 笑說,家裡就只有我們兩姐妹,也都考上醫學系,卻沒有人成為多金的醫師,父母確實失 望、遺憾過,但事過境遷已10幾年,父母見兩姐妹各擁有一片天,已不再提「怎麼不當醫 師」這件事了。 【2003/07/24 民生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18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