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pecialm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publish.lihpao.com/Education/2006/05/06/06A05061/index.html 伴蝶70載 陳維壽全心守護 【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台灣第一位「蝴蝶爺爺」陳維壽的傳記《追蝴蝶的人 ──陳維壽的七十年蝴蝶夢》昨日舉行新書發表會。他4歲時,偶然目睹蛹羽 化成蝶的過程,開始與蝴蝶結下不解之緣,從追逐蝴蝶的少年,到成為保育蝴 蝶的先驅,超過半世紀,他將一生獻給彩蝶。 陳維壽剛上幼稚園時相當害怕,整天哭啼要母親陪伴,一回母親溜回家,他意 外在學校樹叢上發現一個蝶蛹,起初以為是會擺動的花蕾,某天蝴蝶破蛹而出 ,「好醜!」這樣想著的他正想拿石頭打下「蟲子」,沒想到牠卻展開囊袋, 變成一隻蝴蝶。此後他便對蝴蝶著迷,並許下建造蝴蝶皇宮的夢。 從蝴蝶迷到守護者 陳維壽從中興大學植病系昆蟲組畢業後,回母校成功高中教書。曾經他也如法 國電影《蝴蝶》中的標本家,不斷蒐集、尋找各品種的蝶類,但當台灣漸漸從 滿天飛蝶,變成一蝶難求的情況時,他下定決心保育蝴蝶。 1968年,他原想在圓山舊動物園設館,但因動物園遷建計畫延宕,及昆蟲館工 程設計發生錯誤,只好暫於成功高中校內設館。在缺乏經費及完善設備的情況 下,陳維壽在成功高中成立生物社,並將自己大半輩子的昆蟲收藏、蝴蝶標本 全數捐出。多年來除教育局零星的經費補助外,多由陳維壽師生自掏腰包維持。 從手心變出蝴蝶 近年保育概念較為盛行,蝴蝶館已成為成功高中最大特色,校方也致力於多元 化發展,不少學生因此對生物、自然科技產生濃厚興趣。陳維壽的學生,也是 前環保署長郝龍斌即表示,全因他的引導,使他走上生物這條路。陳維壽與中 華民國動物保護協會聯繫後,動保協會也將蝴蝶列為保育對象,並舉辦演講與 研習會,讓北部的生物老師進修學習,擁有專業的知識。 陳維壽表示,這些研習完全免費,「我希望讓種籽教師有專業的知識,傳達保 育蝴蝶的概念。」他獨創「動態象形教具」,以生動的模型向學生解釋蝴蝶的 一生,深入淺出的說明加上圖示,讓人印象深刻。他在講解蝴蝶生態的最後階 段,總有一隻大白斑蝶由手中飛出,「每個人都很喜歡這個!」 他笑著說,這活生生的羽化教學是他的獨門絕活,這款教具的設計,往往能吸 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大白斑蝶的翅膀上更有他以特殊馬克筆繪上的顏色,讓蝴 蝶變成「陰陽蝶」,除了讓學生驚嘆,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與想像力。 盼望再造蝴蝶王國 陳維壽強調,只要願意進修的生物老師,主動與動保協會聯繫,上完研習課程 ,即可將教具免費帶回,「我希望大家能更親近蝴蝶、喜愛蝴蝶!」 陳維壽認為,目前台灣保育蝴蝶的概念還不錯,但仍有進步空間。雖許多學校 也在復育蝴蝶,然而都不是大規模的進行,這本是政府的責任,卻遲遲無具體 的行動。「像珠光鳳蝶,現已復育得很好,完全脫離絕種。」他認為過去台灣 靠「蝴蝶工業」維持生活,現在經濟穩定,該還給這些蝴蝶生存的空間與權利。 以國家公園的開發而言,陳維壽認為政府不應只重營利,而犧牲保育目標,「 全為觀光著想是不對的。」他以屏東縣龍田鄉為例,一位老師向他學習後,將 保育的觀念帶回村莊,大力推廣後,家家戶戶皆在門前庭園佈置花園,「後來 那裡變成蝴蝶村,一如幾十年前台北滿是蝴蝶的景象。」 他強調,保育與經濟發展並不是對立的,政府可取中庸之道,思索如何將蝴蝶 保育與觀光結合。而成功高中蝴蝶館因太老舊,目前已計畫增設蝴蝶新館,政 府願意負擔硬體費用,「可是設備費到現今都無著落。」預估應需3、4千萬, 否則陳舊的展示櫃無法更新,也無法增設影音導覽。 陳維壽希望政府能更重視,「因為這不只是科學教育,也是台灣的歷史。」過 去台灣的發展與蝴蝶的關係相當緊密,蝴蝶的興盛不但是集體記憶,同時也是 最好的文史教材。未來3年希望能籌備足夠的費用,以免成為另一個「蚊子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7.1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