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pecialm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2624&p=1 陳垣崇獨行15年 每年要救活上千個新生兒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966 期 作者:楊欣怡、胡釗維 出身醫生世家的陳垣崇,一再放棄名利雙收的絕佳機會,堅持從事研究,最終發展出先天 性罕見疾病龐貝氏症的解藥。這個新藥所能救活的病童人數,將超越一般醫生終生的行醫 成就。 凌晨一點十分的台北,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陳垣崇,被一通美國越洋電話叫醒 :「Congratulations! Dr.Y.T.!」。原來是他所研發的龐貝氏症解藥「Myozyme」,獲得 FDA(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與EMEA(歐盟醫藥品管理局)核准上市! 這一天,二○○六年四月二十八日,陳垣崇在世界醫藥史上寫下紀錄。因為從此,全球每 年上千名的龐貝氏症新生兒,都將因此遠離「平均壽命六個月」的詛咒,估計此藥的市場 商機超過十億美元。 陳垣崇,也成了台灣第一位從實驗室發展新藥,一路做到獲核准上市的科學家。但為這一 天,陳垣崇其實已經走了十五年孤獨之路。 理念。 放棄當醫生,選擇冷門的遺傳學 故事得從陳垣崇二十六歲,出國攻讀冷門的人類遺傳學博士說起。出身醫生世家的陳垣崇 ,父親是小兒科權威陳炯霖,從小被不斷鼓勵傳承衣缽,但即使他天資聰穎,甚至以第一 名資格保送台大醫科,他卻對當醫生興趣不大。 台大醫科六年級時,他對當時剛出現的全球第一個人類定序基因著迷,「生命的巧妙都在 基因上,」他因此棄眼前名利,選擇漫長的研究之路。「這甘賺有呷?」(台語)陳垣崇 母親這樣質問著。 在美留學,最苦的並非物質匱乏,而是親友的冷嘲熱諷。有人懷疑他想逃避在台服務兩年 的義務,直接赴美開業;也有人揶揄曾是明星學生的他,如今前途茫茫。當時,他大學時 的死黨——第一家庭醫師黃芳彥,已在新店開業,月薪至少是他獎學金的二十倍。 連幫忙補貼家用的妻子都被問:「妳不是嫁了個醫生嗎?怎麼還要出來工作?」陳垣崇每 天在實驗室研究,早出晚歸,年紀還小的二兒子都以為他是陌生人,見到他就哭喊著往母 親懷裡奔去。妻子晚上忍不住抱怨:「你這麼忙,生活又這麼苦,我們離婚算了,」睡眼 惺忪的他卻總是回答:「等我醒了再討論吧。」 執著。 白天教書,晚上看診後鑽進實驗室 三十六歲,陳垣崇成為杜克大學助理教授,並兼任門診醫師。當時,他看診時發現,「嬰 兒若診斷出有龐貝氏症,等於宣告死亡。」雖然這種先天性罕見疾病是個冷門領域,但他 卻一股腦兒的往裡頭鑽。 他白天授課,晚上看診後就直奔實驗室投入研究,終於讓他發現:龐貝氏症的起因,是由 於患者天生缺乏分解肝醣的酵素,導致肝醣積存在肌肉與心臟裡,而造成肌肉無力與心臟 肥大。他告訴自己:只要能找到進入肌肉與心臟的酵素,龐貝氏症患者就能得救。 然而,這並不容易,因為,一直以來,分解肝醣的酵素只要一進入人體內,在到達肌肉與 心臟之前,就已被血液提前攔截吸收,因此,「必須要讓研發出的酵素,能夠帶著只有心 臟與肌肉細胞能認得的密碼,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而要從哪裡找到帶有密碼的酵素, 就成了陳垣崇最困難的工作。 一九九一年,已升任為杜克大學醫學中心教授的陳垣崇,決心帶領團隊尋找龐貝氏症的解 藥。經過五年多的反覆試驗,陳垣崇終於從倉鼠身上,找到所需的密碼酵素,並且在鳥類 臨床實驗上證實有效。 可是,這個市場在大藥廠的眼裡卻如同「裝滿稻穀倉庫裡的一袋糙米」,生產解藥的投資 又相當昂貴,他的研究乏人問津。 直到一九九七年,他透過當時也在杜克大學任教、現任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的介 紹,認識了中國橡膠董事長辜成允,才終於獲其轉投資的藥廠Synpac,每年二十五萬美元 的贊助。也因此,讓他得以進行重要的第一次人體臨床實驗。 這雖是個重要里程碑,但「卻是一段很痛苦的回憶」,他的語調沉重,「三個嬰兒中,我 們只救活了一個。」 三個臨床實驗的小嬰兒,分別編號為一○一、一○二、一○三號。前三個月,他自己二十 四小時待命,監看嬰兒的反應。每星期至少會有兩、三天,他總在半夜睡夢中,被叫到醫 院裡去。 龐貝氏症的病童肌肉無力,全身像沒有骨頭般軟綿綿,嘴巴無法合上,必須使用呼吸器, 心臟更可能隨時停止跳動,比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早產兒更難照顧,台大小兒部醫師簡穎 秀表示。 總算,最難熬的前三個月過去了,三個接受治療的小嬰兒都順利存活。當外界都認為陳垣 崇的第一期臨床實驗成功時,更大的問題卻也接踵而來。 挫折。 臨床實驗告捷,卻成為眾矢之的 首先,臨床實驗的成功消息一傳出,竟引來許多龐貝氏症病童家庭的不滿,原因在於他們 花了三年、上百萬美元產出的解藥,只足夠三個小嬰兒十八個月所需,其他患童的家長仍 只能眼睜睜看著死亡的恐懼在身邊降臨。 當時,有人找參議員關說,有人投書FDA,甚至有人到杜克大學威脅工作人員。焦急的家 長,人人都希望自己也能參與實驗。理應是龐貝氏症患者救星的陳垣崇,竟成為眾矢之的 ,認為他藉此自抬身價。 當時《紐約時報》甚至為文,描述父母們看到藥物可以治療而燃起一線生機,但最後卻無 法加入試驗的絕望。陳垣崇看了報導後,立刻寫了一封公開信函,刊出時《紐約時報》為 他下了一個標題:「A Doctor's Helplessness」(一個醫師的無助),道盡大量生產新 藥需要極佳的設備,他也無能為力。 更糟糕的是,第一期臨床實驗才過半年,一○一與一○二號的健康開始惡化,體內出現排 斥Myozyme的抗體,「他們的意識都很清楚,也可以張大眼睛看著你,跟你說話,但他們 卻看著自己的身體開始失去知覺,清醒的走向死亡。這比植物人更可怕。」陳垣崇說。 原因在於,這兩個患童開始接受治療的時間已晚。由於沒有把握黃金早療期,這兩個小嬰 兒,相繼在三年後死亡。幸好,參與臨床實驗的一○三號患者,順利度過危險期,病情獲 得控制。 使命。 放棄到大藥廠任職,發願再研發新藥 陳垣崇花了將近十年的研究終於證實,龐貝氏症患童只要在三個月內的黃金時期開始治療 ,並固定每個月兩次注射Myozyme,就有機會像正常人一般。 此時,當年視陳垣崇研究為無物的國際藥廠,相繼回頭與陳垣崇接觸。開出的條件是:只 要陳垣崇肯點頭,放棄杜克大學教職,就可以立刻到大藥廠去任職要津,賺取數倍薪水。 甚至,還有人願意提供資金讓他成立公司,一旦解藥上市後,就能分享到鉅額權利金。 然而,陳垣崇拒絕了,「那不是一個醫生科學家該做的事。」他說:「我是做研究的人。 」 二○○○年,美商健臻(Genzyme)藥廠,決定花五億美元,向台灣中橡買下專利,並在 愛爾蘭蓋廠製造此藥,讓該解藥進入擴大量產的第二期臨床實驗。基於醫學倫理,陳垣崇 無法直接參與解藥的後續工作,只能擔任顧問,協助第二期臨床實驗的進行。 此時,在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的力邀下,陳垣崇決定回台灣,擔任中研院生醫所所長。 陳垣崇開玩笑說,當時念台大醫科的同學,多數都已經退休到美國定居,「人家是去美國 享清福,我卻是回來台灣重新開始。」 當年首批接受Myozyme治療的一○三號,到今年七月即將滿七歲。坐在中研院生醫所裡, 陳垣崇看著從美國寄來的一○三號的健康照片,他笑了。接下來,五十八歲的陳垣崇,還 準備從台灣再出發,即使沒人看好,他還是立願要研究出下一個先天性罕見疾病的解藥來 。 陳垣崇當初沒留在醫院裡,當個熱門的小兒科醫生,但如今,每年因他而得以生存的小孩 人數,已超越一個小兒科醫生能力所及。 陳垣崇小檔案 出生:1948年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士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人類遺傳學博士 經歷: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遺傳系主任 現職: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 【小辭典】龐貝氏症 龐貝氏症是第17對染色體基因異常,缺乏可分解肝醣的酵素,造成器官無法正常運作,發 生率約五萬分之一。 龐貝氏症症狀大致分為嬰兒型與成人型兩種,前者約在6個月左右發病,常在1歲前就死亡 ,心臟、骨骼、呼吸、肌力均嚴重損害,心肺衰竭為最大死因。後者約在20至60歲發病, 四肢無力,最終死於呼吸衰竭。(楊欣怡整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29.118
temari:感動至極 07/30 18:43
wayways:感動...T_T 07/30 19:16
flowershirt:好偉大... 07/30 19:45
whackup:真男人 07/30 23:14
bryan7404:真感動 07/31 08:26
Dehoff:人世間的天使~~我尊敬你 07/31 13:02
zselon:推一個 07/31 19:12
apris:好偉大! 07/31 23:23
MRkitty:博士棒棒 08/01 08:50
odnsky:感動 真偉大 08/01 11:53
shuishing: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好感動~"~ 08/01 16:44
Darius1979:真正的醫學博士 !!! 08/01 23:22
starbow:太帥啦~~~~~~~~~~~~` 08/01 23:48
Zionward:李遠哲似乎在這個故事裡是個正派角色? 08/02 00:53
poopzz:感動...我要多學習 08/02 11:43
goddad:感動 這才是男人!!! 08/05 16:41
YAKATA:叫他出來選立委吧!天使級的好人。 08/06 00:22
KAEDA:等我醒了再討論吧。 XD 08/06 00:41
withrain:偉大到感動我了!很少慢慢看全部仔細看完的文章了! 08/13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