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pecialm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從美國落腳台灣, 台灣前環評委員文魯彬律師因為愛這片土地, 三十年來不曾間斷對台灣環境保育的關注, 最終放棄了美國籍…… http://www.epochweekly.com/b5/061/4407.htm 文 ◎ 林巧蓉 攝影 ◎ 連震黎 過完年,趁著前環評委員文魯彬(Robin J.Winkler)比較有空, 約好到他辦公室採訪。 推開博仲法律事務所辦公室大門, 櫃檯前一位抱著小孩的年輕女子親切的打著招呼。 「莫非走錯地方了?」印象中,法律事務所都是很嚴肅的地方, 但這裏讓我感覺好像是到朋友家一樣舒服自在。 環保辦公室,節能又溫馨 原來這是文魯彬「環保辦公室」的具體實踐之一。 文魯彬鼓勵女性員工帶小孩來上班, 他說:「工作和生活應該緊密結合,我們是一個多元社會, 應該盡量讓小朋友和我們在一起,讓他們從中學習進入社會。」 文魯彬專屬的辦公室不大,但兩層樓設計的事務所卻有三個育嬰空間,僱有專業保母。 在辦公室附設集中托育功能,共享育嬰資源,也是環保的一環。 文魯彬鼓勵女性員工帶小孩來上班。 文魯彬在花盆旁設一座水生植物池,乾淨的水裏養著吃蚊子幼蟲的大肚魚。 很快的,我發覺另一個舒服自在的因素,是這裏室內的自然光,柔和而溫馨, 與一般隨時燈火通明的辦公室環境很不同。叮嚀節約能源的小提醒,隨處可見。 文魯彬說,「環保辦公室」不只是節約能源,它是一個概念, 包括提供員工一個有尊嚴的工作機會,在工作上能充份發揮所長,得到成就感, 回歸到一個人情化的辦公室。 我想,這正是為何這個辦公室的人從小寶寶到老闆,個個精神清朗愉快的原因了。 空中花園,廢輪胎種菜好香! 位在台北鬧區的「博仲法律事務所」是在大廈十二樓, 為了推動環保,也希望能提供同仁、鄰居一個可以在都市裏瞭解大自然的環境, 文魯彬和員工合作,把辦公室頂樓變成了綠意盎然的空中花園。 站在十三樓頂往外眺,文魯彬很高興自己擁有一個綠化屋頂。 不同於一般打造得美輪美奐的花園, 博仲的空中花園是用一個個廢棄的輪胎圈做成「花盆」, 原本種一些台灣原生植物,後來改種一些可食的蔬菜, 包括九層塔、香茅、芹菜、萵苣等。 文魯彬摘下一片葉子放在嘴裏嚼著, 並且用流利的中文說:「好香!」禁不住誘惑, 我也隨手摘了一小撮芹菜,把手中摘下的「美食」送進嘴裏, 每嚼一口,一股來自泥土的芳香就在口腔裏流蕩。 花盆旁還有一座水生植物池,裏面的水很乾淨, 可以看到一些魚,怡然自得的在水裏游著。 堆肥廁所,一點味道都沒有! 空中花園一角的台北首間堆肥廁所,環保衛生,一點味道都沒有! 辦公室隨處可見大自然的圖案。 座落在空中花園另一角落的是聞名遐邇的「台北首間堆肥廁所」。 木造古樸,乾淨舒適,提供「方便」之餘,也感謝朋友的「付出」。 文魯彬很自豪的說:「一點味道都沒有!」 因為上完廁所後,要用木屑和草料把身體解放的廢料蓋上, 二、三年腐化就可以變成花草需要的肥料。 環保堆肥廁所旁邊還有幾個大桶,有的堆放製作天然肥料用的落葉、廚餘; 有的接雨水灌溉花和菜。 由於辦公室不開冷氣,為了讓室內溫度降低, 文魯彬在頂樓女兒牆四周種植爬籐植物,綠意盎然。 這些用心的舉手之勞,讓博仲去年用電量降低百分之十、用水量省下百分之四十五。 今年,他計畫在屋頂的一角裝置太陽能面板,自己產生電力。 減碳對抗全球暖化,樓梯走道牆上貼了一張「無煙梯道」告示, 醒目的提醒大家勿在此抽煙。 放棄美國籍,台灣是家鄉 文魯彬出生在美國,擁有傲人的法學博士頭銜, 一九七七年來台灣學習中文,當他踏上台灣這個美麗的寶島, 就被台灣人的熱情深深吸引住。 他說,不管他旅行到哪裏,當地人都很好客, 而且驕傲的拿出自己的土產和他分享。 原本預計只待上半年就回美國,想不到一待就是三十年。 二零零三年十一月,文魯彬放棄美國國籍, 正式歸化為台灣公民,成為標準的台灣女婿。 他說:「美國雖然是我的出生地,但是在那裏的二十多年, 我經常必須四處搬遷,沒有一個固定的地方。 我已經認定,台灣不是我第二個家,而是我第一個家鄉。」 抗癌,回歸簡單的生活 二零零二年底,文魯彬為律師事務所在美、歐、台間奔波, 一回到台灣,就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 經過診斷,當醫生宣佈他得的是肺癌, 只剩六個月的生命。他選擇放下一切到花蓮靜養。 在花蓮的日子,文魯彬過的是清靜的生活, 吃的是排毒養生餐,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日子過得很簡單。 打坐、採用生機飲食,癌症不藥而癒後, 文魯彬決定把自己多出來的生命回饋給他所愛的這塊土地。 至今,文魯彬住著租賃的房子, 家裏沒有電視機、汽車、冷氣,他盡力用行動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他選擇騎腳踏車代替開車,常年穿著一雙涼鞋,輕鬆的穿著充份透露出簡單的生活。 思考生命,減少慾望尊重萬物 回憶起這段生病的日子,文魯彬有時低下頭,有時雙手合十, 堅定的眼神透露出對生命的沉思。 他坦言,和朋友合夥開設事務所,規模最大時員工有一百多人, 公司營運狀況不錯。雖然有千萬的年薪收入,但他並不覺得很快樂。 他不斷思索,同樣是人,為什麼有的貧窮國家的老百姓能快樂的過日子, 而一些物質富有的國家,卻存在不斷攀升的自殺率、犯罪率、離婚率? 「想擁有更多、永遠不夠」是人不快樂的主因。 文魯彬發現,不管是窮人或富人,基本需求其實都差不多,但慾望卻不一樣。 當人把「慾望」和「需求」的定義搞混時,就會陷入慾望不滿足的陷阱。 為了滿足慾望,人就會去奪取別的物種的生存空間。 例如,每天電視、看板、廣告不斷散發你沒有足夠的旅遊, 你沒有足夠的消費,你讀的書不夠多; 政府也說經濟成長不夠,平均收入不夠。 當物質和精神上一直出現「你就是不夠」和「愈多愈好」的訊息時, 人就不斷的追求。說白了,這個「不夠」就是慾望。 對文魯彬來說,企業不是個人的,企業是屬於社會的, 任何一個商品設計或服務,社會都要買單。 我們的後一代要買單,不同的物種也要買單, 企業的永續經營必須關心身旁的社群和環境。 人只是地球的一個公民,不應有自己比其他物種優勢的看法, 要學習和地球萬物共存、共生。 蠻野心足,捍衛自然野心十足 許多法律人對於社會運動、環境生態等都有深度的人文關懷, 並且付出行動來實踐,文魯彬就是其中之一, 他首先要求博仲事務所收入的百分之三捐給公益團體。 二零零三年十二月,文魯彬成立「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這是台灣第一個以公眾利益為訴求的法律團體。 文魯彬決定不再當商業律師,還把歷年的積蓄和每月的薪水都投入台灣環保。 他開始全心全力投入台灣環境生態政策、法律研究及環保訴訟業務, 例如焚化爐政策、蘇花高速公路興建、非核家園、原住民傳統領域土地之歸還等。 「蠻野心足」這拗口又難記的協會名稱,卻一定讓人印象深刻。 文魯彬解釋這四個字其實已充份表達生態協會的宗旨: 「自然而自在」、「不輕易妥協的」、「從心做起」、「一步一腳印實際行動」。 「或者你也可以解釋成,對於站出來捍衛自然,我們野心十足。」 結束短暫的約訪,看著他輕快的騎著腳踏車赴約下一個法律個案, 我清楚,雖然在推動台灣環保的過程中, 文魯彬被打、被恐嚇、有挫折,但他將持續在守護台灣環境的路上勇往前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14.181.103